表二:部分数字电视节目参数
|
卫星信号参数 |
省数字平台信号参数 |
频道名称 |
视频PID |
音频PID |
PCR PID |
视频PID |
音频PID |
PCR PID |
中央1套 |
0*200 |
0*28A |
0*1FFE |
0*A1 |
0*51 |
0*211 |
中央2套 |
0*201 |
0*294 |
0*1FFE |
0*A2 |
0*52 |
0*211 |
中央7套 |
0*202 |
0*29E |
0*1FFE |
0*A3 |
0*53 |
0*211 |
中央10套 |
0*203 |
0*2A8 |
0*1FFE |
0*A4 |
0*54 |
0*211 |
中央11套 |
0*204 |
0*2B2 |
0*1FFE |
0*A5 |
0*55 |
0*211 |
中央12套 |
0*205 |
0*2BC |
0*1FFE |
0*A6 |
0*56 |
0*211 |
众所周知,中央电视台的SDH信号和卫星信号的参数是完全一致的,因此,在各省的有线前端非常容易实现中央台信号的自动备份。经过省平台后,中央台的节目参数往往会有所变化,如表一所示。这样,地级市所接收到的中央台卫星信号和来自于省的中央台信号相关技术参数并不相同,一旦省骨干的光纤SDH网故障,卫星备份信号将无法使用在数字电视平台使用。
由此可见,数字电视的信号备份,除了设备和传输通道的备份,最重要的是PSI/SI的统一规划。要做到这一点,涉及到中央、省、市、县前端,涉及到光纤SDH、卫星、微波不同的传输方式,涉及到国内外不同厂家的设备,涉及到终端用户的正常接收,牵涉面非常广,涉及的技术细节也较复杂,是今后安全播出有待解决的一个重要技术课题。
8.容灾系统的建立
数字电视系统由于节目和新业务的增加经常需要进行一些调整,主要工作是对系统参数进行重新配置,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是冗余备份系统,由于系统处于调整中,网管在逻辑上将处于“思维停顿”状态,难以确定自动倒换的原则,常规的备份手段难以充分发挥作用。万一参数配置错误,引起系统级的瘫痪,需要重写系统的所有参数,系统的恢复时间将可能很长。同时,由于数字电视前端系统需要和CA、用户管理系统、广电总局监管平台、EPG信息提供商相连,相当于和全国广电行业的数万台业务受理电脑连在了一起,网络安全工作十分重要。即使已经采用了防火墙和完善的防护体系,整个系统中依然可能出现因某台电脑受到病毒或黑客攻击造成核心网管瘫痪,导致数字电视节目长时间停播的风险。其次,不少地方都采用了CA同密,任一CA系统故障都会导致大量的用户收视中断,也属于事实上的播出中断。
在数字电视前端系统中,由于要实现设备自动备份和信号分配,就必然和模拟前端系统一样存在单点故障点,如系统中的切换矩阵、二选一切换器、ASI放大分配(见参图一)。
因此,广州数字前端除采取冗余备份外,还建设了一套“透明流容灾系统”,它不需要连接CA、用户管理系统EPG信息提供商,和外网没有任何联系,黑客和病毒无法攻击,完全自成体系,不存在单点故障,可以确保在上述三种情况下快速投入使用,整个前端系统的健壮性和可靠性有了更好的保障。
9.测试实验室的建立
在数字电视的实际运营中,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最直接的表现往往是在机顶盒上呈现出来的,我们曾经碰到的有:
(1)节目搜索,70套节目时搜索正常,100套节目时无法搜索到所有节目;
(2)EPG接收,前端播发70节目一周的节目信息时正常,播发94套节目一周的节目信息机顶盒死机;
(3)NVOD,修改NVOD时移节目数量会导致机顶盒搜不到NVOD节目;
(4)股票加密后不能解密收看;
(5)马赛克业务可以识别1-11个画面,不能识别20个画面和嵌套;
上述情况出现时,往往是软件版本相同的所有机顶盒都会出现,对用户而言实际上也相当于播出中断,属于广义上的播出安全。这一方面是机顶盒的软件设计不合理或容错能力不强造成的,需要机顶盒厂家加强软件的测试和质量控制。另一方面也与前端系统的架构密切相关,为保证新业务和新设备的可靠运转,应建立一个同前端系统架构完全相同的测试平台,模拟实际网络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对前端设备和机顶盒进行容错兼容测试。所有设备的软件升级和新业务需在测试平台测试正常后才转到正式平台运行。广州有线根据机顶盒厂家在研发中碰到的问题,在实验室生成了数十个专用的测试码流,对机顶盒进行了针对性的协议适应性测试,使机顶盒开发工作得以顺利进行,保障了机顶盒的安全和可靠使用,减轻了前端系统调整的压力,从终端的角度保证了安全播出。
10.总结
安全播出是电视台和网络传输的生命,数字电视前端安全播出的复杂性远远超过模拟前端,各级广电部门现有的技术管理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广州有线在七年多来的有线数字电视工作中对此进行了多角度、多方位的探索,取得一些宝贵的经验,为今后的业务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广电总局在二??三年就明确提出了建立有线数字电视技术新体系的要求,这具有相当的前瞻性和紧迫性,是今后安全播出的重点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GB/T17975-2000信息技术.运动图像及其伴音信息的通用编码.
【2】GY/Z174-2001数字电视广播业务信息规范.
【3】GY/Z175-2001数字电视广播条件接收系统规范.
【4】GY/T221-2006有线数字电视系统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