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就有线数字电视前端各个环节的安全播出进行详细的讨论,对有线数字电视的安全播出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数字电视,安全播出,业务信息,时间同步,监测
1.前言
随着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的稳步推进,有线模拟节目将逐步减少到六套,有线电视已由原来的模拟播出、模拟传输逐步向数字播出、数字传输转变,原来适应模拟前端安全播出的技术体系面临着新的课题和挑战。本文结合广州市电视台、广州市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在有线数字电视前端建设的经验,对此进行初步的探讨。
2.数字电视前端和模拟前端的技术特点
模拟前端是一个“线性”系统,只要接线正确,电平幅度正常,信号就能正常传输,用户就能正常收看。数字电视前端则不同,相对于模拟电视前端,它具有以下四个突出特点:
(1)标准多,已公布的DVB和MPEG2标准将近一百个,基础和常用标准也有三十多个。
(2)设备种类多,省会以上城市的数字电视前端,一般都会有近二十个子系统,近百种不同的前端设备。
(3)软件支撑系统复杂,不同的前端设备往往会采用不同的软件平台和技术,如windows、linux操作系统;SQL、Oracle和XML数据库;TCP/IP协议、防火墙和病毒防护等。假定某次数字电视故障是计算机操作系统问题引起的,即使是windows和数据库方面的专家,要在数分钟内使其恢复正常运转也是有相当难度的。
(4)模数混传,技术人员还必须对原有的模拟电视和系统有相当的了解。另外,数字电视前端系统和设备的技术资料基本上都是英文,通读和正确理解这些资料需要较长时间,而且标准还在不断变化,设备也在不断增加,需要系统工程师具备相当扎实的基础和跨专业的知识,而国内目前这方面的人才数量还难以满足广电业务快速发展的需要。
因此,前端系统的保障需要不同专业的技术人才紧密配合,取长补短,才能共同完成系统的建设和维护。整个技术体系已经由传统的“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转变为要靠集体的力量,要靠系统建设的前瞻性、稳定性和安全性来保证。
3.数字电视前端的安全播出保障建设
3.1系统安全播出的重要原则
在搭建数字电视前端时,广州有线就从播出安全的角度确定了一些重要原则:
(1)系统故障恢复以“硬件备份恢复为主,故障设备离线修复为辅”的方式。不把系统的修复仅仅寄托在高水平技术人员的身上。鉴于系统的复杂性,系统中的核心设备、唯一设备、易发故障设备一定要有双备份。根据备份等级和设备特点,分别确定是系统备份、板卡备份、端口备份还是线路备份方式。
(2)在系统设计阶段就结合系统和设备特点,着手制定周密的应急预案。对每个环节设备故障引发的故障面、故障修复时间、人员技术水平需求等要素做全面细致分析,对系统方案进行反复的优化和评估,尽可能地减少系统中的单点故障点和技术隐患,将故障时间控制在允许和可控制的范围。
3.2保障安全播出的备份方式
根据上述原则,确定了各种设备的备份方式,如图1所示。

图一前端数字电视系统原理图
从图1中我们可以看到:
(1)复用器和加扰器的参数最为复杂,配置时间长,是数字前端系统的核心,采用主、备冗余方式自动切换;尤其是网管系统,是系统备份中的重中之重,采取双机冗余自动切换;
(2)CA和业务信息(SI)系统都采用双机冗余自动备份方式;
(3)编码器的参数较为简单,修复时间较短,同时随着播出的数字化,编码器的数量会逐步减少,采取n:1自动备份方式;
(4)卫星信号在传输链路上的不确定性因素较多,日凌、雨衰、非法信号攻击等都会使主、备接收机信号同时中断。卫星接收机参数复杂度为中等,采用双机方式运行,手动倒换和备份。
(5)QAM调制器的自动备份,需要在QAM的输入增加一ASI切换器,输出增加一射频RF信号自动切换器,增加了系统的单点故障点,这一方案尚需充分试验,现阶段采取双机备份手动切换方式进行。
(6)适配器的相关参数配置也较简单,采取N:1备份方式进行手动切换。
(7)电源的备份是系统安全的重要保障,机架均为A、B双路UPS供电。主备系统分别采用不同的UPS电源,主系统的所有设备均需采用同一路UPS供电,备用系统也一样。对于在主备系统中均需同时使用的设备,如矩阵、切换器、网管电脑等均配备双模块电源。确实无法自动备份的设备,采取负载均衡方式合理安排布局,防止机架单路电源故障导致大面积信号中断。
(8)系统中的各种服务器均为专业系统,无法安装防病毒软件,网络安全问题尤为突出,为此对系统中IP网络进行了合理规划,安装了硬件防火墙,各子系统在物理上隔离,确保相互独立,将病毒对系统可能的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避免造成连锁反应。
同时,为了降低前端故障处理的难度,保证节目的视频质量,决定对于来自卫星、SDH的外来码流,尽量维持原有的码流结构,仅对其作SI/PSI参数的调整和配置,不进行解码和二次编码,不调整MPEG2层面的码流结构和码率。重要信号的码流,采取整个MPTS码流转发的方式,如中央台的两个MPTS码流、南方台的MPTS码流。这样,降低了系统复杂性,信号流程清晰明了,有利于和上游的节目供应商进行技术协调工作,有利于分清各自的责任,易于系统管理员分析和定位故障。
在前端系统建设过程中,除了依靠自己和厂家的技术人员不断进行优化设计,广州有线还邀请了国内的一些专家对系统进行了详细评审,集思广益,从不同角度保证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4.业务信息(SI)播发安全规划
业务信息(SI)服务器的主要任务是生成数字电视系统所需的业务信息(SI)。如果业务信息(SI)中断,所有的机顶盒将无法正常搜索和收看节目,相当于全网中断的播出事故。因此,业务信息(SI)播发的稳定性和准确性是衡量数字前端系统的重要指标之一。
4.1业务信息(SI)播发的机制
现在的系统一般都包括广播电视、NVOD(准视频点播)、数据广播这几种业务,一般而言,广播电视节目的业务信息(SI)都是由业务信息(SI)服务器产生的,而NVOD的视频服务和数据广播的打包机也会产生本身系统的业务信息(SI)。从规范和长远的角度考虑,所有业务采用统一的业务信息(SI)发生器最能保证系统业务信息(SI)的准确性和一致性。但在实际工作中,三个子系统一般是由不同供货商提供的,大家对业务信息(SI)的理解和配置方法并不完全相同,协调难度较大,系统集成时间长。加上数据广播、NVOD业务的发展时间不长,业务形态不确定,业务信息(SI)的调整和更新较为频繁。因此,我们采取了以下业务信息(SI)播发机制: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