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海省海西州都兰县,广袤的草原铺展向远方,牧道蜿蜒穿梭其间,风沙是这里常见的“伙伴”。在这片辽阔土地上,通信信号不仅是连接外界的“线”,更是牧民们生活便利、牧区发展的“桥”。 青海联通都兰县分公司智家工程师李保泉,就像一位不知疲倦的“通信摆渡人”,背着沉甸甸的工具箱,常年奔波在草原的定居点与牧场间,用专业、坚守与热忱,破解牧区通信难题,让畅通的信号穿越风沙,温暖每一户牧民家庭。 风沙中的紧急抢修,4小时赤手熔纤保畅通。 2025年7月25日,一通求助电话从牧区传来——偏远定居点网络突然中断,牧民既查不了畜牧天气,又联系不上远方的孩子。李保泉刚端起午饭,便立刻放下碗筷,抓起熔纤机、工具箱出发了。 牧区的牧道没有平整路面,只有碎石遍布的坑洼土路(也叫搓衣板路),车轮碾过碎石发出“哐当”声响,近1小时的颠簸后,他终于抵达故障现场。此时天色渐暗,草原天气骤变:狂风卷着沙砾狠狠砸向牧民的彩钢房顶,发出刺耳的“砰砰”声,室外温度急剧下降。蹲在设备旁检查后,李保泉发现低温让线路接口频繁“罢工”,信号时断时续。 要实现精准熔接,厚重的手套成了阻碍——比发丝还细的光纤需要指尖毫厘不差的把控。李保泉干脆摘下手套,冻得发红的双手直接握住光纤,寒风顺着袖口往里灌,指尖很快变得发紫僵硬,他却死死盯着熔纤机屏幕,连呼吸都放轻,生怕一丝晃动影响熔接效果。直到屏幕跳出“熔接损耗0.02dB”的优质数据,他才缓缓舒了口气。4个小时过去了,当牧民家的网络重新亮起,孩子通过视频喊出“爸爸”的那一刻,李保泉搓了搓僵住的手,笑着说:“通了就好,通了就好。” ?
攻坚陶生湖通信,从“信号孤岛”到“连心网”,锦旗见证获认可。 距离都兰县香日德镇中心30公里的陶生湖村大东门定居点,曾长期被“信号弱”的难题困住。牧民打个电话要举着手机在草原上四处寻找信号,想查询养殖技术、在线咨询兽医,或是给远方亲人发段视频,都成了遥不可及的奢望。通信不畅像一层厚厚的“无形墙”,挡住了牧民与外界的连接,也制约了牧区的发展脚步。 为打破这层“墙”,李保泉成了陶生湖村的“常客”。他背着光猫、摄像头和测试仪,一次次走进牧民的彩钢房,一待就是大半天。地上铺着线路图,手里拿着工具,蹲累了就半跪着调试,额头上的汗珠子滴在设备上,他随手抹一把继续专注操作。有次为找到最佳信号覆盖点,他还跟着牧民骑着马,在草原上跑了3个牧场,逐点测试、反复调整参数。 
日复一日的攻坚终见成效,当宽带信号稳定覆盖整个定居点,牧民们的生活悄然改变。有人第一时间视频连线远方亲人,有人点开畜牧教学视频学习养殖技巧,还有人试着在网上发布自家牛羊肉的销售信息。看着大家眼里闪烁的惊喜光芒,李保泉觉得所有的奔波都值得。 
2025年9月,陶生湖村村委书记领着几位牧民代表,捧着一面红绸锦旗专程找到李保泉。锦旗上“联通四海传佳音,情系客户办实事”的烫金大字,在阳光下格外耀眼。书记紧紧攥着他的手,嗓门洪亮又带着激动:“保泉啊!以前咱这地方,打个电话得满山跑,想跟娃视频、查个养牛羊的法子都没门儿,跟外头就像隔了座山!现在好了,网通了,娃的笑脸能随时看见,卖牛羊也能在网上吆喝了。你这是给咱牧民架了座‘连外头’的桥啊!” 李保泉把这面锦旗挂在办公室的墙上,每次出工前看一眼,就觉得浑身充满了干劲。 
平凡身影的不凡意义,千万通信人的服务缩影。 李保泉常说:“草原上的信号,连着牧民的日子。”他的故事里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只有无数个“为了通网”的平凡瞬间,是寒风中赤手熔纤的坚持,是草原上逐点测试的奔波,是牧民笑脸里藏着的认可。 而像李保泉这样的“通信守护者”,在青海联通还有很多很多。他们爬过城市的高楼检修基站,走过山区的小路调试线路,翻过青海高原的垭口延伸信号,用专业与坚守,让每一处角落都能接上“信息线”,让每一位用户都能感受到“联通温度”。他们架起的不只是网线,更是让温暖传递、机遇流转的希望之路,让每一位用户都能在畅通的通信世界里,遇见更广阔的生活。 本平台所发布信息的内容和准确性由提供消息的原单位或组织独立承担完全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