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宽带,我们还是会习惯性地想到长长的网线和墙上的网络插槽。然而在全球许多国家和地区,宽带早已不再是有线网络的专用名词,随着新一代无线通信技术不断加快商用步伐,移动宽带的浪潮正扑面而来。
3G铺路,移动宽带风生水起
在过去短短几年间,人们对上马3G的评价就从“冒险”、“时髦”、“应该尽快做”变成了“必须立刻做”。截至2008年5月,全球3G商用网络的数量增加到了470个,全球3G用户也超过了6.7亿。移动通信网络的带宽也从GPRS的几十Kbps上升到最早的3G标准384Kbps,后来又增加到峰值3.6Mbps、7.2Mbps,这与我们日常使用的个人固网宽带已经非常接近,成为名副其实的移动宽带。跑得最快的运营商甚至打算在2008~2009年间把带宽扩展到21~28Mbps,这样的传输速率加上无线接入特有灵活性,完全能够满足用户除IPTV以外的各种宽带业务需求。
与快速升级的网络相适应,全球用户对移动宽带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厚。爱立信不久前在全球范围内对1.75万名用户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如果不考虑技术实现,消费者对各种移动宽带业务的需求将是非常均匀的。其中选择位置服务的最多,有39%的被访者感兴趣;选择分享图片、多媒体短信、电子邮件、移动电视、分享直播视频等业务的被访者人数比较接近,都在30%-33%之间。不难发现,这些最受欢迎的应用许多都是互联网上的流行应用,但移动宽带能够提供的应用种类要更多、更方便。有研究机构预计,2008年全球移动宽带业务收入将达到310亿美元,2009年会增加到700亿美元左右,并在随后几年一直保持高速成长,到2015年有望达到7840亿美元。爱立信预计,到2013年全球移动宽带用户有望超过20亿,形成广阔的市场空间。
平滑演进,HSPA/LTE将是主流
移动宽带市场发展到今天,无论早期何种3G标准有优势,后续的演进策略其实已经非常清晰。爱立信认为,HSPA/LTE将占据主导地位,这似乎也是全球主要运营商的共识。比如原本采用CDMA制式的美国Verizon、日本KDDI,韩国SK和KTF,澳大利亚Telstra,和记澳大利亚公司等,都转向了HSPA或LTE。国内的中国电信在收购CDMA业务后也明确表示,会首先考虑在中心城市升级到EV-DO Rev.A,然后等待LTE的发展;中国移动正在建设的TD-SCDMA网络事实上已经走上了HSPA/LTE的道路。据统计,在最近一年中全球HSPA用户增长了10倍,目前已有86个国家的198个运营商推出了HSPA商业服务,还有36个运营商计划在近期推出HSPA服务。另外,全球110多个终端厂家表示支持HSPA终端,并推出了包括PC卡、嵌入式模块等600多种终端产品。
爱立信认为,3GSM技术(包括GSM、GPRS、EDGE、WCDMA/HSPA、HSPA增强型、LTE)成为市场的绝对主流,与此同时移动网络多种3GSM网络、多种3GSM技术将呈现长期共存的特点。一方面GSM增强型技术将长期存在,另一方面,多种3G、超3G技术标准也将长期共存。这与世界各地经济发展程度不同有关,也与人口的地域分布、移动宽带业务需求的地区差别、运营商的投资策略等有关。
演进路线已经明晰,如何确保网络平滑演进就成了业界广泛关注的话题,爱立信则已经为此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早在2001年,爱立信提供的所有基站在硬件上已经可以完全支持HSDPA和HSUPA,爱立信WCDMA基站可以很平滑地升级到对HSPA的支持。在2008年初的巴塞罗那电信展上,爱立信推出了最新的支持多标准的RBS 6000基站系列,可以在一个基站平台上支持GSM、WCDMA、HSPA和LTE等多项技术。运营商决定升级网络时,无须更换机柜就可以将网络变成新的无线制式。这就意味着,经过几年的摸索,3G的后续演进无论在策略上还是系统设备上,都做好了准备,移动宽带网络发展已经不存在突出的技术障碍。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