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心服务 联通你我】青春逢盛世,奋斗正当时 |
中国通信网 |
时间:2008-05-26 |
信息来源:中国3G通信网 |
结构失衡
毛居华认为,3G技术类人才相对缺失,体现了我国IT人才结构失衡的事实。
调查显示,电信运营商在3G业务的开拓上,最需要复合型人才。复合型人才既熟悉传统的电信技术,又精通3G技术;既能够把握现有客户的应用需求,又能基于3G应用为客户创造新的价值。这就需要社会上大量其他专业的人才,如法律人才、财务人才、营销人才、管理人才等,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也掌握3G的相关知识。
据计世资讯统计,目前大量的3G人才集中在少数企业,其中电信设备厂商网罗了3G人才的半数,为50.7%;其次是电信运营商,为29.9%。
而在区域分布上,3G人才也存在着垄断导致的失衡。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四城市的人才拥有量就占到总量的79.9%。其中,北京的3G人才储备占到全国的30.2%,上海列第二位,为27.8%。华为和中兴,这两家国内电信设备厂商都位于深圳,而它们都储备了大量的3G相关人才,使得深圳成为另一个3G人才聚集地。3G人才区域分布的失衡将直接影响到3G的实施效果,在3G人才匮乏的地区,3G业务的开展 尤其是市场推广和业务管理 将会明显滞后。
人才结构失衡的结果必然是人才供应与企业需求的错位。
陷入怪圈
“导致3G人才失衡的原因,在于目前3G人才的培养陷入了一个难解的怪圈。”毛居华称,“3G人才与企业间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现象。”
掌握着3G核心技术的企业需要的是谙熟这些技术和业务的人才,而面对3G这一新兴技术,在企业外部,即使是电信业内人士,又有几人能对新业务、核心技术烂熟于胸呢?同样的,学校和社会培训机构在产业初期又如何能全面了解3G的技术与业务呢?
在北京的3G专场招聘会上,这一点就非常明显。在企业抱怨少有“合格”求职者的同时,不少求职者也在诉苦:“谁也没干过3G,只有从业了,我才能了解,但人家要求了解才能从业。这怎么可能?”
“企业掌握了新的知识和技术,但这些知识、技术没有及时传递出来,求职者又怎能满足企业的需求呢?”毛居华说。
毛居华表示,打破这一怪圈的关键在企业。他认为,企业应该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拿出一定的精力,提供相应的就业培训资源。
目前,一些企业无法摆脱急功近利的做事方式。企业总会担心自己一家付出,大家免费受益,得不偿失。这导致了企业间互挖墙角的事情几乎成了家常便饭。然而,这样短视的行为又能维持多久呢?
[1] [2] | |
|
|
|
|
热门资讯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