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邮电大学吕廷杰(腾讯科技配图)
腾讯科技讯 10月20日,北京邮电大学吕廷杰教授在《2008年中国通信业发展高程论坛》上表示,现在说3G没有市场为时过早。吕廷杰指出,技术是需要商业模式来实用的,能把3G卖出钱的商业模式或者说高人还没有出现。
本届论坛由中国通信企业协会主办,人民邮电报社承办。论坛得到了国际电信联盟,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以及国内外知名企业和媒体的高度关注与支持。腾讯科技对此次论坛进行图文直播。
以下为北京邮电大学吕廷杰教授演讲实录:
武锁宁:接下来,请北京邮电大学吕廷杰教授给我们做关于无所不在网络应用方面的专题报告。
吕廷杰: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关心电信行业的朋友们,我改了一个名字,我看到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的赵院长会专门讲泛在网络,我想时间比较短,最近我也做了一些泛在网络的研究,其中有比较深思考,特别是今后的信息产业、信息服务会是什么样的模型,我们有一个思考。
我想结合以前我讲课里面比较简单的内容谈一个问题,就是现在困扰很多人,但是至少感觉我们已经找到了它的方向,就是移动互联网和互联网主要的区别,移动商务和电子商务最主要的区别。如果我们在今后信息化中不能把握这个区别,可能我们会走很多弯路。因为据我知道,现在有一些失败的例子,这些例子主要是直接把互联网的商业模式拷贝到移动互联网。当我们讨论泛在网络的时候,有很多需要说清楚的地方,所以在这把我的研究成果简单说一下。
首先,我讲的内容原来安排是讲两个,也会简单的谈到泛在网络和信息产业发展,特别是谈一下现代服务业,北大、清华和我们都在建议研究现代服务业,北大清华也要成立新的系,所有的现代服务业就是基于电子信息技术和电子信息网络的服务业。如果我们不能把互联网模式跳出来,看更多的泛在网络的应用模式,可能会走一些弯路。
现在说3G没有市场为时过早,因为技术是需要商业模式来实用的,能把3G卖出钱的商业模式或者说这个高人还没有出现,而地球同步卫星整整经过了20年。以后又出现更多新的技术,比如互联网技术和手机技术,大家知道今年手机奥运会电视转播权被拍卖了177亿美金,在此基础上互联网转播权和手机转播权再次拍卖两次,就是技术发展成为经济发展的引擎。同样一个奥运会因为新技术而叠加了很多新的效益,这是我们比较关注的问题。
1973年美国贝尔实验室发明了移动电话,很遗憾的是当时美国的公司拥有世界最大的固化电话网络,他们产生一种惰性,他们认为美国将近100年的固定电话发展历史,美国人家里面有电话,办公室有电话,大街上也有电话,要移动电话干什么,把这个技术封存起来。当1982年美国GTE公司发现这个是颠覆性的技术,委托摩托罗拉在芝加哥进行了第一套模拟的实验。固定电话十亿用户发展了125年,移动电话仅仅用了10年。
我们回顾一下60年代初美国开始普及计算机,当时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一个博士在自己的论文中做了分组交换的技术论文,这个被国际电联采纳为S.5协议,就是中国电信2000年前后在中国推的中国分子交换网基础协议。这个协议推的时候,人们注意到以后通信不仅是人和人的通信,而是人和计算机通信,计算机和计算机也要通信,这就是数字通信。这个协议推出之后,受到了美国国防部的注意,美国国防部提出未来战争,通信系统是非常重要的,能不能有这样网络结构,网络中任何一个节点互不隶属,在拓扑结构是全联通的。因此,如果任何一个节点打掉他是自愈,这个概念就是今天的对等的概念。
我们知道互联网的出现,数据业务的出现,人和计算机通信模式的出现,就派生了电子商务这样新的信息服务模式,这就是现代服务业最初,就是以这样的概念显现出来的。所以,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就在说,我们有没有可能转型,我们有没有可能成为一个信息服务商,乃至第三方信息服务商,也有人说互联网是通信产业巨大转型机会和未来的市场。这是我们关注的历史。
因此,我们说在发展的历程中简单说来,通信产业和计算机产业融合产生了ICT产业,在此之后又出现和媒体产业融合,产生了数字内容下载等等娱乐类的产业模式。然后,进一步的泛在网络的网络出现,会使得网络的市场拓展到人跟物和人跟机器以及机器跟机器,物跟物这样的通信领域,产生了一种泛在的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