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日报报道】 (记者 解悦 张希) 9月28日,被列为南京科技创新“一号工程”的中国无线谷暨南京通信技术实验室项目正式启动建设。全国政协副主席、国家科技部部长万钢出席启动仪式,并听取南京科技创新工作汇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朱善璐致词。
市长蒋宏坤,省长助理徐南平,以及市领导刘以安、王咏红、李琦、俞明出席启动仪式。
无线谷核心区占地450亩,由6个研究中心和一个移动通信综合测试场构成,将要建立包含各类技术研究中心、公共测试平台以及无线通信技术研发和生产企业集聚的无线通信产业基地。布局上将分3个圈层,第一圈层以东大通信技术国家实验室为核心,主要建设6个研究中心和一个移动通信综合测试场。6个研究中心包括核心网络与互联技术研发中心、无线移动通信网络研究中心、通信射频与天线研究中心、集成电路设计研究中心、通信多媒体信息处理技术研究中心和通信协议与应用软件研究中心。中间圈层主要建设相关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的研发机构、跨地区联合研发机构、公共测试平台、工程技术中心等。第三圈层是以通信技术为特征的高科技企业集群。
国家实验室是全国最高级别的实验室,是一个公益型、开放式的技术平台。按照产业布局的预想,“无线谷”将由内核提供技术,通过中层的小试、中试,把技术成果转移给外层企业,在“无线谷”内逐步形成无线通信产业链,成为高端通信技术集聚的“能量谷”。
在听取南京市科技创新工作汇报时,万钢对南京在科技创新工作中坚持科技体制机制创新、成立“五长联谊会”、加大力度建设公共服务平台等做法给予充分肯定,称南京是“抓住了牛鼻子”。万钢指出,国家实验室是一个公益型、开放式的技术平台,要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载体,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建设。南京是国家发展的重镇,产业门类齐全,尤其在无线通信方面前途无量,方兴未艾。
万钢说,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产学研平台的资源聚集、科技体制机制的创新,政府科技资金投入要起到杠杆效应,带动社会资金的投入;政府要做好金融支持工作,在科技型企业发展过程中,做好风险贷款的担保工作,同时要抓好人才建设。国家级高新开发区要综合应用好国家相关政策。万钢指出,国家实验室要坚持开放,开放的实验室才有生命。要抓住关键和前沿技术进行探索,在该领域里做到全国领先;要引进复合型人才,既能抓学科建设,又能抓经济建设。
朱善璐在致词中说,近年来,在国家科技部关心指导下,在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下,南京坚持现代化与国际化并举的战略,充分发挥科教资源和人才优势,始终坚持科学发展,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已经成为在长三角乃至在全国同类地区发展迅速、创新要素活跃的城市之一。东南大学是国内外知名的高水平大学,特别是在无线移动通信技术研究的学科建设、学术水平、人才培养等方面蜚声国内外,为我国通信产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无线谷项目的开工建设,是推动南京创新驱动、科学发展,特别是振兴南京电子信息产业,加速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通信产业的重要抓手和引擎。双方合作优势互补,强强联合,是南京产学研区域创新体系发展百花园中的新葩,是促进科学发展、创新驱动的重要领军项目,意味着南京乃至我省的电子信息产业增添了一支极具潜力的创新生力军。朱善璐说,市委、市政府将一如既往坚持科学发展、创新驱动战略,努力推进区域创新体系和创新型城市建设,支持东南大学无线通信技术国家实验室项目建设和发展。
据悉,“无线谷”的灵感来自东南大学无线通信专家对日本横须贺“无线谷”的考察,在国内还是首次提出。日本横须贺“无线谷”是日本的国家级实验室。日本信息与通信研究院扎根横须贺后,不仅会集了9500名研究人员,还吸引了NTT、松下、日立、三菱、富士通、佳能、摩托罗拉、诺基亚、爱立信、飞利浦等60多家无线通信企业聚集周围,使这里成为世界最高水平的“无线谷”。日本在全球最早将3G投入商运,4G技术也走在世界最前沿,“无线谷”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