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会是TD-SCDMA的一个新起点,《批复》和二期招标给TD-SCDMA安上了新的翅膀
令人激情澎湃的北京奥运会已经结束,同时残奥会也即将落幕,这就意味着TD-SCDMA已经基本完成了此次奥运会的任务,实现了此前中国政府“在奥运期间提供3G服务”的承诺。
就在奥运会期间,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关于同意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开展试商用工作的批复》,该批复同意中国移动在全国范围内建立TD-SCDMA网络并开展试商用。从某种意义上看,这一批复的发布意味着中国移动获得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也等同于事实上的第一张3G牌照。
《批复》的发布除了具有牌照意义外,还具有许多促进TD-SCDMA产业化的建议。《批复》指出,应加速TD-SCDMA网络建设,同时制定具体方案。另外,《批复》要求中国移动认真研究并制定后续网络发展计划,拉动和促进产业化工作;同时与相关设备企业、终端渠道商、用户在产业链等各个环节沟通、联系,做好宣传指导工作,共同促进TD-SCDMA产业链的完善。
与此同时,相关人士透露,中国移动TD-SCDMA网络建设二期招标也在按计划准备当中。二期招标将覆盖除当前10个奥运城市以外的28个城市,主要是省会城市、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预计二期建网的规模约为3万个,总的投资超过300亿元。这将是TD-SCDMA给产业界展示的又一盛宴。
从奥运会的圆满完成任务,到《批复》的发布,再到即将进行的TD-SCDMA二期招标,TD-SCDMA正在向业界展示出越来越明朗的信号以及越来越大的商机。然而,在这种令人振奋的产业前景面前,我们是否也应该静下心来再次思考TD-SCDMA在迎来大规模商用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整个产业链还需要在哪些方面加强完善?而一直将TD-SCDMA的产业化和全国商业作为自身企业社会责任的中国移动,又还有哪些担忧?
奥运会:只是新的开始 “TD-SCDMA不会因为奥运而生,也不会因为奥运而亡。”展讯CEO武平的这句话最近在互联网上极为流行。事实上,这也道出了TD-SCDMA的发展与奥运会的关系:奥运会只是TD-SCDMA发展历史上的一个组成部分。但不可否认的是,奥运会为TD-SCDMA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推动力。
在为奥运会准备的10城市TD-SCDMA网络建设和服务提供中,中国移动累计投资142亿,共建设了1.4万个基站。另外,中国移动前后两次终端招标,共采购了26万部TD-SCDMA手机。相关数据显示,奥运会开幕式晚上,在北京就有近7000个用户使用了TD-SCDMA网络,其中使用视频通话的次数达到800多次,通过TD-SCDMA手机观看奥运会,已经成为观看奥运会的重要方式之一。
奥运会的结束并不意味着TD-SCDMA的回归平静,它只是TD-SCDMA产业发展历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10个城市的试商用对于一项新技术的日后发展无疑积累了宝贵的试商用经验。据悉,中国移动更大规模的TD-SCDMA建网方案也即将浮出水面,其提交的TD-SCDMA二期建网方案已经正式获得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准。二期TD-SCDMA网络建设无论是覆盖的领域还是投资规模就将创造新的历史。
《批复》:最明确的信号 在奥运会TD-SCDMA圆满完成任务以及中国移动二期招标的正式获批的前提下,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关于同意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开展试商用工作的批复》则具有重要意义。武平认为:“《批复》的出台,对TD-SCDMA来说,绝对是至今为止最为明朗的一次发展信号,意义非常重大。”
《批复》的正式发布再一次证实了中国政府积极推动TD-SCDMA产业发展的决心,也从某种意义上给中国移动下达了更为明确的“任务”,TD-SCDMA要的并不仅仅是10大奥运城市这样一个小范围内的试商用,而是全国范围内的大规模商用。与此同时,《批复》选择在这个时间点发布,也是给TD-SCDMA更多时间上的优势,对于提高它未来在市场上的竞争地位,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就在奥运会召开期间,许多通信设备巨头来到北京参加奥运会开幕式并进行相关活动,工业与信息化部部长李毅中会见了爱立信总裁兼CEO思文凯和诺基亚西门子全球首席执行官白伟贤,其中一个重要的议题就是TD-SCDMA的技术和产品研发方面的合作、未来的发展方向等。另外,李毅中还于不久前考察了大唐电信集团,对TD-SCDMA相关的工作做了重点指示。可见在TD-SCDMA的发展上,中国政府还是希望有更多实力雄厚的企业参与进来。
另外,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的官方网站上,一篇关于工业和信息化部组建的特约评论员文章指出:“以推动TD-SCDMA及第三代移动通信发展为契机,丰富电信业务,推动产业链的进一步完善,推动增值业务市场健康发展。”“TD-SCDMA作为我国提出的第三代移动通信国际标准,其发展和应用不仅关系到我国对‘科技奥运 绿色奥运’的承诺能否实现,还标志着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走自主创新道路的决心和信心。工业和信息化部成立伊始,就立即将TD-SCDMA推进工作纳入工作重点。”文中还指出应让产业链各方力量加大合作,在最短时间内落实,全力以赴推动TD-SCDMA的规模试商用。这些同样也反映出工业与信息化部已经将TD-SCDMA的规模商用作为当前的工作重点。
《批复》:仅仅是信号 《批复》虽然给整个通信业一个迄今为止最为明确的信号,然而,许多人认为,《批复》也仅仅是一个信号,TD-SCDMA规模商用所需的远非一个信号就能解决。整个产业链各个环节除了受到鼓舞外,心存的疑虑并没有完全消除。运营商:担心多多 作为TD-SCDMA的投资方以及一个以盈利为目标的企业,中国移动不仅要为TD-SCDMA是否成熟考虑,还需要考虑到产业链各方面的配合,与此同时,来自最终用户的反应也尤为重要。不久前,记者与一位中国移动人士进行了一次私下的沟通,他的谈话中无不透露出TD-SCDMA规模商用还需克服重重困难。
首先是网络建设问题,TD-SCDMA如何与中国移动已有的G网、EDGE网络、Wi-Fi等原有网络进行融合?这个问题恐怕到现在还无法得出一个圆满的答案。
其次是他认为到目前为止,支持TD-SCDMA制式的设备厂商所投入的力量还不太够,一些厂商的积极性并不太高。这样的情况对于中国移动而言无疑非常不利,缺乏足够的竞争和足够的量产对于运营商来说不利于产品的质量提高、成本降低和后续演进技术的跟进。
第三在应用方面,TD-SCDMA应用缺乏,拓展的思路狭窄,除了从原有的数据业务进行移植外,缺乏创新业务。而应用缺乏的一个很重要原因是SP/CP的积极性并不高。
第四来自最终用户。一向以来,中国移动都是以移动通信专家的身份出现,以高质量、少掉线的通话质量在用户群中拥有良好的口碑。TD-SCDMA试商用初期,通话质量不高、容易掉线肯定不可避免,这点在试商用期间已经初显端倪。一旦TD-SCDMA全国性试商用,这样的问题肯定会大面积爆发,到时候中国移动积累的口碑可能会大打折扣。
第五则是终端问题。TD-SCDMA终端采购需要花费大笔资金,在TD-SCDMA发展初期,由运营商进行终端的采购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占据主流,由用户为终端买单不太现实。这就意味着中国移动需要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支出大笔的终端采购费用。并且,中国移动与中国铁通合并以后,肩上同时挑上了中国铁通带来的400亿债务。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巨额的资金,即便是实力最为强大的中国移动,也不能不对这项动辄以亿为计量单位的支出熟视无睹。
一直以来,中国移动总裁王建宙在一些公开场合指出搭建TD-SCDMA网络是中国移动承担的一项企业社会责任,或许在他们的内心深处,还是无法将TD-SCDMA同未来的竞争利器划上等号吧。
设备商:加快跟进速度 事实上,中国移动担心设备商的支持力度不够或许有些道理,但这两年来设备商的跟进正在加快也是不争的事实。
在不久前诺基亚西门子召开的一次媒体交流会上,记者看到诺基亚西门子为中国移动TD-SCDMA二期招标准备的部分设备,在性能和产品外形上都比前一代产品有了很大的提升。今年年初诺基亚西门子与华为的合资公司鼎桥退居二线,相关的市场以及解决方案等都由诺基亚西门子和华为独立完成,这点足以表明两家公司都对这一市场寄予厚望。与此同时,包括中兴通讯、大唐、华为、爱立信等也在积极跟进。可以预见,比起TD-SCDMA的一期招标,二期招标将会有更多厂商参与其中,参加竞标的产品和方案也将有更大的提高。目前加入TD-SCDMA产业联盟的企业和运营商总数已近60家。
芯片、终端:期待TD-SCDMA进入快车道 在芯片领域,记者特意采访了在TD-SCDMA芯片上进入最早的厂商之一:展讯。展讯CEO武平指出:“《批复》的发布让类似展讯这样的芯片厂商感到明显的影响仍需时日。毕竟展讯过去5年的巨大投入与目前的几万部手机相比,不成比例。我们期待TD-SCDMA进入快车道。”
与此同时,他也认为:“产业的发展是持续不断的过程,我们对此有绝对的准备。但TD-SCDMA目前不是一个信号就解决了的问题,实实在在的产业推进,明确的目标,周密的规划以及相关对TD-SCDMA的政策都至关重要。”
另外,对此前在芯片环节显露出的问题,武平指出:芯片的不足要市场检验与回馈。有了小规模试用就能暴露出一些问题。这对TD-SCDMA发展绝对是好事。目前最关键的仍是性价比和手机3G的应用。3G毕竟不是2G。从武平的回答中我们不难看出TD-SCDMA的规模商用在芯片环节还需要更大的努力。
终端方面,在TD-SCDMA产业联盟的网站上,记者看到截至6月25日已经获得工业和信息化部入网许可证的TD-SCDMA终端达到了40部。这其中除了手机外,还有6款数据卡。从中国移动两次TD-SCDMA终端采购来看,终端的丰富性也得到了大幅的提高。
通过TD-SCDMA手机,用户可以浏览网页、购物、付帐、购票、联网玩游戏,或者进行视频通话、电脑会议之类的,这样的TD-SCDMA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副利用手机无所不能的愿景,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够享受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