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2005年黑龙江网通开始建设中国第一个IPTV网络后,IPTV已经走到第4个年头。在电信运营商与广电运营商合作的IPTV中,视听业务的主导权在广电运营商,而增值业务则是电信运营商为主导,因此,所有的电信运营商都对增值业务的发展和营收的抱以了极大的期望。
那么,当前已经运营的IPTV,其增值业务又发展的如何呢?我们以几个发展时间较长,用户较多的电信运营商为例来分析。为了方便描述,将增值业务分为两类:以浏览器为客户端的纯网页类业务,我们称其为信息类;以C或JAVA虚拟机为客户端的复杂客户端业务,我们称其为应用类。
黑龙江网通,现有近15万用户,使用的机顶盒是UT1018。由于UT1018机顶盒只支持浏览器业务,因此无法使用任何的应用类增值业务。当前只有一种增值业务:家庭相册。
上海电信,现有超过50万用户,上海电信一直在应用的是中兴和UT双平台,今年又增加了华为的参与,使得增值业务与要匹配的机顶盒种类繁多。中兴的机顶盒是B600系列:B600V1,B600V2,B600V3,B600V4;UT的机顶盒是UT1088L;华为的机顶盒为朝歌提供;此外,同洲、30凯天、裕兴的兼容机顶盒也正进入上海电信的IPTV网络。上海电信IPTV的增值业务比较丰富,应用类有连环画、证券交易和一些棋牌游戏。
江苏电信,现有超过15万用户,应用类业务暂时只有一些棋牌和简单休闲类用户。
其他省份的IPTV的增值业务暂时没有超过10万用户,这里就不一一描述。
可以看到,当前的IPTV增值业务,应用类以棋牌游戏和简单休闲游戏为主。这会给人一个印象:IPTV的增值业务由于机顶盒能力所限,只能运行一些很简单的,‘不能动’的增值业务。这样过于‘简单’的增值业务,无法真正吸引用户。
其实,在这一方面已经有突破了,上海电信IPTV已经在奥运期间推出了由视线公司提供的4个体育竞技游戏,在这4个游戏里,‘三重卷轴’、‘全屏动画’、‘透视效果’等在动作类游戏里标准性的效果,都已经出现。这说明,其实行业里已经有公司在钻研和挖掘‘弱终端’的性能,并且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VGA分辨率的游戏,甚至已经在向现在的游戏机效果靠拢。
可是,为什么这样的增值业务这么少,甚至到现在只看到一家公司在‘弱终端’上开发‘强效果’的产品?现在IPTV的SP们是一个什么样的‘生存环境’?笔者在IPTV行业多年,从自己了解到的情况做一个分析。
第一、机顶盒客户端软件开发和运行环境不成熟
现在机顶盒的应用类客户端软件开发,主要是使用JAVA语言,即机顶盒里有‘JAVA虚拟机’,JAVA Virtual Machine——JVM,在J2ME标准(IPTV领域和手机一样,均采用了CLDC)下开发。JAVA在诞生的时候,就打着‘一次开发到处运行’的标志,的确,它使用在硬件和技术方案多变的嵌入式领域,再合适不过了。
中兴和华为以及现在兼容的同洲、裕兴等公司的机顶盒,均提供JVM,其中中兴是完全自己开发,其他公司由茁壮公司提供JVM。我们知道,JVM是向上向应用层向开发者提供了一个基本‘标准’的环境和接口,但是向下,面对底层,则必须能够针对不同的硬件和底层。这样一来,问题就出来了,虽然各机顶盒的JVM均通过了SUN的认证,但只能说是‘API’的接口标准,但是这个API里的功能实现究竟怎样,就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了。
这样,在实际开发中,会面临很多‘奇怪’的问题。比如,透明色不能正常实现、屏幕刷新出现闪烁、镜像功能出现异常等等,有时甚至一个API执行之后全无反应,似乎是只有接口没有内容。往往在手机J2ME编程很正常的方法,在机顶盒上就会出现‘意想不到的结果’,这样开发者就很苦恼的‘绕圈’解决。其实JVM和硬件底层也是有配合的,有的功能其实硬件已经实现,但如果JVM和硬件结合的不紧密,用‘软件’的方法处理,那么效率会慢上数倍。
在内存方面,增值业务也倍受‘歧视’。虽然说现在的机顶盒都标称有64MRAM,可是肯提供给应用类增值业务的空间少之又少,中兴是1M,华为是512K,UT比较‘大方’——2M。不难想象,在这么小的空间里,程序、图片、运行所需动态空间加起来只能用这么一点内存,增值业务开发,是需要‘少林缩骨法’了。现在的运营商都希望能在增值业务里提供音效,我们知道一段声音的数据量少则数十K,多则上百K,如果可用内存不到1M,那开发者根本没有空间来存放声音数据。
UT的1088机顶盒不提供JVM,提供C的SDK包。其实客观来说,UT提供的SDK相当的专业,在同样的硬件配置下,运行效果和稳定性都是一流的。但问题是,所有的SP在开发增值业务时,都需要单独为UT开发一个版本,这一点,就大大制约了UT机顶盒上的增值业务的产品丰富性。
还有,在调试上也很有难度。有的厂家的机顶盒,必须在现网认证通过的机顶盒,才能运行,这就意味着调试客户端程序的时候必须去运营商的机房。可想而知这会给增值业务的开发带来多大的难度。
第二、增值业务的‘弱势’地位
增值业务需要在机顶盒上运行(当然,同时需要SP自己的服务端的配合),那么,只有在机顶盒厂家重视增值业务的条件下,才可能对增值业务的开发和运行提供支撑。而对IPTV的设备厂家来说,用户只有一个——运营商。如果运营商只是考核机顶盒在基础业务上的表现(EPG、直播、点播、回放),那么厂家的精力自然都放在这些方面。而SP的相对弱势,使得设备厂家不会考虑他们遇到的问题。
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设备厂家不重视增值业务->SP在开发中遇到问题->做不出好的增值业务->用户不喜欢这样的增值业务->运营商认为当前的终端做不出好的业务->厂家更不重视增值业务...
SP没有能力在一个没有本身硬件、软件就不完善,又没有技术支撑的环境下做好增值业务。正如Windows的出现方便了软件开发,在Windows的软件五花八门的同时,PC的销量也大幅增长大范围普及,反过来Windows的销量也增长,这是典型的多赢。
设备厂家只关心基础业务的稳定,给增值业务分配的内存只有1M甚至更少;设备厂家没有专业的测试JVM的API的手段,因此JVM里很多API不能正常使用;JVM的运行效率低下,没有发挥出硬件的能力......这样的问题,SP是解决不了的,只能靠产业链来解决。其实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当前所谓的‘弱终端’,只要能够为了增值业务,认真的做好JVM,留出足够的内存,SP完全有能力开发比现有业务好的多的增值业务。
这一问题怎么解决呢?笔者认为,运营商应该发挥其作用,毕竟他们才是产业链的核心。增值业务的作用绝对不仅是给SP带来收入,况且业务和用户都需要培育,即使上线,真正获得像样的收入可能也是半年、一年以后,当前IPTV的SP可以说真的是只有投入,全无产出。增值业务的丰富,可以从根本上改变用户对IPTV的印象,可以避免和广电在电视业务的直接竞争,可以使更多的用户接受IPTV。用户才是根本,只要有足够多的用户被IPTV吸引,设备厂家的销售额就有保证,这才是设备厂家的利益的根本所在。用户量上去了,用户对业务的访问量足够高了,IPTV能够获得更多的后向收入,这样也符合运营商的利益。
现在虽说中国电信在推行IPTV2.0标准,但是据笔者了解,这个标准虽然有很大的意义,但并不能完全解决增值业务开发遇到的问题。比如对API,仍然只要求接口标准而未实际测试其实现是否正确,给增值业务的可用内存空间,也由于是性能参数而未在标准中体现。
其实,很多时候,只要运营商态度明确,积极参与,很多问题都能够得到解决。比如刚才说的内存问题,据笔者了解,宁波广电、大华、茁壮三家合作,将JVM可用内存调整到了3M以上,同时在JVM和硬件的匹配上下了功夫,音效、性能等问题都得到了很好的解决,以电信运营商的角色,我想只要重视增值业务,能够从增值业务开发的具体问题角度对厂商提出明确要求,所有问题都好解决。而以设备厂商的能力,如果真的重视增值业务,一定会让机顶盒对增值业务提供完美的支撑。当前的‘弱终端’,其实其硬件能力在增值业务方面,只能发挥不到50%的性能和功能,如果能够100%的发挥,其实是实现了真正的机顶盒的‘增值’,对设备厂家来说,只要好处没有坏处。
我们具体到一些现实的状况。上海电信现在现网有50万以上的IPTV用户,江苏电信现网有15万以上的IPTV用户,如果能为机顶盒增值业务开发提供好的支撑与环境,开发出更精彩的增值业务,那么这样深挖现网‘弱终端’的潜力,其‘性价比’绝对高于成本¥2000以上的强终端,毕竟在几十万用户规模的基础上做业务,效果会大不一样。
现在IPTV的发展越来越好,在运营商的重视下,我们有理由相信,‘弱终端’会被松绑,会飞翔到现在几倍的高空,IPTV增值业务的未来,绝对值得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