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1989年,CDMA蜂窝通信技术开始在美国露头: 1993年7月16日,美国电信工业协会(TIA)正式批准 CDMA空中接口标准IS-95。1994年,笔者曾撰文详细介绍了CDMA技术,在文章最后,笔者写道:“不管哪个国家、哪个公司如何选择和决策,CDMA必将占有一席之地。虽然在2000年前世界上会出现模拟系统, TDMA和CDMA系统同时存在的局面,但是由于 CDMA的独到之处,它很可能是再下一代系统最有希望的候选者”。如今,CDMA确实在全球占有了一席之地,并且被确立为3G家族标准的基本技术。
令人遗憾的是,在技术上比TDMA高出一筹的 CDMA在市场上却输给了基于TDMA技术的GSM。截止到2007年底,全球移动用户数达到32.8亿。其中,GSM阵营累计用户数达到28亿,占全球用户数的 85.33%;而CDMA阵营的累计用户数仅4 3亿,占全球用户数的13.1%,其中IS-95的用户仅剩1360万。其原因是CDMA产品投放市场的时间比GSM晚了大约3年,而那时(20世纪90年代中期)正处在移动电话的大发展时期:再加上技术与专利的高度垄断,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CDMA的发展。市场是不等人的,先进的CDMA由于迟到而错失良机。幸好3G选中了它,得以继续发威。源自于IS-95的CDMA从cdma2000 开始踏上3G的征途。
2 CDMA标准与技术演进
图1示出了CDMA标准与技术演进路线。
(1)cdma2000 lx主要针对普通话音和基本数据业务而制定。
(2)EV-DORev.0主要针对尽力而为(BestEffort) 业务,特别是不对称的高速下载业务开发的:下行链路支持最高2.4Mbit/s,上行链路支持最高153.6kbit/s:目前已在全球大规模商用。
(3)EV-DORev.A于2004年3月颁布,保持了与 Rev.0兼容性基础上,在上层和物理层都做了增强,以更好地支持实时与非实时性业务。下行峰值速率提高

图1 CDMA标准与技术演进
到31Mbit/s,上行峰值速率提高到l.8Mbit/s。Rev.A还引人了多流的概念,一个Rev.A的用户可同时支持多个流,并且根据每个流QoS的不同,单独进行资源协商与QoS性能控制。正是由于具有这些特性,Rev.A可以支持可视电话、广播/多播及VolP等对QoS有较高要求的新业务。
(4)EV-DORev.B颁布于2006年5月,又被称为多载波EV-DO技术。Rev.B的用户最多可以同时使用 20MHz频带,1 5个载波,所支持的峰值速率高达 73 5Mbit/s。其单载波最高峰值速率为4.9Mbit/s。
(5)更远的目标是UMB(超移动宽带),曾被称为 EV-DO Rev.C。它的基本技术不再是CDMA,而是 OFDM和MIM0技术,实现在20MHz带宽内支持下行峰值速率288Mbit/s,上行峰值速率75Mbit/s的目标。UMB标准化工作起始于2006年1月,由阿尔卡特朗讯、北电、三星3个公司率先提出方案。
作为另一种选择,CDMA也可能融人3GPP提出的LTE标准,最终一起走向4G。融入主流标准也许是更为明智的选择。实际上,UMB和LTE所采用的基本技术是一样的。目前,最老牌的CDMA设备制造商阿尔卡特朗讯也已成为LTE标准的积极推动者。
CDMA标准的制定和演进非常重视对现有网络的支持和兼容,即在提供新功能的同时保护运营商的投资。EV-DO系统设计之初,就强调与IS-95/lx系统具有相同的射频特性、码片速率、功率要求和覆盖区域,因此具有较强的兼容性,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护运营商的现有投资。故cdma2000标准从1x向EV-DO的整个演进路线是比较平滑的,且具有连续性、系统性。 CDMA的核心网同其他3G标准一样也将由电路型向全IP网过渡。
3 3G中的cdma2000
CDMA凭借着演进平滑和产业成熟的优势,其 cdma20001x和EV-DO分别比WCDMA和HSPA早两年进入商用。虽然在2G市场,CDMA的用户规模远远落后于GSM,但是在3G市场,cdma2000 lx EV-DO 一路持续稳定发展。迄今,全球已有258个运营商在 98个国家。部署了共计253个商用的cdma2000 1x网络(另有21个在建),100个商用EV-DO Rev.0网络 (另有43个在建),41个EV-DO Rev.A商用网络(另有 33个在建)。
在用户规模上,cdma2000一直领先于WCDMA 和HSDPA。截止到2008年3月底.全球CDMA用户数累计达到4.51亿。其中cdma2000 1x累计用户达到 3.41亿,Ev-DO累计用户达到9693万:而同期 WCDMA的累计用户为2亿。其中HSDPA累计用户约为3500万。据阿尔卡特朗讯预计。2007--2010年, EV-DO用户的复合增长率将达到68.7%。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