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与伦比的北京2008年奥运会已经闭幕,但是围绕着北京奥运的新媒体大战似乎依然余波荡漾。尘埃落定后,业界方意识到,这次奥运媒体大战最后的赢家就是掌握了独家资源的央视。
消息人士9月1日告诉记者,经过初步统计,在奥运前后短短的一个月时间内,央视的广告收入将突破50亿元,而全年广告收入有望达到创纪录的200亿元。而被央视看作新利润增长点的新媒体业务也有重大突破,通过向搜狐、新浪等几家门户网站和主流视频网站分销奥运节目的网络视频转播权,央视网的收益就超过4亿元。
与此同时,打着“上央视网看奥运会”口号的央视网成为奥运期间流量增长最快的网站,据央视网高层称,奥运期间央视网的流量增长了8倍以上。而来自第三方统计监测服务商万瑞公司的监测数据,开幕式开始后仅10分钟,央视网流量就创出历史峰值,在瞬间最高峰时,流量甚至超出其他门户网站流量的总和。
最大赢家
今年度过50周岁生日的央视,在北京奥运会迎来了历史性的轻松一跃,除了销售收入有望突破200亿元,新媒体业务也迎来了重要转折点。
在总结北京奥运会的网络视频转播大战时,广电总局科技司副司长王联告诉记者:“这次最大的赢家是央视,其次是几家广告收入有了快速增长的门户网站,但对于今年希望借助奥运实现业务腾飞的视频网站来说,这次的结果可能是入不敷出。”
2007年12月,央视网以2000万元从国际奥委会处获得北京奥运会超过3800小时的视频节目大陆和澳门地区独家视频转播权。虽然在最初的竞标中,因为歌华有线(600037,股吧)的参与使央视的竞标代价从500万元提高到2000万元,但是之后通过分销和分享的方式,央视网获得的收益则数以十倍计。
虽然获得视频网络转播权的门户网站和视频网站对转播权费用讳莫如深,但据消息人士透露,搜狐的代价高达6000万元(从其第二季度财报可直接反映出600万美元),而新浪、腾讯和网易每家的代价是5000万元,其他几家视频网站的代价则在2000万-3500万元之间,央视网的总收益超过4亿元。
此外,包括广州珠江移动在内的全球50多家移动电视运营商、广电总局的CMMB手机电视,以及地方卫视播放的部分奥运视频节目都需要从央视购买,虽然移动电视运营商支付的费用不如门户及视频网站高,但粗略计算,央视网此项收益也将接近1亿元。
显然拥有独家内容资源的央视网成为奥运新媒体大战的最大赢家。此前,广电总局发放的第一张网络电视牌照被上海文广拿到,2006年才拿到牌照的央视网在前期的IPTV、手机电视运营方面稍显落后,但是由于这次的独家资源,上海文广今年7月初也不得不与央视网合作在上海的IPTV用户中推广奥运视频节目。
而除了向主流网站分销奥运节目的转播权后,央视网自身流量也得到了迅速的扩张。央视网总经理汪文斌表示,汶川地震信息传播中46%的观众通过网络,奥运期间这一数字更高,央视网的用户有望呈现几何级的增长。
据央视网内部人士称,流量剧增令央视网的广告收入比奥运前增加了两倍。加上巨额的授权费,央视网在奥运会前后三个月时间的总收入突破了6亿元。而在奥运之前两年,央视网由于业务整合,其新媒体的业务收入每年只有几千万元。
来自调查公司AC尼尔森的调查数据显示,央视网超过8倍的流量增长一举奠定了其在国内视频网站的领先优势。而对于花费大价钱购买了网络视频转播权的几家视频网站来说,奥运营销的效果并不明显。Alexa相关数据还显示,三大视频直播网站(优视、PPS、PPLive)虽然都拿到了奥运转播权,但除优视在奥运开幕之后出现明显流量增加外,PPS和PPLive在流量方面却没体现出明显的增加。
万瑞数据有关分析师表示,视频网站希望借助高投入的模式换取流量爆发性增长的目的并没有达到,有的网站此前几千万的投入可能要到2009年底才能收回,整个奥运营销可能入不敷出。
台网共赢
与网站运营商的喜忧参半相比,央视无论是传统的电视媒体还是新兴的新媒体业务都可以说是盘满钵溢,这与其内部资源的共享和对视频转播侵权严厉打击有关。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