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市场前景广阔已成共识,但我国物联网尚处于发展初期,应用水平较低,产业规模小,缺乏龙头骨干企业。业内人士指出,国内研究物联网机构数量众多,但与应用需求相差较远,重复性工作居多。商业模式缺失以及规模化行业应用不足严重制约了物联网产业的形成与发展。物联网产业在中国仍处于前期的概念导入期和产业链初步形成阶段。
产业链薄弱
产业链薄弱,规模化行业应用不足,这严重制约了物联网产业形成和核心关键技术的突破,从而难以激发产业链各环节的参与和投入热情。
目前我国物联网技术在铁路、交通、电力、治安、石化、卫生医疗、城市管理等诸多领域开始应用,但“以物为互联”的应用需求还是低层次的,更多是停留在个别项目试点,仅仅是片段应用。同时,这些平行的“行业”应用呈现出分散的信息孤岛态势。很多行业应用都是自成体系,不同业务、不同行业应用、行业用户是单独构建自己的业务,加之我国互联网应用系统封闭,信息互通不足,无法形成有效的资源共享。
与此同时,现阶段国内物联网产业链较为零散,缺乏主导力量,尚未找到清晰的商业模式,物联网应用的需求动力也严重不足,单靠企业信息化显然无法支撑整个产业链。物联网的许多相关技术仍在开发测试阶段,离不同系统之间融合、物与物之间普遍链接的远期目标还存在一定差距。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徐晓兰认为,物联网的市场潜力巨大,产业链的任何一个环节都举足轻重,目前我国物联网产业下游的通信运营商和中游的系统设备商都已是世界级水平,但是其他环节相对欠缺,初期成本居高不下,产业链的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物联网产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