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福州8月8日电题:警惕网络电话“改号”陷阱
新华社记者郑良
福建省公安厅最近公布,虚假信息诈骗犯罪出现新类型,不法分子利用网络电话任意设置主叫电话号码功能,冒充受害者亲友或国家机关电话号码,编造“亲友突发疾病须汇款”“电话欠费”“工商办证缴费”等理由实施诈骗。
记者调查发现,随着网络电话业务兴起,互联网上销售来电号码“任意显示”的“改号软件”现象普遍,为不法分子通过网络电话系统任意设置主叫电话号码进而实施诈骗提供了便利。
“改号”陷阱
福建省公安厅刑侦总队诈骗案件侦查队队长刘世明介绍,去年以来,福建发生数十起不法分子利用网络电话变更主叫电话号码实施诈骗案件。
去年5月以来,福建多个县市出现不法分子利用“改号”实施“虚假二手车交易”诈骗。该类犯罪表现为:不法分子在报刊上刊登转让二手车广告,以低于市场的价格诱使受害人与其联系。在受害人与其联系购车事宜并约定交易时间、地点和价格后,不法分子要求受害人前往指定地点看车的同时派一亲友前往银行准备打款事宜。
期间,犯罪嫌疑人设法获知受害人亲友的电话号码,并编造各种理由要求受害人告知其亲友见到受害人来电时,表明车已看好,但不要接电话,直接把款汇走。
到交易时间,犯罪嫌疑人不露面,并使用VOIP网络电话虚拟受害人的电话号码给其在银行的亲友拨打电话并呼通即停。受害人亲友误以为受害人已看好车辆,遂把款汇走,造成被骗。
今年6月下旬,厦门、杭州警方联合冲击位于厦门莲坂的一处诈骗窝点,抓获陈敏诚、林建勋、朱志仁等3名犯罪嫌疑人。
据犯罪嫌疑人交代,他们受雇于一诈骗团伙头目“小白”,该诈骗团伙用境外电话直接打入杭州市民家中固定电话,以杭州电信局名义称被打入电话已欠费,然后逐步诱导,声称电信部门查出另外一部以被害人名字开户的电话,因话费巨大,牵连被害人家中电话欠费;“电信部门工作人员”进而提醒:被害人身份证被冒用,需到银行紧急办理银行卡“资金保全”业务。最后,不法分子冒充银行工作人员打电话给被害人,称接到电信部门紧急通知,需立即对被害人银行卡实施“资金保全”,并遥控被害人到柜员机上实施假保全真转账动作,所骗钱款在厦门被取走。
今年4月以来,该犯罪团伙作案40余起,40多名被害人被骗金额400多万元。
今年1月底,江西景德镇的徐先生在龙岩出差时,突然接到从景德镇打来的电话,来电显示,这个号码是徐先生父亲家中的固定电话,而打电话的不是徐先生父亲,是一个自称是当地人民医院120急救中心的“王主任”。“王主任”对徐先生说:“你父亲因犯心脏病打了120急救电话,医生赶到时,患者没有亲属在身边,患者只报出儿子的手机号码。”于是“王主任”给徐先生打电话,征求徐先生意见,是否将徐先生的父亲立即送往医院抢救,并给医院的账号存5000元。
徐先生同意了“王主任”的意见并给“医院”账户汇了5000元。当徐先生从外地出差回家,得知父亲并没有生病,方知上当受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