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特殊的时代背景,中国电视产业虽然与日本几乎同时起步,却最终却远远落后于日本和欧美的发展,直到改革开放,中国业界才奋起直追。然而长期以来,国内电视企业总是大而不强,核心专利总是握在外企手中。
近两年来,电视产业开始转型发展,3D电视、智能电视,掀起了电视产业的革命。有利的情势是,对于3D和智能电视,不分国内国外,所以企业都在同一起跑线上,如果国内企业把握好了机会,那么,这将是中国电视行业和企业得以跨越式发展的绝好契机。
3D电视的发展
由《阿凡达》在电影界掀起的3D风暴,现在深入到了电视产业界,其速度之快让人惊呼。3D,一个时下中国彩电市场的热门词汇,在各大卖场是一个商家主打的卖点,而消费者也是很惊奇地去体验着这种新的电视形态,虽然其真正销量还远不足以令业界满意。
目前市场上已经有14个品牌超过100多款的3D电视销售,包括32—65英寸,从等离子到液晶LCD/LED。“目前整个市场55%—58%的彩电都是3D,厂家3D的出样比重、货源也越来越多。”据悉,海信电视7、8个系列产品都带有3D功能,创维亦不例外,不论国产还是外资品牌新上市的产品中3D已经无一例外成为“标配”。
“不出意外的话,今年3D电视市场份额将从去年年底的2%不到,迅速上升至35%。”陈宇指出,现阶段3D在国美系统的销售占比为25%—26%,预计到今年十一黄金周,3D电视将会迎来一个爆发期。
3D从电影界向电视界转换的速度如此之快,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等离子电视独特的平台优势。专家指出:“等离子和3D之间有着高度的契合性。由于等离子电视拥有比较高的刷新率,而且在显示尺寸、高度对比度、高度色彩度以及高度动态清晰度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此外等离子电视所具备的动态解析度优势也直接解决了3D显示中的重影问题,为3D画面提供了最佳平台。”
关于等离子,四川长虹从2004年就开始规划等离子项目,到2007年开工建设PDP项目,并于去年1月正式导入量产。今年4月份,长虹中国首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3D等离子显示屏生产线正式投入运转,综合良品率超过90%,单日良品率超过95%,与三星、松下等实现同等水平。由此,四川长虹成为继松下、LG和三星后全球第四大具备等离子屏生产能力的彩电企业。
截至目前,长虹的“屏+整机”全产业链初具规模,市场盈利点开始凸显,进入市场回报期。剔除设备等固定资产折旧因素,长虹的等离子面板工厂在今年有望实现盈亏平衡。更为重要的是,这将成为长虹打造新价值链体系的重要一环。
虽然国内企业在3D电视的载体平台,也就是等离子的产业链和技术都有很好的布局与发展,但毕竟3D有其独特技术,等离子也不等于3D。就目前而言,现有的3D技术,基本上还得依赖于国外企业,相对成本较高。
今年3月20日,清华宣布“清立方”立体视频芯片问世,但该项技术负责人戴琼海教授表示,此次问世的产品属于第一代产品,需要佩戴专用的3D眼镜,使用专门的3D电视,还属于比较高端的人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