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视的脚步正在一步步向我们走来。仿佛一夜之间,厂商们一拥而上的把精力投入到智能电视上。有人说,我们即将进入从“看电视”到“玩电视”的时代,听上去很美。而事实上,反观各大厂商和消费者,当新科技新思路与人们的适应接受互相磨合之下,我们应该想想,电视智能化,我们什么时候才会真正拥有呢?
谷歌等大腕力挺智能电视
有网友曾经这样描述过智能电视,“能像电脑般拥有强大的电脑系统,能像iPhone那样下载海量的电脑程序。”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GoogleTV,它将一个个的信息孤岛联系在了一起,尝试将互联网功能作为传统电视视听娱乐价值的有力补充,以此来打造一个新的个性化娱乐体验。为了区别于传统电视,GoogleTV充分运用了开放的Android平台,融入了互动技术,用户可以使用互联网以及基于云计算的信息和应用程序。
眼下包括三星、夏普、LG、索尼等国外大厂,都将智能电视作为一个新的突破口。LG的副总裁巴坤·康说道,“智能电视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在人们经历了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之后,电视机更大尺寸的屏幕让应用程序和网络内容更有吸引力。”
三星在智慧生活战略构想下推出的SmartTV,打破了不同电子产品之间不能共享的局面,将内容展示在同一个界面;LG的智能电视附带了MagicMotion的体感控制器,类似Wii游戏机的原理来操控电视,融入了直观便捷以及趣味性。松下智能电视号称关注关注健康,配备的健康监测控件可以通过电视的相关应用来检测自己的身体健康。如此的程序看似多此一举,实则正是国外厂商注重用户体验的细节表现,也是国内厂商值得借鉴的方面。
智能电视市场的的彷徨
记者周末走访了西安苏宁、国美等家电卖场,虽然智能电视的广告随处可见,各大尺寸机型一列排开,但是似乎大多数人们人都只是保持观望态度。进一步发现,广告叫卖最热的全部属于海信,TCL等国内家电品牌,看来在宣传方面国内智能电视品牌先发制人领先一步。
某品牌销售经理介绍:“智能电视相比五一之前,价格已经降了不少,但是相比普通的液晶电视仍旧高出30%左右。以55英寸3D电视为例,带智能的价格在20000左右,而非智能的只需15000,46英寸的热卖机型智能电视售价全部万元以上,而同尺寸普通的机型仅需7000元左右。”
由此可见,价格的高居不下仍旧是困扰智能电视普及的一个重要原因。除此以外,整个智能平台的构建内容缺失也是一个摆在眼前的问题。一位家电行业观察人士表示:“从普通电视到互联网电视,再到智能电视,过渡的有些过快,目前智能电视的应用程序商店选择范围太小,大多数国内品牌的应用程序商店不足10个,内容缺失应用乏力,这显然是种名不副实的表现。”
智能电视的前景很被看好,但是看上去还需要时间去消化“智能”的精髓所在。
起步阶段把握自己优势所在
智能电视一炮走红,可谁可以给我们一个实实在在需要购买的理由?智能电视对用户的体验要求更为苛刻,并不是装了智能系统就叫做智能电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