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底,北京三环沿线的老百姓一夜之间新增了一个精彩体验??不管是用笔记本电脑,还是用具备Wi-Fi功能的手持终端,都能够连接上无线网络,并且不产生任何费用。但这只是一个开端。这样的网络安全吗,是否能够实现无缝覆盖,三个月免费期后它将如何发展?
让无线网络像空气一样免费便捷,这是市政建设的一种畅想。然而,全球一个又一个因免费模式而相继惨败的“先烈”,无线北京是否会步其后尘?
在美国曾流行这样一句话:“如果想要竞选下一届市长,没有很好的无线城市战略,是不可能当选的。”
而在中国,另外一句话听起来可能更为严重??如果实现不了“无线城市”的美妙愿景,2008年的北京奥运,是不可能完满的。
人们希望无线网络在任何地方都有覆盖,并且对高质量的无线连接需求更为急迫。
2008年6月底,身处北京北三环以内的老百姓一夜之间新增了一个精彩体验??不管是用笔记本电脑,还是用具备Wi-Fi功能的手持终端,都能够连接上无线网络,并且不产生任何费用。
但这只是一个开端。这样的网络安全吗,信号是否稳定,三个月的免费期后它的发展将如何?
2004年7月,美国费城首次提出了“无线费城计划”。很快,一股无线城市的建设高潮席卷全球。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已经有超过600个城市开始或计划建设无线城市以满足公共接入、公共安全和公共服务的需要。从美国的华盛顿、纽约、旧金山,英国的伦敦,加拿大的安大略,到澳大利亚的珀斯,新西兰的惠灵顿,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德国的汉堡,新加坡,中国的台北和香港,越来越多的城市都试图通过无线城市来寻求新的经济活力。预计到2010年,全球无线城市将达到1500个。
尽管无线城市展示了无限前景和巨大潜力,然而在当前的建设过程中还是遇到了不少困难和挑战,最集中的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技术选择和运营模式。
如今,在无线技术的发展上,3G、Wi-Fi、WiMAX都是被公认的最有前途的无线技术,因为这几种技术的特点和应用场景不同,在无线城市的建设中可以实现有效的互补。Wi-Fi技术比较成熟,不过覆盖范围比较有限,不适合在户外部署,但在室内却可以提供稳定的信号覆盖。Mesh技术相对于Wi-Fi,在组网方式、传输距离以及移动性上都有很大的改进,它能够在某一城市地区或大型园区的整个范围内,实现Wi-Fi的轻松扩展与延伸。WiMAX解决了长距离无线传输问题,可以实现用户无线链路的汇聚。从目前的应用情况来看,大多数无线城市项目都采用了WiMAX+Mesh+Wi-Fi的技术模式进行组网。
而在运营模式方面,让“无线网络”像阳光、空气和水一样免费便捷,用一张看不见摸不着的网络来完善城市信息化建设,听起来这个光荣的使命似乎应该由政府来承担,不带任何赢利性质。
而就在不久前,在无线城市的发源地美国,一家曾经踌躇满志的无线城市运营商MetroFi,突然宣布停止所有的无线城市项目;更早些的时候,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政府取消了在其主要城市中心部署免费无线网络的计划;而早在2007年年中,美国无线城市的先驱EarthLink就宣布放弃费城的无线网络;在拥有全球最完整无线城市网络的中国台湾省台北市,运营商安源资讯正经受着巨亏的煎熬。
来自全球无线城市“先驱们”的坏消息,难免会让人感到担忧,以北京为代表的无线城市建设如何能避免重蹈覆辙?
一切才刚刚开始。
信号
覆盖不够 基站部署要加速
北京市无线城市一期建设于3月底完成,并经过了三个月的网络优化与测试。目前,信号覆盖开通范围包括二环、三环、CBD商圈、金融街(000402,股吧)、中关村(000931,股吧)地区及望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宣武椿树、亦庄等地区,覆盖面积超过100平方公里。
据记者了解,本次无线城市信号覆盖大部分集中在了商业区,包括中关村、金融街、CBD、望京以及亦庄,虽然中电华通公司发布的资料显示:二环、长安街沿线以及三环主路附近也有覆盖,但是从宽度来看应该范围很窄。
① 本报记者正在三环边实测北京无线城市覆盖信号效果
② iPhone这样的智能手机在无线城市中如鱼得水
③ 北京的无线城市得以建立,要依托于无线路由器提供商等所提供的各种设备
通过近一个月时间的使用体验,记者发现,目前北京无线网络的使用还并不很稳定。在国贸、西三环、长安街等地,信号强度均不够理想,网页也几乎无法浏览。而在记者工作的写字楼中,更是无法检测到无线城市的网络。对此,中电华通客服人员的解释是,目前无线信号的覆盖是以户外和道路为主。为了解决站址选择的问题,中电华通一般将Wi-Fi基站置于路边灯杆,受到信号覆盖距离和建筑物阻挡的限制,无线信号难以到达室内。在未来的二期和三期建设中,这种情况将会得到解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