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生活信息化日益加快,整个社会的信息网络建设也在飞速提升。在我省,近些年的网络基础建设有目共睹,不管是在高速公路或者是偏僻山区,手机信号都能随时传递信息。而在3G时代,通讯技术的不断提高与创新也在影响着整个社会经济发展。
安徽移动在我省的信息化建设中无疑占据重要角色,18000余座基站大大提高通讯信号强度,TD-SCDMA的建设与发展也让我省的信息化迈入一个全新阶段。近日,商报对安徽省通信管理局网络管理处处长李仲明进行了专访,在3000万用户大关即将来临之际畅谈“移动优势”。
5年网络基站增加两倍
省通信管理局网络管理处处长李仲明认为,网络是通信企业的生命线,也是通信企业强筋壮骨、吸引客户的关键。网络基站是保证通讯的基础,在这方面,我省的基础建设在过去的几年发展迅速,安徽移动尤其如此。据统计,2006年至2011年上半年,安徽移动累计投资240亿元,基站数量由6000多座增长至18000多座,通信光缆13万多公里,大大提高了信号强度。合宁、合徐等20条高速公路的全程覆盖,以及合武、京沪等两条高铁的全程覆盖,让信号质量不断优化,城市的特殊区域如高层建筑、电梯、地下公共场所等,安徽移动的网络也无处不在。正因为有安徽移动的不懈努力和辛劳汗水,“移动信号强”的口碑才能够让人们口口相传。五年间,安徽移动的用户从1000万向3000万的大幅迈进很好证明了这一点。
在扩大网络规模的同时,安徽移动还致力于“移动信息专家”的打造,推进网络精耕细作,打造网络品质,提高网络服务能力。在互联网等领域,安徽移动大力推进GPRS、EDGE网络建设以及WLAN的建设,大大加快网络传输速度,提高移动数据业务接入能力。同时在产品和技术上不断创新,针对不同人群、不同需求推出多种多样的移动业务,几乎涵盖了日常生活所需的方方面面,为广大民众打造科技、高效、别样精彩的数字化生活。
TD建设推动3G生活
现在是一个3G生活时代,多媒体手机的应用已经成为潮流。 2009年初,我国发放第三代移动通信(3G)牌照,旨在加快国家信息化进程,并安排中国移动建设运营TD-SCDMA(以下简称TD)网络制式的3G网络。
自2009年启动TD建设以来,安徽移动持续加大TD及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以超常规的建设速度,加快我省TD建设发展,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TD网络已经覆盖到县城以及发达乡镇,提前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提供包括视频通话、流媒体手机电视等在内的3G无线宽带应用,并通过持续开展网络优化,不断提升TDSCDMA网络质量,让3G的质量达到和优于2G的水平,全面具备提供“无线+宽带+信息”的服务能力,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移动宽带接入服务。
李仲明表示,发展TD是一项投资大、任务重、时间紧的经济任务,更是一项国家战略、体现国家意志的政治任务。几年以来,各级政府也陆续出台了相关政策,大力支持TD建设与发展。他也希望安徽移动继续充分发挥通信产业排头兵的作用,采取有力措施推进产业价值链各环节协调联动,推动TD产业的不断成熟,提升TD整体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为积极落实国家创新发展战略、以信息化助推我省工业化发展、促进安徽奋力崛起做出更大贡献。
信息化助推我省农村发展
今年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的主题为“信息通信技术让农村生活更美好”,农村经济的发展迫切要求农村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提高。
李仲明表示,安徽是一个传统农业大省,农业的基础地位非常重要。我省在“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实现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的转变”。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不仅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内容,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安徽移动作为我省通信产业的重要支柱,自然要肩负起更多责任。推进农村信息化、支持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体系,推进面向“三农”的信息化服务成为工作重点。让信息化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助推器”,让更多的农民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移动通信和信息服务。
自2005年开始,安徽移动共计承担了安徽省境内1459个偏远山村通电话工程任务,切实解决了部分边远山区农村通信设施滞后和信息不畅的问题,满足农民对信息通信的需求。据李仲明介绍,今年安徽移动还将继续承担400个偏远山区自然村的通电话工程任务。村通工程基站大部分站点处于高山峻岭、深山老林等地理环境恶劣、经济相对落后的贫困地区,交通状况恶劣、甚至不通公路,基站铁塔、机房、传输杆路、光缆建设难度大、费用高,属于建设“硬骨头”。安徽移动以信息服务“三农”的使命感,在最艰难的施工现场、在最紧迫的建设周期中,建设出一批批的优质村通工程基站,铺设了无处不在的移动信息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