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在这一市场上大显身手,爱立信展开了接二连三的布局。据了解,在3年内,爱立信居然进行了13次收购。仔细考察被收购的企业,发现无一例外都与IPTV业务相关。
美国路由器制造商Redback在2007年1月加入爱立信,主要提供有线网络多媒体数据业务,它在此领域一直处于领导者的地位。而在加入爱立信短短的一年多,通过整合,目前已与十几家移动运营商签署了合同,包括巴西、中国、匈牙利、黎巴嫩、罗马尼亚、西班牙、土耳其及英国的多家移动运营商,而收购这家公司,爱立信就花费了21亿美元。
时隔一月,爱立信又收购了美国光纤接入技术提供商Entrisphere公司,主要提供光纤接入产品和服务。并入爱立信之后,Entrisphere的千兆无源光网络(GPON)技术立即被应用于爱立信与AT&T签署的一项光纤到节点项目。
紧接着在2007年2月18日,爱立信又宣布以16亿美元收购挪威的IPTV厂商泰德电视。据了解,这家公司大部分的销售来自于有线和卫星电视,以及不断增长的电信业务。公司拥有一个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的高质量客户群。而且,泰德是视频头端、编码和压缩技术领域的全球领导者。这些优势对于最大限度提高图像质量、减少视频应用所需的带宽至关重要。该技术是IPTV解决方案的一个关键。
对于此次收购,爱立信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思文凯表示:“面向有线电视及电信运营商的IPTV是将来最重要的联网多媒体商机。爱立信通过这一次收购,具备了独一无二的提供全面IPTV解决方案的能力,将打造出一家为电信、有线电视和卫星运营商以及媒体公司提供联网媒体解决方案的领先公司。”
业界评论认为,并购Redback和Entrisphere以及泰德电视,使得爱立信在IPTV领域占据了稳固的领先地位。
而并购还远未结束。此后,爱立信又将Mobeon、Drutt、HyC等公司陆续收入旗下。稍具眼光的产业界人士会发现,将这些收购联系起来,会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爱立信收购的这些企业,都是拥有固网核心设备、固网多媒体业务平台、高速光纤接入技术、电视系统集成、视频与电视技术等IPTV业务相关的厂商。这些业务加上其拥有的原有移动通信整体解决方案,爱立信已经拥有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
现在,并购产生的优势已经显示。“目前,爱立信已经在全球拥有超过180个的IPTV合同。”曾诗渊说,“在中国,爱立信旗下的头端、光纤以及传输方面的公司/部门跟运营商合作非常密切。”
等待市场考验
并购带来的影响很快显示,目前,在全球运营的IPTV商用案例中,都能看到爱立信的身影,这也使爱立信因此成为运营IPTV经验最丰富的厂商之一。
面对欧洲运营商步步紧逼的IPTV战略,瑞士拥有移动和固网业务的电信运营商Swisscom为应对艰苦的竞争,不得已投资IPTV业务,短短一年间就发展了6万多用户。尝到甜头的Swisscom日前再一次升级了IPTV前端系统,为用户提供图像质量更高的IPTV服务。而这套系统就是由爱立信旗下的泰德电视提供的。印度的广电集团Zee Network目前也在爱立信的帮助下,通过GSM/EDGE网络提供手机电视服务。
据OVUM及Strategy Analytics等市场调查机构的调查,全球IPTV市场截至目前已拥有超过200万固网宽带的收视用户,预估到2010年将成长至4000万的用户规模,爆发力惊人。到2010年底,全球IPTV产值将超过300亿美元。这也许是爱立信为何如此偏爱IPTV的原因。
尽管IPTV正在全球市场蓬勃兴起,但无论IPTV还是三网融合,仍面临着很多困难。比如最基本的标准依然未达成统一,互联互通也尚未实现。为解决这一问题,法国电信、AT&T、爱立信等电信运营商和设备提供商一起成立了IPTV开放论坛,促进IPTV技术的标准化和互通的开展。
而另一个需要面对的难题是如何在中国市场上获利。
目前,在国内市场进行IPTV运营的并不只有爱立信一家。UT斯达康、威科姆、中兴通讯、华为、诺基亚西门子、上海贝尔阿尔卡特以及摩托罗拉,都已在IPTV领域打拼多年,拥有非常成熟的经验和技术。因此,爱立信仍然面临着严峻的竞争。
据了解,UT斯达康目前在IPTV的研发上已投入了上亿美元,刚在广东、哈尔滨等地建设了9处IPTV网络,覆盖用户数预计超过30万,成为爱立信的最大对手。而另一个对爱立信不利的消息是,前段时间原信产部在大连对国产音视频编解码技术AVS在IPTV上的应用示范系统进行验收时,UT斯达康、中兴通讯、华为、上海贝尔阿尔卡特等设备商均在名单上,但却没有出现爱立信的名字。
虽然爱立信的确握有实力,但想要在中国市场获得认可,还需要时间。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