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干扰问题分析
在CDMA网络中决定手机能否接入网络的指标不是RSSI(接收端电平)而是Ec/Io。网络测试时经常遇到这种情况,当某区域的干扰信号强度比较强时,手机的接收电平很高,但却无法正常接入网络。我们通过测试分析,可找到通常引起干扰的原因包括:来自带内其他小区的干扰、由直放站及室内分布系统等引入的干扰及其他系统的干扰等。
为了避免这些干扰的产生,在WCDMA设计规划阶段需要控制以下方面:(1)合理规划站址、天线、发射功率等,控制越区覆盖区域;(2)在低话务地区利用直放站延伸网络信号时,要进行严格的设计前查勘、合理设计、严格施工及审核,避免草率施工而产生后期难以解决的对网络质量的冲击;(3)室内覆盖主要是为了吸收话务量、解决室内信号盲区,室内话务量是整个网络话务的主要来源,因此,在解决室内覆盖时,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是优先利用现有的室内覆盖系统、同时采取合适的手段以降低可能带来的干扰。
3、WCDMA网络规划中的核心问题
CDMA网络的规划设计和GSM网络的规划设计有很大的不同,在GSM系统的网络中,信号强度决定小区的覆盖范围,而在CDMA系统设计中,小区内和小区间的干扰对CDMA网络的覆盖和容量都产生影响。根据我们长期工程建设中的经验,进行网络的覆盖和容量设计主要考虑以下情况。
3.1无线链路预算问题
链路预算只能提供粗略的路径损耗值,在实际的工程设计中,只能作为参考值,不能用来指导工程建设。
要得到用来指导网络建设的路径损耗情况,必须采用合适的传播模型,并且在小区的地形条件中进行模型参数的修正,得到反映各不同地区实际无线环境对无线电信号影响情况的模型修正系数。这样才能较准确地预测出小区的覆盖范围,进行进一步的链路级仿真计算,控制导频污染等问题。
一般是对不同的地理分区,选择3~4个具有代表性的区域进行模型校正,一条测试路径应为8字型或螺旋性,避免系统误差。校正后的模型,实测数据与模型的方差不大于8dB,否则要考虑测试路径、地理分区、测试数据的有效性。
3.2容量与干扰问题
CDMA系统的QoS及容量极大地受干扰影响,干扰使得覆盖和容量都同时发生变化。也就是说,在设计的初期就需要确定网络的负荷极限以避免因承载话务量的增大而导致的严重干扰。
实际容量与干扰规划时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NodeB端发射功率对容量和干扰的影响:NodeB端发射功率影响网络覆盖范围及网络容量、每用户的话务量影响整个网络容量,但同时NodeB端发射功率过大也会对无线网络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2)软切换对容量和干扰的影响:影响网络容量的另一个因素是软切换及其所需的额外开销,此时基站需增加额外的CE单元、Abis接口需增加额外的传输链路、移动台需增加额外的RAKE解调器、基站内不同扇区间需增加额外的链路等。同时软切换备选链路过多会对系统产生额外的干扰,即使激活集中不把额外的链路纳入其中,但仍对系统造成了额外的干扰。(3)混合业务对容量和干扰的影响:更多地考虑用户行为及用户终端服务特性的多变性,对多种混合业务进行合乎实际的业务容量估算,是网络设计中具有挑战性的工作。
不连续的口端带来动态性的话务负荷,同时,在多业务混合的网络中,给各种实时业务提供符合严格时延要求的服务也相对困难,这种动态速率选择需要针对不同的业务需求信道的不同分配相应的无线链路资源,这也是在WCDMA网络设计中使容量和覆盖取得平衡必项要考虑的话务因素。
3.3“远近效应问题”对选址影响的问题
由于CDMA网络对干扰的敏感度较高,用户通话时在上行链路产生的干扰表现为整个小区的噪声被抬高,当用户距离NodeB比较远时,为了保持一定的通话质量,NodeB会提高发射功率,这样就造成了对其他小区的干扰。这也就是CDMA中的“远近效应问题”。
同时,WCDMA网络中的高话务量、高数据业务地区,NodeB的数目将远远多于2G网络中基站的数目,合理选择站址就显得更加重要。因此,在建网中,将NodeB站址选择靠近用户多的地方将会降低网络的干扰,反之,则会增加网络干扰。因此,在选择站址时,网络设计人员一般需要遵循以下原则:NodeB位置尽量定在热点话务地区;切换或软切换的区域话务应尽量低。(后卫编辑)
3.4配套及其辅助设施对建网投资影响的问题
配套及其他辅助性投资约占建网成本的近50%,如何充分利用现有网络设施,也是我们网络设计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内容。
WCDMA的NodeB与现有的GSM基站共站可以节约大量的配套及辅助性资金。但考虑选择共站需要从总体出发,共站的前提首先是需要有足够的空间放置设备及天线,并要满足一定的隔离度要求;其次还要考虑到总体网络的上述干扰、容量等因素选择性地加以利用。
4、WCDMA初期建设总体规划流程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认为在进行WCDMA无线网络规划时,可以按照以下流程开展:
(1)充分的业务预测及评估,确定规划目标:进行业务预测,通过对确定地区经济和用户行为等的分析,确定规划目标,包括对不同区域(密集市区、一般市区、郊区和农村等)覆盖、容量和服务的要求(数据业务速率和QoS等)。
(2)详尽的覆盖分析:通过链路预算进行初步、粗略的覆盖分析;进一步利用规划软件帮助进行比较精确的覆盖分析,其中需要进行传播模型参数校正来获得更加准确和可靠的覆盖预测。
(3)周到的容量分析:分析CDMA系统软容量的特性,从容量的角度分析小区范围。
将以上2、3步结果在规划软件上进行综合分析调整,从而在CDMA系统的覆盖和容量之间获得平衡,达到良好的设计效果。
(4)基站选择及站址勘察:根据规划结果进行基站选择及站址勘察,实地查勘考核与GSM基站共站的可能性。
(5)将查勘后取得的基站数据(可能与原设计有所改变)导入规划软件,再次进行分析,考核其合理性,并取得系统参数设计值,如下行信道功率分配、多载波频率规划、扰码规划和切换算法参数设置等。
(6)对不满意的部分再次进行查勘和系统分析,直至达到满意的结果和预期的设计目标。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