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中国的记者前往天津,与《智慧的物联网》作者吴功宜教授进行了一次深入的访谈。他认为,物联网是我国社会信息化深化发展的标志,是互联网技术发展新的应用形态。物联网属于“集成创新类”的技术,发展物联网,实现物-物相连不是目的,而是要帮助各行各业和各个领域实现“全面感知,正确认知,智慧处理”的目的。这也正是它可能具有万亿产值的秘籍所在。
作为一位学风严谨的大学教授,他有三个观点让记者记忆深刻。一是物联网的发展具有深厚的技术与社会发展背景。如果我们觉得物联网发展很突然,那不是物联网问题,而是我们认识需要进一步深化。二是讨论物联网切忌“空、泛、玄”,物联网有着很好的技术基础,有着很丰富的技术内涵,有着广阔的实际应用背景,它有着最适合的应用领域,但是它不可能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那么多棘手的问题。三是我们的目标是要抓住发展机遇,将我国建设成物联网技术的“强国”,而不仅仅是物联网应用的“大国”。掌握核心技术是发展物联网产业的关键。
物联网切忌泛、空、玄的误读
物联中国:您一直从事计算机网络、互联网技术研究,您是如何进入“物联网”领域的?吴功宜:其实我是自觉或不自觉地被“裹”进来的。我从1984年开始给本科生、硕士与博士研究生讲授计算机网络与互联网技术的课程,一直在跟踪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也认真地完成了本科与研究生两套教程,指导了多篇学位论文。但是,我越是深入地研究互联网技术与应用,就越对互联网未来的发展感到“困惑”。难倒互联网技术发展的终极目标就是“高性能”、“高带宽”吗?新一代互联网技术到底是什么?我在给硕士与博士研究生上课,在讨论互联网应用技术发展三个阶段时,经常用“EverythingoverIP”(一切都在互联网上)去总结这个问题。我曾经多次在课堂上提出:哪位同学可以举出还有什么东西没有连接到互联网上?如果你能够提出来,设计一种新的网络应用,那么我就接受你到我们网络实验室完成你的梦想。有人提出,我们正在做的无线传感器网络WSN是不是可以连到互联网上,机器人是不是可以连到互联网上,射频标签RFID是不是可以连到互联网上,我们讨论的意见是:我们学院的几个研究所与我们网络实验室不是早就开始做了吗?对于多年跟踪互联网技术发展的教师来说,我们觉得这些都是很自然的事。2010年我的一位博士的学位论文就是关于“无线自组网AdHoc技术在汽车主动安全体系中应用”的研究,这个问题属于物联网发展的CPS计划中“car-to-car”研究领域,是我们与美国一所大学合作研究的一个课题。在这个期间,我也曾经让一些博士和硕士关注RFID的攻击与防范,手机病毒以及无线网络的安全问题。
现在回过头去想一想就会发现,传统意义上的互联网应用,如E-mail、FTP、Web以及即时通信等P2P应用,也仅仅做到了“EverybodyoverIP”,因为这些网络应用的数据都需要以人工方式录入与生成,而只有进入物联网阶段才能够真正做到“Everythingover IP”。因此,我们在这些年的教学与研究中会很自然地涉猎到物联网领域的问题。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两个问题,一是物联网与互联网有深刻的内在联系和技术的传承性;二是国内很多大学与研究部门在物联网技术方面已经具备了很好的前期工作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