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随着Iphone、携号转网,3大运营商的3G比拼,3G又称为一个热门的话题,最近在网络上看到好几篇文章,称WCDMA是网速最快的3G网络,是终端最成熟的3G,是国际上最通用的技术制式,不可否认,WCDMA的网络速率从技术角度而言,确实是最快的,TD和CDMA2000,在现有的模式下,无法超越。但是,我们应该换个角度来看问题,就是,我们在3G时代,到底客户的主流服务到底能够获取多大的带宽。
从目前的3G网络来看,数据业务主要的2大应用对应,无非是手机终端和上网卡,我们先看上网卡,上网卡都是要支持到HSDPA的,理论上单用户享受的带宽WCDMA是14.4M,CDMA2000是9.3M(relB),TD是2.8M(实际上低于这个数值,因为要考虑时隙配比的问题,要是上下行2:4的比例,要比2.8M还要低)这样看来,WCDMA的速率确实高。但是有几个问题需要关注:
1、这是理论上1个客户占用的情况下,好比1个客户占用百兆光纤。多用户情况下,需要对载波速率进行共享,客户越多,速率越慢(相比TD技术,WCDMA和2000都有明显的呼吸效应,除了速率共享外,还有其他的问题出现,而TD相比呼吸效应很微弱,这也是TD的一个技术优势,我没有仔细研究过,只是看到技术资料的介绍,但从WCDMA的网络优化角度来看,呼吸效应确实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因此,到底客户使用上网卡能获取多大的速率,不是与制式有关,而是与网络的容量配置有关,简单的讲,WCDMA是一个百兆的光纤,而TD是一个10M的光纤,百兆光纤上承载100个客户,每个客户得到速率不如10M光纤上1个客户得到的速率,因此,单纯从技术角度上讲TD慢,是不正确的。
2、网络扩容,客户增加,单载频的配置无法满足客户的上网需求,就必须要进行扩容,要增加承载数据业务的载频,对于W而言,一个载频是5M,不论客户要求的带宽是多少,都要扩到10M(2载频),这里,同频干扰的问题就出现了,网络的结构与容量之间的矛盾就出现,而对于TD而言,每个载频的带宽是1。6M,后期扩容的灵活性和频率干扰的规避,是具有很大的优势的(TD的一个重要的优点就是频谱利用率高),这样看来,TD在客户群达到一定规模的情况下,会比W提供更好的速率支撑。这就好比我们可以多个10M宽带叠加来实现多个客户的满足,而W只能再增加百M的光纤。
3、TD有一个不可不说的弱点,就是上行的速率低,这是一个技术弱点,就是在上行传送数据的时候,速率要远低于W,但是这种应用对客户的影响有多大,还不好说(但是对于一些上行数据要求带宽高的行业应用,可能确实有影响),除此之外,看不出TD在速率上有什么弱点
4、影响客户感知的最终问题一是速率,二是覆盖,三是质量,而其中覆盖和质量是关键,就是再快的网络,你没有信号,也是白搭,因此,不论何种网络制式,建设的密度和后期的优化至关重要,竞争和发展的重点应该是在这里,而不是去纠结网络制式问题,并将此作为宣传的噱头和搞不好网络的借口
对于上网卡的分析,到此为止,且3G商用的初步经验证明,上网卡,并不是一个很好的应用(不得不说阚教授,厉害),占用资源大,客户收益低。
下面再来说一下手机终端,在手机终端上宣传W的优势,TD的速率劣势就更不可理解。对于没有开通H功能的手机,不论W\TD\2000,其终端所提供的最高速率就是384,不会再高了,而对于三种技术制式,384的业务是一样一样的,没有任何差别,怎么能说W要比T快呢,对于开通了H的手机,其速率影响与上网卡是一样的,但是对于手机的小数据量应用来看(小数据量在目前还是手机终端的一个特点,谁也不会用手机去下载高清的电影吧)H之间速率的差别对客户的影响不大!其关键还是网络的质量问题,而不是技术制式问题。
顺便说一下国际漫游的问题,这个应该也不是影响W和T的主要原因,W开通的国家多,这是事实,但是并不意味这T到了国外就不能打电话,可以回落到G上来通话,而G又是使用最多的国家。至于高速上网,在国外漫游的需求有多大,我没有做过分析,不是很清楚,至于想看个股票,我想W\G的区别不是很大。
说来说去,以技术本身来宣传网络的好坏,乍听起来有道理,仔细想想,没有确实的根据。客户感知的好坏,与网络技术制式没有任何关系,影响3G客户感知的决定因素在网络侧就是覆盖、容量和质量,而这些,都是通过建设手段和优化手段来实现的,而绝不是技术制式起到决定作用的。但一般的客户是无法了解这么多的,那我们就必须要做好TD的建设和优化,让客户有深刻的体会,不要出现YYC的情况(这个YYC是最早小灵通出现的幽默,很不幸的是,我在上周和一个使用W的朋友在一起的时候,也听到了YYC,朋友是通信圈的,还是比较明白其中的问题,对我说,W信号不好,2G是好的,怎么就是不回落到2G上呢?我说,我不太清楚,我们是TD的,好像没有这个情况)。
TD与W,没有像大家想象的那样技术上差别这么大,希望我们做TD的人能够把TD做的更好,客户感知更好,这样,我们的TD还是大有希望的(希望终端能够更好,这个瓶颈在iphone出来后,好像成为另外一个噱头,但却是是客观存在的)。
好久没有写技术分析的东西了,好多基本概念有点忘记了,看来还是不能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