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编制731名,设24司局,人员调整月底完成;为大部制改革首个公布“三定”部委
在6月29日挂牌运行后,工业和信息化部昨日公布了“三定”(定职能、定机构、定编制)方案。据了解,这也是大部制改革首个公布三定方案的部委。
按照方案,工信部机关职能部门编制599名,包括原信息产业部多数人员,国家发改委、国防科工局各自有百余人并入。加上离退休工作人员等,工信部机关总的行政编制为731名。人员到位工作7月底前基本完成。
通信管理局实行垂直管理
工信部昨天召开会议,李毅中部长详解“三定”方案时表示,工信部内设司局24个。
李毅中介绍,按照国务院的“三定”规定,将国家发改委工业行业管理和信息化的有关职责、原国防科工委除核电管理以外的职责、以及原信息产业部和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的职责划入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家国防科工局和国家烟草专卖局由该部管理,并对外保留国家航天局、国家原子能机构牌子。
此外,原信息产业部所属事业单位、原国防科工委所属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7所高校,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中小企业对外合作协调中心、中国机电设备招标中心、中国机电设备成套服务中心由该部管理。
原信产部在31个省区市设置的通信管理局划给工信部,实行垂直管理,行政编制500名。
不要求地方机构完全一致
李毅中称,由于工业和信息化部是由几个方面职能整合而成的新部委,在省里的相关部门较多。
按照中央确定的原则,机构不要求上下完全一致,地方政府可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合理设置,工业和信息化部完全支持地方政府机构的深化改革。
发挥大部制效能 推进工信融合
亮点分析
昨天,解析“三定”规定亮点时,工信部部长李毅中说:“不走工业管理老路,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大部门体制效能将逐渐发挥出来。”
工业和信息化部内设司局24个。李毅中说,在工业专业司局中,将相关工业行业分原材料工业、装备工业和消费品工业三大类组建三个司,没有按行业设置。把不该由政府管理的事项转移出去,把该由政府管理的事项切实管好。这是这一机构设置的亮点。
他指出,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推进高新技术与传统工业改造结合,推进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是工业和信息化部的重要职责,是实施大部制的优势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