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999%的高可用性(High Available;HA):虽然网络电话已成今后的必然趋势,但与发展已久的PSTN相较,其成熟度、稳定度、可用性、可管理性,乃至可扩充性等方面,仍有待加强。尤其在电信级的高可用性上,VoIP必须像现今PSTN一样,达到6个9(99.9999%)的基本标准。目前VoIP是以负载平衡、路由备份等技术来解决这方面的要求及问题,总而言之,HA是VoIP必须达到的目标之一。
开放性及兼容性:传统PSTN是属封闭式架构,但IP网络则属开放式架构,如今VoIP的最大课题之一就是如何在开放架构下,而能达到各家厂商VoIP产品或建设的互通与兼容,同时地造成各家产品在整合测试及验证上的困难度。目前的解决方法是透过国际电信组织不断拟定及修改的标准协议,来达到不同产品间的兼容性问题,以及IP电话与传统电话的互通性。
可管理性与安全性问题:电信服务包罗万象,包括用户管理、异地漫游、可靠计费系统、认证授权等等,所以管理上非常复杂,VoIP营运商必须要有良好的管理工具及设备才能因应。同时IP网络架构技术完全不同于过去的PSTN电路网,而且长久以来具开放性的IP网络一直有着极其严重的安全性问题,所以这也形成网络电话今后发展上的重大障碍与首要解决的目标。
多媒体应用:与传统PSTN相比,网络电话今后发展上的最大特色及区别,恐怕就在多媒体的应用上。在可预见的未来,VoIP将可提供交互式电子商务、呼叫中心、企业传真、多媒体视讯会议、智能代理等应用及服务。过去,VoIP因为价格低廉而受到欢迎及注目,但多媒体应用才是VoIP今后蓬勃发展的最大促因,也是各家积极参与的最大动力。
主宰VoIP走向的三大主流协定
在浩瀚的IP网络中要如何正确的寻找到要通话的对方并建立对答,同时也能依照彼此资料的处理能力来传送语音数据,这中间必须藉由国际电信组织所拟定的标准协议才能达到。如今,市面上的网络电话大致都会遵循H.323、MGCP及SIP等3种标准协议。虽然目前产品仍以支持H.323为多,但SIP的支持将会成为今后主流。
1、H.323
ITU-T 国际电联第16研究组首先在1996年通过H.323第一版的制定工作,同时并在1998年完成第二版协议的拟定。原则上,该协议提供了基础网络(Packet Based Networks;PBN)架构上的多媒体通讯系统标准,并为IP网络上的多媒体通讯应用提供了技术基础。
H.323并不依赖于网络结构,而是独立于操作系统和硬件平台之上,支持多点功能、组播和频宽管理。H.323具备相当的灵活性,可支持包含不同功能节点之间的视讯会议和不同网络之间的视讯会议。
H.323并不支持群播(Multicast)协议,只能采用多点控制单元(MCU)构成多点会议,因而同时只能支持有限的多点用户。H.323也不支持呼叫转移,且建立呼叫的时间也比较长。 早期的视讯会议多半支持H.323协议,例如微软NetMeeting、Intel Internet Video Phone等都是支持H.323协议的视讯会议软件,亦为现今VoIP的前辈。
不过H.323协议本身具有一些问题,例如采用H.323协议的IP电话网络在接入端仍要经过当地的PSTN电路交换网。而之后制定出的MGCP等协议,目的即在于将H.323网关进行功能上的分解,也就是划分成负责媒体流处理的媒体网关(MG),以及掌控呼叫建立与控制的媒体网关控制器(MGC)两个部分。
虽然如今微软的Windows Mesenger则已改采SIP标准,且SIP标准隐隐具有取代H.323的势头。但目前仍有许多网络电话产品依旧支持H.323协定。
2、SIP(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
SIP是由IETF所制定,其特性几乎与H.323相反,原则上它是一种比较简单的会话初始化协议,也就是只提供会话或呼叫的建立与控制功能。SIP协议可支持多媒体会议、远程教学及Internet电话等领域的应用。
SIP同时支持单点播送(Unicast)及群播功能,换句话说,使用者可以随时加入一个已存在的视讯会议之中。在网络OSI属性上,SIP属于应用层协议,所以可透过UDP或TCP协议进行传输。
SIP另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它属于一种基于文本的协议,采用SIP规则资源定位语言描述(SIP Uniform Resource Locators),因此可方便地进行撰改或测试作业,所以比起H.323来说,其灵活性与扩展性的表现较好。
SIP的URL甚至可以嵌入到Web页面或其它超文本连结之中,用户只需用鼠标一点即可发出呼叫。所以与H.323相比,SIP具备了快速建立呼叫快与支持电话号码之传送等特点。
3、MGCP
原则上,MGCP协定与前两者皆不同,H.323和SIP协议是专门针对网络电话及IP网络所提出的两套各自独立的标准,两者间并不兼容及互通。反观MGCP协议,则与IP电话网络无关,而只牵涉到网关分解上的问题,也因为如此,该协议可同时适用于支持H.323或SIP协议的网络电话系统。
MGCP协议制定的主要目的即在于将网关功能分解成负责媒体流处理的媒体网关(MG),以及掌控呼叫建立与控制的媒体网关控制器(MGC)两大部分。同时MG在MGC的控制下,实现跨网域的多媒体电信业务。
由于MGCP更加适应需要中央控管的通讯服务模式,因此更符合电信营运商的需求。在大规模网络电话网中,集中控管是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透过MGCP则可利用MGC统一处理分发不同的服务给MG。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