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是“最后一公里”的接入问题。广电网是由有线、无线、卫星等综合组成的,以有线电视网络为主。有线电视网络是除电信外,唯一拥有用户接入的网络。有线电视网络因传输视频图像的要求,传输媒质可承载的带宽本来就比电信网要大很多。因此,网络干线到用户接入这“最后一公里”成了制约数字电视发展的“瓶颈”。尽管目前利用电话线改造的ADSL能稍微提高其速度,但还远未达到可以完全解决的地步。
最后是内容的匮乏和商业用户的不足。数字电视在摄像、处理、发射、传输、接收、显示等方面都已基本达到数字化处理,技术要相对成熟。而IPTV业务最能够吸引客户的地方在于内容,但内容的匮乏一直是困扰IPTV的一个棘手问题。此外从商业用户角度来看,IPTV的潜在用户是宽带用户,中国宽带用户目前只有3000多万,与3.6亿的电视用户和1亿多的有线电视用户相比,数量相差巨大。
IPTV发展方向的思考
IPTV在中国应该会有着美好的前景。因为我国现有2200多万宽带用户、8700多万网民,在PC上也能享受到异彩纷呈的电视节目;通过IPTV,中国4亿电视用户、9亿电视观众,在“IP机顶盒+电视机”上将告别单一被动的节目接受方式,走向集互联网内容、网络游戏、电视节目为一体的更为丰富多彩的互动数字娱乐生活。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IPTV是带有数个原有传统行业交叉性质的新产业,包括运营商、设备制造商、内容提供商等各环节,对于IPTV这种新生的事物来说,建立一条完善的产业链至关重要。这条产业链包括:运营商层面、设备制造商层面和内容提供商层面三部分。
运营商层面,IPTV的网络可以依附于电信宽带网络,也可以依附于广电有线电视网络,但电信网络相对占有优势。因为电信运营商可以提供大量的带宽,在宽带市场商业推广方面也拥有更多的经验,如发展ADSL用户和运作“互联星空”平台等。广电部门却拥有包括至关重要的运营牌照在内的政策资源。
设备制造商层面,许多著名的国内和国外通信设备制造商都对IPTV倾注了极大的热情。
内容提供商层面,面对诱人的产业利润前景,几乎主要的传统媒体都将目光投向了IPTV领域,各大新闻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互联网ISP纷纷表现出了加入IPTV内容提供商队伍的兴趣。
下一步,要拓宽和发展IPTV业务的主要工作方向是:
首先,建立一个以IPTV为平台的互动娱乐品牌。在IPTV业务做得较好的运营商中,无论是香港地区的电讯盈科(now宽频电视)还是美国的RTC(NexTV)都建立了一个IPTV的业务品牌来开展业务。互动娱乐是一个巨大的产业,而IPTV是众多互动娱乐业务的承载平台,让用户在娱乐中有品牌归属感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形成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客户细分和节目内容细分策略。高质量的节目内容是IPTV业务的竞争核心,在节目内容上超过竞争对手,并且有效地细分客户群、开发不同的付费频道来提高业务的黏性是运营商要解决的问题。比如RTC,对偶尔在家看电视的用户也开发了相应的服务内容,以满足他们的需求。
再次,要进一步突破网络瓶颈、加速网络宽带化。IPTV在网上传输的主要内容是流媒体,相当一部分带宽在2M以上,有的甚至多达6M左右,这对接入带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目前部分开通的IPTV试点中,大部分运营商采用MPEG4技术,是在小于800k的传输带宽的计算机和IPTV机顶盒上实现的,较高的压缩率是以牺牲清晰度为代价的,因此其画面质量大多不能令用户满意。如何对现有宽带网络进行升级,为广大用户提供高速接入的宽带网络环境,对于推动IPTV业务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最后,要与上下游共同创造一个共赢的运营模式。由设备供应商(机顶盒设备商和平台供应商)、节目内容提供商、运营商和最终用户组成的IPTV产业,需要一个共同增值盈利的结构。其中运营商和节目内容提供商的关系是IPTV成败的关键,没有节目提供商高质量的节目内容,用户不会转移到运营商的网络上进行消费。因此,运营商通过共赢的利益关系对自身的电信业务和电视节目进行有效捆绑是非常必要的。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