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初,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就给国务院三网融合领导小组递交了一份《三网融合试点工作方案(第一稿)》,但是这份草案没有得到认可,被迅速打回重新制定方案,要求5月初再次拿出试点方案。现在,这个时间又推后了。
三网融合的迟滞,不但阻碍了人们早日分享数字革命带来的好处,也成为国家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瓶颈。据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发布的2008年度全球电子政务调查报告显示,在全球电子政务发展水平排名中,中国仅排名第65位。我国三网融合政策止步不前的同时,欧美各国却对该方案日益青睐。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欧美各国已开始酝酿政策突围,允许广电业与电信业互相渗透。
此次三网融合试点方案上报时间之所以被推迟至5月底,因代表三家电信运营商的工信部要求,因特网虚拟专用网、国内多方通信服务和因特网数据中心业务暂不纳入试点范围。这三项有关互联网接入的基础服务,直接涉及到了电信运营商的核心竞争力――互联网的骨干网接入服务。而广电系不仅提出要求这些增值电信业务开放,还提出“申请开展上述业务可不受试点地域限制”的要求。此外,广电还要求,旗下有线电视运营商在组建互联网骨干网、IP电话等原本电信运营商的基础业务时,都不受试点地域限制。
很显然,三网融合目前还处于相关集团部门抢占地盘和主导地位的博弈阶段,争吵能否在5月底结束还不好说。之所以如此,除受限于技术条件、行业管理体制及对未来民用信息产业发展的方向判断等方面的因素外,最根本原因还在于无矩可依。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美国早在1996年就通过新电信法,并成立联邦通信委员会(FCC),统一监管电信和有线电视业务;英国政府也于2000年将电信规制局、独立电视委员会等五家机构合并,成立统一的管制机构OFCOM,5年之后的2005年6月,英国电信正式实现在固定与移动网络间的无缝切换;而我国香港的电讯盈科则是全球拥有语音、数据和电视“三网合一”业务的首批电信公司之一。
三网“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不仅给用户带来负担,而且还存在重复建设问题。有专家测算,如果实行三网融合,中国每年将减少重复建设资金约2000亿元。不仅如此,“如果能早日实现‘三网融合’,我个人保守估计城市居民每家每年至少可以节省开支四五百元,而国家至少能节省重复投资数百亿元。” (全国政协委员赵金城语)
正如北京邮电大学教授、电信专家阚凯力所认为,三网融合是三业融合,电信、广电谁都不可能是巨无霸,谁也取代不了谁。而世界各国的经验又无不表明,立法是三网融合推进的前提。只有加快立法,尽快将三网融合工作纳入法制轨道,奠定三网融合的法律基础,才能切实有效地推动三网融合的实现。而在谁都想通吃,谁又吃不了谁的时候,最受害的不是争地盘的“军阀”,而是百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