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系统开放是实现IPTV产业良性发展的基础,本文首先介绍了IPTV业务系统标准化的背景情况及所处的困境,在此基础上从运营商角度提出了IPTV开放系统的整体架构和关键接口,随后详细介绍了如何开放IPTV机顶盒与平台之间的接口。最后本文还介绍了中国电信在IPTV系统标准化开放工作方面的进展情况。
1、引言
IPTV业务将具有最广泛受众的电视机作为显示终端,融合了Cable网和IP网的业务特点,为用户提供广播电视、视频点播、电视回看以及信息浏览、互动游戏等互动性多媒体服务,因此被认为是三重播放(Triple-Play)的体现。IPTV在带给用户全新电视体验的同时,带动的是一个产业的发展,被业界认为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目前,中国电信等固网运营商通过与持有IPTV运营牌照的上海文广传媒集团等内容提供商合作,积极探索着IPTV业务的运营模式,并通过业务的小范围商用,努力挖掘用户需求,开发针对性的业务和内容,摸索三重播放业务对传统电信运营商业务流程的挑战。但是,由于IPTV业务监管以及产业链成熟度等各种原因,IPTV业务目前在中国尚处于发展初期。如果IPTV业务要规模发展,必须首先打破IPTV端到端系统的封闭性,当前IPTV平台的不开放、非标准化已经成为影响IPTV业务规模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虽然信息产业部、中国电信等都积极地推动着IPTV端到端系统的标准化,并制订了系列的IPTV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但IPTV系统提供商出于各种因素的考虑,目前并没有提供标准化的开放平台,这导致运营商在发展IPTV业务时,存在着以下的问题:
●不同厂商的机顶盒与IPTV平台之间不能互通,机顶盒产品成熟度不高,机顶盒生产难以形成规模化效应和竞争态势,使得IPTV销售成本居高不下;
●由于IPTV平台的不开放和非标准化,使得基于IPTV平台的增值业务开发难度大、速度慢,不利于满足用户需求的各类IPTV增值业务的快速引入,造成同样的增值业务不能在全国范围的不同省内进行复制和移植;
●IPTV平台的封闭性,也导致运营商难以引入各种类型、各种档次的IPTV终端,难以有效地开展针对不同用户群的营销活动;
●由于通信协议的私有性,不利于运营商在运维方面部署统一的IPTV质量监测系统,难以对IPTV端到端的业务质量进行监测;
●由于IPTV系统的封闭性和非标准化,还造成了多家厂商的系统之间不能进行互联互通,同时流媒体服务、存储等系统资源也无法共享,增加了系统建设成本,业务管理非常不便。
因此,为了IPTV业务的长期有序发展,迫切需要建立开放的IPTV系统,使不同的IPTV业务平台和终端能够实现互联互通,方便运营商快速引入和部署增值业务。本文从运营商角度详细描述了IPTV系统开发的体系架构、关键接口等技术,并介绍了中国电信在IPTV系统开放方面工作的进展情况和未来规划。
2、IPTV系统开放架构及接口
从系统开放的完整性及未来业务发展的思路考虑,开放的IPTV体系架构及相关接口如图1所示。本文为了描述方便,对每个接口分别进行了标注。

图1 开放的IPTV体系架构及接口
从图1中可以看出,IPTV标准化体系架构可以分为机顶盒、IPTV业务管理系统、基本业务能力系统、增值业务系统、内容管理平台、运营支撑系统等独立模块,各模块之间共涉及了8个接口,各接口的功能分别如下所述。
A:机顶盒与业务管理系统之间的接入认证接口,用于开机接入认证以及业务的初始化和导航。该接口是所有接口中与业务相关的最基本接口,也是运营商进行IPTV业务控制的关键接口,主要由运营商根据自己的业务需求进行定义。
B:机顶盒与EPG服务及流媒体业务能力系统之间的接口,用于提供基于浏览器实现的业务能力,也是IPTV业务流之间实现互联互通的关键接口。
C:机顶盒与C/S增值业务能力系统之间的接口,用于提供基于客户端实现的业务能力。由于增值业务是运营商实现与数字电视差异化的主要内容,因此标准化的C接口能够有助于运营商快速引入增值业务,对运营商有重要意义。
D:进行机顶盒管理的接口,用于提供终端配置、终端监控、终端升级等管理能力。由于机顶盒是用户使用所有业务的载体,并且机顶盒的数量巨大,运维成本高,因此提供灵活和强大的机顶盒管理功能,对于机顶盒的运维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E:基本业务能力、增值业务能力系统与业务管理系统的接口,主要实现用户身份识别及业务鉴权。由于该接口是平台侧的接口,和不同的业务类型相关。
F:运营支撑系统与业务管理系统的接口,主要用于用户开、销户等信息的传递,账务信息提交等。由于IPTV是电信业务中的一种,因此该接口主要沿用现有技术。
G:内容管理平台与业务管理系统之间的接口,主要用于服务信息发布、业务分成信息传递。
H:内容管理平台与业务能力系统之间的接口,用于业务内容的发布,包括节目源及元数据。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