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制造企业的信息化应用不断深入,但还没有真正为企业的转型升级发挥突出作用,离制造业产业振兴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当前,结合工业和信息化部推进“两化”融合步伐加快的有利环境,制造企业实现产业升级需要注意三个问题。
第一,要促进信息化与企业业务的深度融合。必须把信息化融入企业价值链的各个环节、各个层次、各个业务之中,发生深度的“化学变化”,使信息化融为企业业务活动的一部分、企业能力的一部分、企业战略的一部分。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得制造企业越来越关注产品的智能化程度,关注产品的设计、研发和生产的效率以及对市场的响应速度,使企业能够对市场进行快速反应,实现扁平化,进行全球化运作。因此,企业必须转型。企业应当有选择地应用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技术,来支撑企业的转型升级。应当将以往信息化“应用”的观念转变为信息化与企业业务“融合”的观念。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信息系统应当像人体的血液和神经一样,与企业的业务融为一体,与企业的产品融为一体,能够将企业的资源整合到一起。信息化不是简单的软件加硬件,而是让信息化成为企业开发数字产品、构建新一代研发平台、建立全球化网络的核心支撑,真正解决信息化与工业化两张皮的问题。因此,制造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要有新的理念,要迈上新的台阶,要跟上制造业发展的需求。
第二,要认清实施“两化”融合的具体目标。国家已经把“两化”融合定位在建立新兴产业体系、构建新型工业能力、提升新型工业素质的战略高度。因此,“两化”融合是制造业转型的根本,只有通过“两化”融合,才能建立现代产业结构,形成完整的工业产品体系,建立新的工业设施。对企业而言,“两化”融合的具体目标是建立新型工业设施。例如,建立数字化的车间生产线,把数字化手段和机床结合起来,实现高度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提升企业的工业能力;将信息化融入研发体系,将产品定义、仿真分析与实验过程集成为新的研发平台,实现异地协同;通过信息化系统支撑企业的全球营销体系。因此,我们要从过去信息化只重应用,转变为用信息化来提升企业的关键成功因素和核心业务能力,从而支撑企业发展战略的实现。CIO要从搞软件、建网络的管理者变为企业业务流程的管理者,成为企业实现“两化”融合的引路人,成为企业建立新型工业体系这个大厦的设计者,使信息化成为新型制造企业的核心。
第三,要确立“两化”融合对帮助企业实现产业升级的重要作用。“两化”融合绝对不是将信息化这个复杂的体系,叠加到工业化这个复杂的体系上,形成一个更加复杂的体系。“两化”融合的核心目标就是要通过信息化实现企业的转型升级。实现的途径包括:通过信息资源的整合,实现企业业务的拓展,从区域化的企业变成全国运营的企业,乃至全球性企业;通过强化企业间的供应链协作,使以往大而全的企业实现归核化、专业化;通过信息化的支撑,创新企业的发展模式,创造新的业态;通过信息化的应用,创新企业的发展模式,形成新的业态,向高利润区转移。例如通过开发包含高技术的产品,建立产品的差异化竞争优势;通过向服务化转型,例如开展工程总包、维护服务,使企业扩大盈利空间;应用新兴信息技术,变革企业的运营模式。例如,物联网并不仅仅是物品和互联网的连接。物联网的应用将彻底变革企业的运营模式,成为制造业物流、制造装备和制造资源协同运作的枢纽,改变工业发展模式、工业装备的配置模式,通过工业搜索引擎,将全球的制造资源为我所用,实现网上定制、网上销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