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运营商来说,庞大的小灵通用户还存在着相当的市场价值,使其完全转入移动网络而淘汰现有PHS网络,毕竟存在着固定资产处置、后期能否盈利等风险。而继续获得生存,小灵通还有很多问题要面对。对于小灵通还有多长时间的生存期,业界观点不一,但固网运营商已经认识到,国内3G从试商用到真正实现普遍应用的这个时期,只要抓住小灵通的特点,扬长避短,小灵通业务仍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
基于此,为用户提供漫游服务、将现有小灵通网络变为一个以数据服务为主的网络以及开发新的移动、小灵通融合产品和业务,被看作是小灵通网络和业务的未来发展的一个可行方向。
对于小灵通如何顺利实现过渡期,使PHS网络淘汰的风险成本降到最低,以及是否该向日本的小灵通发展借鉴经验等热点问题,本刊特邀业界专家对小灵通未来发展的关键问题进行探讨和解析。
话题一:小灵通过渡期的网络与业务规划
《通信世界》:电信重组后,业界对小灵通的走向说法不一,有观点认为小灵通用户大多将转网,运营商逐渐淘汰小灵通,也有观点认为未来给小灵通升级,增加数据业务、漫游等功能,还能让小灵通发挥优势发展下去。对于新电信、新联通的小灵通下一步如何发展,您有何见解与建议?
曾剑秋:作为中国“特殊时期”的产物,小灵通发展初期被定义为固话的延伸,使用方便、低资费也迎合了很多中小城市用户的需求。
从技术上看,尽管目前小灵通在数据业务上有一定的改善,但小灵通毕竟与2G、3G的移动通信是不同的技术体制,其基站数量多,在网络覆盖上不需要移动通信的密集覆盖,但这也直接制约了小灵通终端的漫游功能。同时,在计费体系上,小灵通也延续了固话的计费体系。
电信重组后,运营商如何发展小灵通,要基于实际情况综合考虑。重组后的新电信等运营商,接下来很可能拿到3G牌照。有了CDMA网络后,新电信首先要明确下一步小灵通与CDMA的发展方向。现实情况是,小灵通在功能、漫游、覆盖等方面都不及2G更不及3G,运营商拿到3G牌照后必将把主要精力用于发展3G。所以,逐步、过渡性地淘汰小灵通,是重组后的运营商比较现实的战略。
由于固网运营商在小灵通上的投资巨大,所以在逐步淘汰小灵通的过程中,运营商应将小灵通的用户转网、网络淘汰损失降低到最小。运营商在3G发展初期,网络不可能一开始就覆盖全国,可以在奥运举办城市等大中型城市先行建设3G网络推广3G业务,在中小城市及农村地区继续发展实用的小灵通业务,同时对小灵通用户采取转网建议和具体措施,等3G逐渐规模化、普及化之后,逐渐淘汰小灵通网络。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这过程中,运营商应逐步减少对小灵通网络的投资,但是要在运营维护上继续保障网络的正常运转和用户的业务使用。在小灵通转网过程中,运营商采用133+小灵通号码、区号+小灵通号码等号码携带方案对小灵通用户实施转网,是可行的。
《通信世界》:有观点认为小灵通在高速数据上不低于3G,在日本甚至超过3G,因为它基站很多,很容易对用户数据分散,所以它是最佳的数据通讯跟多媒体通讯的手段。对于小灵通能否在数据业务上获得优势,您是怎么认为的?
曾剑秋:对于目前固网运营商提议的小灵通数据业务,如果有一定的用户需求,可以在中小城市保持并发展,但3G网络全国铺开后,3G的数据业务更有优势,资费也将更加合理,所以运营商应顺应国际大潮流,重点发展3G的数据业务。在过渡时期,运营商可以基于小灵通成本低、容量大的特点,采取与CDMA、GSM扬长避短的互补优势,与2G、3G业务互补式发展,最终将用户都统一到3G网络上。
小灵通与大灵通、WiFi、WiMAX等技术,都可以形成3G应用的有效补充,但没有必要利用小灵通与3G应用甚至4G应用产生竞争,4G的演进与标准的形成是非常严谨的过程,而受限于多种因素,小灵通不适合作为竞争技术由运营商大投入、大发展。
话题二:“日本模式”是否有借鉴意义
《通信世界》:在3G业务的普及下,目前日本小灵通在网络、业务方面的发展情况是大致如何的?凭借什么条件吸引着用户?
李珊:日本的Willcom从2005年4月开始运营小灵通业务,目前小灵通用户达到462万户,用户看重的主要还是它资费便宜,另外Willcom推出了一些可以无线上网的小型移动终端也比较受用户欢迎。
《通信世界》:有媒体报道称,日本小灵通运营商Willcom确定了下一代PHS技术的时间表,将于2009年春季推出服务,小灵通将具有100Mbit/s上下行传输能力,在时速300km的新干线上可以流畅通话及上网。这同日本其他3G、4G技术是否会产生竞争关系?
李珊:日本去年发了两个2.5GHz频率的许可证,一个给了Willcom,一个给了KDDI、Intel等公司组建的一个新公司发展移动WiMAX。日本政府此举主要是为了扶持本国技术、促进国内移动宽带接入业务的竞争。所以Willcom的小灵通业务肯定会和其它移动运营商的业务之间存在竞争关系。
《通信世界》:日本小灵通引入OFDMA(正交频分复用接入技术),确定小灵通4G路线,这种路线的优劣势在哪里?
李珊:这项技术应该是和移动WiMAX类似的技术,所以性能上应该是与移动WiMAX差不多的,但是支持厂家少,产业链主要在日本国内。
《通信世界》:有评论认为,日本国内3G手机出货量已经接近100%,在数据业务方面下一代PHS技术也面临着KDDI财团WiMAX的竞争,小灵通的下一步发展还需要市场和时间来检验,对此您怎么认为?
李珊:我认为PHS作为日本自己的技术,还是会受到政府支持并且长期存在的,而且PHS资费价格相对较低,还是有一定市场的,但不会对移动运营商构成严重威胁。
《通信世界》:国内运营商重组后发展小灵通,应该向日本借鉴什么样的经验?
李珊:个人认为,国内的运营商没有必要再继续走小灵通的道路了,当年发展小灵通主要是因为固网运营商没有移动牌照。PHS毕竟是一个小众技术,未来演进和技术都依赖于日本市场,一旦上了3G,中国运营商未来继续发展小灵通的可能性不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