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联通动作幅度最大:在市场前端,整合市场部、个人客户部和家庭客户部,成立市场部和销售部;在后台支撑,合并固网建设部门、固网运行维护部门和移动网络公司,组建中国联通网络分公司。同时,合并管理信息系统部和业务支撑系统部,成立信息化部;在职能部门,合并风险管理部和法律事务部,成立法律与风险管理部。同时,将行政服务中心并入综合部,将财务共享中心并入财务部;在研发方面,整合研发机构,组建新的联通研究院;在管理方面,整合新国信公司、中国号簿公司信息导航类业务,组建新的专业经营公司。
中国电信次之,将个人客户部和家庭客户部合并为公众客户部;新成立客户服务部;同时撤销国际部,成立海外协同拓展委员会,成立海外拓展事业部;成立产品中心,统筹产品开发和管理工作。
中国移动则是成了独立的二级部门“终端部”,将把分散的终端管理职能集中于统一独立的部门中。
运营商在每年的年底都会进行一定的组织架构调整,这是惯例。但为何在2009年年底和2010年年初进行的这一波组织架构调整幅度格外大呢?这是因为运营商要借机解决一些电信重组的遗留问题,真正转向为全业务运营。
中国联通在电信重组中整合难度最大,遗留的“尾巴”最多,因此它的调整动作最大。中国联通的五大方面调整都和解决重组遗留问题有关,调整后,将甩开“赘肉”,为今年的3G竞争做好铺垫。
运营商在3G方面的竞争重点从网络建设转为服务也是运营商进行调整的重要原因。
四川通信设计院高级咨询师程德杰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运营商的管理都是先粗放后精细。2009年运营商主要是解决3G网络的有无问题,精力都放在如何快速建设网络上面,所以对于重组后的组织架构要求并不是很高。而今年3G竞争将真正开始,运营商就必须强调精细化运营,下大力气提升用户感知。如果说运营商去年的3G竞争比拼的是‘硬实力’,那么今年就变成了‘软实力’的竞争。运营商纷纷调整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近期运营商的组织架构调整还有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强调面向直接客户,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都分别合并了多个部门,成立了新的直接服务的新部门。
实际上,在3G的建设期和服务期,运营商之间的竞争存在很大的不同。在3G建设期,只要保障工程质量、建设速度即可,管理相对简单。而在今年的3G服务期,则需要更加重视客户感知,改变那些不符合客户需求的机构设置,以便更好地服务客户。所以运营商就纷纷改变了服务客户的“窗口”部门,更倾向于提升前端反应速度。
至于中国移动调整幅度最小,这和它的业务发展状况有关。中国移动管理相对规范,加之它主要经营移动业务,不需要做出太大的调整。它成立了专门的终端部,这和弥补TD终端短板有关。同时终端是面对客户的第一界面,运营商有必要强化终端界面的“友好性”。
运营商近期的调整应该仅是一个开端,只是在总部层面对大的框架上进行了改变,后续应该还会进行微调,并逐渐把组织架构调整深入到省一级公司,真正把调整落到实处。
而且,根据今年的3G、全业务竞争情况,运营商还有可能会有进一步的动作,毕竟今年是3G的市场奠基之年,谁也不敢马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