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基于Internet的网络化控制系统已成为国内外测控领域研究的热点,在石油勘探开发、钢铁化工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而控制器的设计和研发是整个网络控制系统的关键和核心。在一些地域高度分散以及环境恶劣的控制现场,使用嵌入式系统作为控制器节点,可更有利于多点分布式综合布控及并行处理,实现更好的测控效果。然而由于网络传输本身的特点,网络时延会不可避免地影响网络控制系统的控制性能和稳定性,因此本文提出基于S3C2440A及嵌入式Linux的GPC(Generalized PredictiveControl)控制器的设计方案,具有一定的通用性。
控制器硬件平台设计
控制器节点是嵌入式网络化测控系统的中心。在测控系统中,主控制器承担着控制算法的实现和数据采集两大任务,这要求控制器节点的硬件平台有更强的计算能力,以及更好的网络性能。本文中控制器的硬件平台采用三星公司的S3C2440,外围设备主要有RAM、FLASH等。控制器的硬件平台结构如图1所示。
处理器简介
本系统采用三星公司的16/32位RISC微处理器S3C2440AL作为控制器核心。S3C2440AL的一大特点是其核心处理器(CPU)采用16/32位ARM920T的RISC微处理器。ARM920T实现了MMU、AMBA BUS和Har-vard高速缓冲体系结构。系统资源和外围接口丰富,包括电源管理器、外部存储器控制器、4通道DMA、3通道UART、8路10位ADC和GPIO等。
外围电路简介
控制器外围电路主要由存储器电路模块、通信模块以及JTAG调试电路等构成。其中存储器电路模块采用2片HY57V561620FTP芯片作为外扩SDRAM;采用1片SST39VF1601(2 MB)芯片作为NOR FLASH,用于存放bootloader程序;采用1片K9F1208芯片(64 MB)作为NAND FLASH,用于存放操作系统以及文件系统。在通信模块中采用DM9000网卡芯片和网络变压器HR911103A,以实现以太网接口的设计;同时设计了USBhost接口电路,为下一步实现WLAN通信提供接口。A/D和D/A接口电路实现数据的采集和控制信号的发出。
控制器软件平台设计
.1 软件平台整体结构
控制器节点软件体系结构如图2所示。其中最底层为设备驱动程序层,主要进行处理器初始化和驱动各外设电路模块;第2层为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主要管理系统的软硬件资源、上层应用,以及操作底层驱动接口;第3层为Web服务器,以实现控制器的:Browser/Server访问控制;第4层为应用程序,主要包括实时数据库、GPC控制算法和时钟同步应用程序。
.2 bootloader的配置和编译
首先在宿主机的Linux下建立arm-linux-gcc-2.95.3交叉编译环境,将vivi.tgz解压缩到Linux的相应目录下,进入vivi目录,执行make menuconfig命令进入vivi配置界面,对vivi的参数进行配置。完成配置之后,进行编译,此时已经在当前目录下生成了vivi。可使用H-JTAG将vivi烧写到NAND FLASH运行。
.3 Linux的移植
编译Linux内核
首先在宿主机的Linux下建立arm-linux-gcc-3.4.1交叉编译环境,然后将Liunx-2.6.13.tgz解压缩到Linux的某一目录下,执行make menuconfig命令进入内核配置界面,定制Linux内核,包括配置CPU选项、网卡声卡驱动、串口、对yaffs文件系统的支持等选项。完成定制之后,保存设置退出。然后对内核进行编译,即可生成内核映像文件zImage。
制作yaffs文件系统
制作yaffs文件系统映像需要使用mkyaffsimage工具程序。首先将其解压缩到/usr/sbin目录下,然后将文件系统解压缩到Linux某一目录下,此时用户可以将自己编写的应用程序或其他文件添加到文件系统中。添加完毕后使用mkyaffsimage命令即可得到root.img镜像文件。最后可使用H-JTAG将生成的映像文件烧写到NAND FLASH运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