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心服务 联通你我】青春逢盛世,奋斗正当时 |
中国通信网 |
时间:2010-01-06 |
信息来源:金融时报 |
有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11月底,建设银行的手机银行(WAP)客户数达到1327万。最近,厦门移动与兴业银行厦门分行正式签订“无线银行”银企战略合作协议,此举意味着首个“3G手机银行”在厦门诞生。从这两件事可以看出,国内手机银行业务突飞猛进的同时,银行业也已开始了升级“3G手机银行”的战略布局。
发展手机银行三方受益
2009年年初,我国正式发放了第三代移动通信牌照,标志着3G技术在国内正式进入商务阶段。有统计预测,未来两年通过手机上网的网民将超过3亿。
对于银行来说,随着3G的大力发展,手机银行业务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正是这样一个庞大的市场和未来的趋势,才引来各家银行纷纷加入这场激烈的竞争。
专家介绍,手机银行作为最贴近终端零售用户的一种渠道,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提供给客户完善、丰富的金融服务,这将有效带动零售业务的增长。除此之外,作为一种最方便客户的渠道,经常能解决客户的燃眉之急,可以大大提高客户的忠诚度。
手机银行被认为是网上银行的延伸,是移动通信技术迅猛发展而新出现的一种银行服务渠道,是继网上银行、电话银行之后又一种方便银行用户的金融业务服务方式,被形象称为贴身“电子钱包”。
随着使用者的不断增多,手机银行业务的服务功能和服务内容的不断充实,正逐渐成为中国银行业零售银行业务的支柱之一——它一方面延长了银行的服务时间,扩大了银行服务范围,另一方面无形地增加了许多银行经营业务网点,实现了全天候服务,拓展了银行的中间业务。
艾瑞咨询分析认为,随着3G时代到来,银行需要顺应时代步伐,积极推动银行业务的创新与发展。
从长远来说发展手机银行对于三个利益相关方都是有利的。对于银行来说,3G版手机银行拓展了银行的业务范围,带来更多的潜在用户;对于用户来说,3G版手机银行比普通的手机银行功能更多,更加高效、人性化,改善了用户体验;对于运营商来说,3G版手机银行加速了3G业务的拓展。
各家银行纷纷抢进
3G时代对手机银行无疑也是一次革命。眼下各大银行推出的手机银行业务,除了几乎覆盖网银常用功能的查询、转账、理财、缴费等业务,新功能服务也成为银行业的逐鹿焦点。
随着移动运营商3G业务的上线,多家银行也对其手机银行业务进行了系统升级,推出了3G版手机银行。
兴业银行于2009年底推出的新版手机银行“3G银行,智在兴业”可谓功能强大。据介绍,该3G手机银行能提供完整的查询管理类、转账支付类、投资理财类和信用卡类等300多项移动金融服务。通过手机银行,客户可以办理投资理财类业务,提供定活互转、通知存款、智能通知存款、国债投资、自助质押贷款、黄金现货和延期交易、基金交易、外汇买卖、银证业务等全面的财富管理服务。并且,客户一次登录后,就可办理所有业务。
工商银行也于2009年底推出手机银行WAP3G版,可以提供账户查询、转账汇款、缴费、信用卡还款、分期付款以及基金、黄金等投资理财功能。工商银行更是创新了手机商城服务,用户可以为本人或他人手机充值,还可以实时预订电子客票、酒店。
除此之外,建行、中信、招行等银行也有着功能设计完备的手机银行,开通手机银行的用户,几乎可以将个人银行非现金业务一网打尽。
易观国际分析认为,此次各大银行推出3G版手机银行显示出手机银行将作为潜在盈利点的新兴服务渠道之一,在降低银行服务成本、全面提升客户服务质量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3G手机银行”亦有隐忧
尽管价格优惠、使用便捷,但由于手机银行对于消费者来说还是一个相对陌生的概念,因而使用状况不尽如人意。艾瑞咨询最新发布的调查显示,手机银行在网民心目中的认知度较高,有89.1%的网民表示听说过手机银行,但自己使用过的仅为33.2%。对于3G版手机银行,艾瑞咨询认为部分功能还存在着进一步完善的空间,还需推出并完善更多的功能以满足用户的需求,“精细化+多元化”是手机银行发展的方向。
还有分析师认为,网民对手机银行认知度较高,而使用率不佳,说明手机银行还不能满足大多数网民的需求。银行应根据网民的行为及态度进行分析,提高手机银行用户转化率和使用黏性。就目前市场现状而言,手机银行无论是在市场环境、产品服务、营销推广还是在用户等各方面都不成熟,各家银行这方面的发展策略也并不清晰,多数属于跟风占位的行为,甚至很多客服人员也不清楚本行手机银行业务情况。
另外,对于安全性的担忧,也是阻碍目前手机银行发展的原因之一。除了网络防毒等与网银相似的安全保护措施外,手机丢失造成的安全隐患也是手机用户重点考虑的一个问题。
易观国际则认为,目前银行推出3G版手机银行并不能获得市场认可,难以进行大规模推广,3G版手机银行发展将面临三重考验:
首先,3G版手机银行客户基础过于薄弱。3G技术在中国的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3G手机用户覆盖规模比较小,用户习惯尚未被培养,难以为手机银行提供良好的客户基础。另新技术的采用也会带来新的潜在风险,因手机银行涉及资金的直接管理,3G版手机银行的安全性有待进一步验证,客户对此会比较审慎。因此,3G版手机银行尚不能大规模推广,其营销概念远大于服务实质。
其次,3G手机银行与网上银行用户易产生内部竞争。由于3G版手机银行能提供多种服务品种,且较网上银行使用更为便利,因而对网上银行可能会产生一定冲击,造成在银行内部与网上银行进行争夺客户资源的局面,这样不会增加银行的客户数量,反而会造成银行收入的减少。
最后,手机银行转账业务与现有手机支付业务存在冲突。现阶段,由于手机银行业务整体处于萌芽阶段,用户覆盖有限,对手机支付并未产生强大的竞争压力,因而运营商在现阶段能够接受与商业银行的合作,推广手机银行。但现有的手机支付业务体系为移动运营商所主导,利润为运营商所独享。而手机银行转账业务为银行所主导,移动运营商面临与银行进行利润分成的问题。两者的潜在的利益冲突在手机银行业务规模进一步扩大后将会日益显现。
但无论如何,银行业内对3G手机银行的未来拥有信心和期待。有专家预测,未来几年,手机银行可以成为和网上银行并驾齐驱的一个渠道。
|
|
|
|
|
热门资讯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