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当当网以煽情的方式热热闹闹迎来了10岁生日,一个名为《十年——李雷和韩梅梅的青葱岁月》回顾当当网10年发展、盘点历年好书的图文版专题链接也在网上流传。
正如以当当网为代表的网络书店改变了一代人的购书生活一样,当当网联合总裁李国庆的人生也被当当网所改变。10年后,当李国庆坐在不算豪华但也还算气派的办公室里,看着当当网赢利后头一年收入超过20亿码洋、100%增长的优异成绩,盘算着占据了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武汉总面积达12万多平方米库房的近60万种图书时,也许他会想起业界多年来对于当当网迟迟不赢利、又不愿意卖掉的质疑;当然,也许他会想起10年前的那份商业计划书,那里面明明白白地写着,当当网要在第八年达到20亿并实现赢利。
所以,当记者问到他在10年前是否想到了当当网的今天时,自称“老实人”的李国庆给出了肯定的答案。李国庆说,当年的自己就是照搬了贝塔斯曼书友会的模式,按照“25元买个新读者”的逻辑,保守、谨慎地计算着烧钱量,终于看着一批批“先烈”倒下,成功站上了“先驱”的宝座,在新华书店、民营书店渠道外的“第三渠道”呼风唤雨,成为目前国内最大的网上书店。
然而,当当网的发展也引起了不少争议,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当当盘子越做越大,掀起一波波价格战、威胁实体书店尤其是中小书店生存、挤压上游出版社、试图修订行业规则等,业界的质疑之声也愈加密集。
与此同时,当当网的定位也在悄然改变。在当当网首页,图书已被挤到了最下方,占据更醒目位置的是琳琅满目的百货商品。但不可否认的是,引入百货业务3年来,其市场占有率还远不能和图书相比,用李国庆的话说,当当网还没有“找到定位”。
人们往往习惯于把10年看成一个新起点。2010年,11岁的当当网将如何处理与上游出版社和实体书店的关系,如何看待新兴的数字出版市场?当当网的下一步将怎么走,是继续做大书店、百货店,还是做更广泛意义上的电子商务平台?带着这些问题,《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近日独家专访了李国庆。
销售20亿码洋
但却是“毛毛利”
《中国新闻出版报》:今年以来,B2C电子商务市场达到新的增长高峰,当当网的业绩也在不断提升,业界都在关心,当当网到底挣了多少钱?
李国庆:今年当当网的收入按码洋计,超过20亿元,年增长率超过100%,这个数字很透明。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一般图书销售上,我们超过了任何一个省新华书店。而主要竞争对手今年只增长了30%。
《中国新闻出版报》:今年100%的增长主要来自于什么?
李国庆:当当网去年库存保有品种不到30万种,而今年库存保有品种在超过40万种时,动销率却不降反升。所以,我们今年提出“长尾保留计划”,6个月没卖的也不退断,而是保留到9个月或1年。品种增加是第一个原因,另一个原因就是顾客数量的增加,新顾客数量增长达到120%,新顾客消费占销售额的20%。
《中国新闻出版报》:码洋20亿元,利润有多少?
李国庆:大家都不信,但我们真的是“毛毛利”,微不足道。今年以来,我们把更多精力放在地、县级城市的市场拓展上,对顾客的培育、宣传、推广费用投入很大。况且,图书经营本来就是微利行业。
《中国新闻出版报》:为什么选择引进百货?哪些百货更适合购书的读者?哪些品种不尽如人意?
李国庆:当当网卖百货是出于成长性的考虑。用了3年时间,不断摸索,调整品类,化妆洗护、电脑、母婴、家居等类别都表现良好,服装、鞋、手机还没找对路子,现在还在试。
战略合作伙伴:贡献率达四成
《中国新闻出版报》:在当当网的图书销售中,战略合作伙伴的份额是多少?
李国庆:现在,当当网有50多家战略合作伙伴,销售占到当当网图书总销售额的40%,其中超级战略合作伙伴十几家,占到了总销售额的15%。当然,我们不仅关注战略合作伙伴的市场规模,也非常看重其在不同品种市场中的占有率及是否有品牌特色。
《中国新闻出版报》:战略合作伙伴对当当网的成长起到了什么作用?
李国庆:战略合作伙伴对销售规模的增长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能控制价格战,对我们的毛利起保护作用,还有就是给我们的独家促销折扣。其中,超级战略合作伙伴既刺激销售又能起到保护作用,所以我们把网店的堆头资源、电子邮件等促销手段更多地用于他们。
《中国新闻出版报》:当当网未来还会增加战略合作伙伴的数量吗?
李国庆:数量会保持稳定,部分没有履行战略合作约定的,或和其他网站暗度陈仓,明年我们打算进行评估,估计会调整10%。
《中国新闻出版报》:通过与当当网合作,战略合作伙伴的销售得到了多少增长?
李国庆:这个增长一定是超过平均增速的,平均超过150%以上,超级战略合作伙伴平均达到200%以上。前提是这些出版社自身要有15%以上的增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