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在各自网站上联合发布了《关于调整固定本地电话等业务资费管理方式的通知》,改革部分电信资费管理方式,对固定本地电话等业务资费从实行政府定价改为实行上限管理。伴随着此次改革,电信企业将获得更大的价格自主权。
据工信部最新统计结果显示,2009年前十个月我国3G发展总体进展顺利,3G用户不断增加。截至10月底,我国3G用户总数为977万,其中中国移动TD用户达到394万。
3G投资稳步落实,三家电信企业共完成投资1023亿元,完成全年计划1435亿元的72.3%。网络建设取得阶段性进展,网络覆盖逐步扩大,网络质量稳步提高。
3G资费出新招
临近年底,运营商又纷纷加大对3G资费的宣传,可谓新招层出不穷。从初期的低资费上网套餐到长市漫三费合一,再到年底的终端补贴政策大比拼,运营商试图从多角度吸引客户的眼球。
记者近期采访了三家运营商市场口的一线员工,发现临近年关,运营商也纷纷来赶贺岁的热闹。
“今年年底至2010年3月31日之前,我们都会大力推广端补贴政策,目前补贴力度高达70%”,一位北京电信的工作人员向记者透露,“我们希望最后一个月3G客户比例还能有所上升。”
联通在3G资费方面可谓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利用原网通的固话资源,天津联通推出了“商机在沃”营销策略。一位集团客户部的人员告诉记者:“我们对在网中小企业客户和异网商务客户现有通信产品(主要是固话、宽带、手机)进行全部捆绑,共享时长,效果非常好。”
而中国移动也不甘示弱,“我们的一线人员目前压力很大,3G资费政策一天一变,为的就是能更吸引客户,”广东移动市场部的一位员工说,“指标虽然很重,但任务还是得完成。”
资费融合指明3G资费前途
最近,对于固话资费调整的讨论异常热闹。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在各自网站上联合发布了《关于调整固定本地电话等业务资费管理方式的通知》,改革部分电信资费管理方式,对固定本地电话等业务资费从实行政府定价改为实行上限管理。
显然,伴随着此次改革,电信企业将获得更大的价格自主权。北京邮电大学博士生导师吕廷杰认为,在3G快速起步阶段选择打破最后的资费改革坚冰,意味着3G时代包括固定本地电话月租费和区内通话费等在内的所有资费将基本上完全由运营商根据市场竞争情况以及消费者需要自主确定,更加灵活、价格水平更低的资费方案将呈现在电信客户面前。这无疑对消费者会产生更大的吸引力,会对整个行业发展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
尤其是对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来说,固话业务的重新激活有利于公司其他业务的发展。
运营商应利用好这次资费管理方式改革的机会,加强全业务或者说融合业务的发展,尤其是为消费者设计出符合需要的全业务套餐和资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