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消息 2009年是中国3G元年,这一年,对于国内的三大运营商来说,无疑是一个竞争更为激烈的一年。中国移动的“G3”、中国电信的“天翼”、中国联通的“沃”在不断冲击着用户 认知神经的同时,也上演着一幕关于3G全业务品牌营销的“三国演义”。
今天,腾讯科技有幸采访到了飞象网CEO、通信业知名观察家项立刚先生,就3G时代,国内三大运营商全业务品牌战略、市场运营等话题与大家一起探讨。
精彩观点:
·运营商在3G发展中。市场和品牌能否取得较大优势,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在3G网络、终端、资费、业务、服务上形成支持,才能实现品牌的突破。
·融合各种资源,形成统一的具有冲击力的品牌,是三大运营商3G发展一个大的方向,而通信业的品牌整合必须是以技术整合为基础。
·今天中国的电信运营商并不具有所谓全业务的品牌整合的技术基础,三家运营商虽然拿到全业务的牌照,但是在资源配置,业务能力还都有一些差距,这需在中国运营商经过一定的技术发展,真正形 成融合能力,才能做好全业务的品牌。
·对于国外运营商的情况,目前也没有在3G各个方面都是整合得非常好,形成一个完整体系的代表性运营商,3G全业务大部门还是口号,各个不同的业务产业完全无缝隙的协同,还需要一定时间才能完全看清楚。
·到今天为止,中国的运营商并没有一个强大的平台,把各种全业务整合为全业务,现在谈全业务的品牌还为时过早。
采访实录:
腾讯科技:与2G时代相比,3G时代三大运营商在品牌架构和品牌策略上,呈现出哪些差异?全业务品牌战略是否符合各自3G全业务运营发展要求?
项立刚:在2G的时代,三大运营商主要的业务是语音业务,其次是语音的延伸:短信业务。但是3G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中国电信因为2G非常弱,所以将3G作为自己的切入点,189和天翼已经通过市场的手 段家喻户晓。中国移动已经有庞大的用户群,所以以用户群建立品牌的策略未变,G3作为一个3G的品牌,并不可能让中国移动全力以赴。而中国联通也为自己3G业务定义了品牌。这些品牌在未来市场战 略中,是否符合运营发展的要求,这需要通过市场的检验。
腾讯科技:2G时代,中国联通出于弱势企业地位,在品牌策略上,也采取跟随策略。在全业务品牌战略推出后,您认为是否会帮助中国联通在3G新起点上实现品牌突围?
项立刚:中国联通在3G的发展中,因为技术标准是WCDMA,这个标准较为成熟,而且终端问题的非常好,因此在3G发展中具有一定的机会。但是市场和品牌能否取得较大优势,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 在网络、终端、资费、业务、服务上形成支持,才能实现品牌的突破,目前中国联通在这方面还存在较大的问题。但我相信中国联通会努力寻求突破,也会有所建树,但是也是非常不容易的。
腾讯科技:从全球电信运营经验来看,很多主流运营商都采用全业务品牌战略。如法国电信曾经提出一个观点,品牌融合,比技术融合更重要。在您看来,国内运营商推行全业务品牌战略的效果怎样? 有哪些有益经验是值得我们国内运营商借鉴的?
项立刚:各个国家的情况不一样,面临的格局也不同,总体而言,融合各种资源,形成统一的具有冲击力的品牌,是一个大的方向。但是通信业的发展确实是多种因素在起作用,而通信业的品牌整合必 须是以技术整合为基础。
事实上,今天中国的电信运营商并不具有所谓全业务的品牌整合的技术基础,三家运营商虽然拿到全业务的牌照,但是在资源配置,业务能力还都有一些差距,这需在中国运营商经过一定的技术发展, 真正形成融合能力,才能做好全业务的品牌。
至于国外运营商的情况,目前也没有在各个方面都是整合得非常好,形成一个完整体系的代表性运营商,全业务大部门还是口号,各个不同的业务产业完全无缝隙的协同,还需要一定时间才能完全看清 楚。
腾讯科技:面对国内三大运营商推出的全业务品牌战略,您认为对于通信产业有那些影响?对于用户而言,又有何实在意义?
项立刚:现在应该说,三大运营商还没有完全真正推出3G全业务品牌,只是都各自亮出了全业务口号。针对3G的品牌,是不是能形成一个全业务的品牌,产业好的市场效应,并且有网络支持,有终端支 撑,有业务平台支撑。现在的面向3G的几个业务品牌,是否是全业务品牌,要把面向未来的业务都融合起来,我依然没有看清。这需要一段时间才能看清楚。因此,对于产业的影响和对用户影响,现在 还是看不清。
事实上,什么是全业务,各家运营商是什么基础上的全业务,这需要运营商想清楚。今天为止,中国的运营商并没有一个强大的平台,把各种业务整合为全业务,现在谈全业务的品牌还为时过早。(整 理/郭晓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