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以PC的名义
今年恰逢IDF在中国举办10周年。10年对于高速发展的IT产业而言,已经够长。当初的Cyrix、IDT、Transmeta等处理器厂商已销声匿迹,一些主机和UNIX服务器厂商逐渐式微,但PC产业的发展势头却不减当年,Linux也逐渐壮大起来。
PC产业高速发展背后的驱动力是基于开放标准的规模化生产。开放的标准降低了PC市场的进入门槛,从而引入市场竞争,而竞争又成为推动技术进步的主要动力;而规模化制造在有效地降低成本的同时,也显著地推动着品牌的集中化。
开放不仅促成了PC产业的蓬勃发展,而且冲击着电信、主机、UNIX等传统的封闭市场。英特尔在通信领域的拓展就是一个颇有说服力的例子。
2002年英特尔在IDF上发布了扩展摩尔定律,希望将摩尔定律成功复制到通信领域。贝瑞特表示,如果他能成功地把英特尔带入通信领域,英特尔未来10年将会是辉煌的。的确,凭借全球头号半导体厂商的先进技术与雄厚资本,加上陆续花费100多亿美元为进入通信领域而拾遗补阙式的收购,英特尔成功进军通信领域理应是十拿九稳的。
然而,此时英特尔却按照手机厂商的商业模式做事,2G手机里该有的英特尔都有,没有的英特尔的也没有。作为市场后来者,没有差异化的竞争优势很难立足。2006年,英特尔忍痛割舍了通信业务。
到了2008年4月,英特尔在上海IDF上发布了全新的凌动移动平台。当时基辛格在主题演讲中演示了移动互联网设备(MID)。MID可以随时随地接入互联网,用户可以尽享视频冲浪,基于窄带的语音通信更不在话下。换句话说,传统的手机有可能作为MID的一项功能而嵌在MID中。
这是完全差异化的竞争。传统手机厂商精于语音通信,计算厂商则长于数字内容。3G标志着通信业务从以语音为主转变为以数据为主,对通信和计算厂商来说都是一个全新的市场。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计算厂商还具有一定的优势。
因为之前已经四次独家专访过基辛格,因此在他结束IDF的演讲后,笔者就跳上演讲台问他:“能不能说英特尔又重新回到通信领域?”“Yes!”基辛格回答说,“但是我们放弃了StrongARM,而采用了兼容酷睿2的架构。”
笔者接着问:“可不可以说这是英特尔对3G和超3G的答案?”“No!”基辛格说,“3G和超3G协议只是MID支持的众多协议中的一部分。”
这一次,英特尔采用基于x86架构的凌动处理器,从而使得众多基于PC的应用未来可以直接运行在MID上。而且,MID是通过插卡的方式支持不同的通信协议的,三频手机、双模式手机等传统手机厂商的卖点将成为过去。这才是用PC的开放思维在封闭的移动通信市场上复制PC成功的做法。
贝瑞特已经看到了英特尔在通信领域的希望。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英特尔将发布手机版MID。
在不少国际手机厂商失去昔日的凛凛威风的同时,作为计算厂商的苹果和Google,其产品iPhone(手机上网)和Android能够异军突起,已经为计算厂商在3G时代的作为做了一个旁注。(马文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