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单保江报道:山东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各项政策措施,大力推进工业调整振兴,明确提出3年内将全省主要工业企业装备居国内先进水平的比重提高到70%,其中居国际先进水平的达到32%,重点企业技术中心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占销售收入比重提高到5%以上,使山东工业的整体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
山东大力实施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加快推进关联企业空间上相对集中、生产上分工协作、技术上互动创新、资源上互补共享,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全省将重点建设15个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和20个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35%,装备制造业比重达到30%以上。
产业调整振兴的关键是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山东省将积极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创新,全面加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为工业调整振兴提供技术支撑;在政策上,将通过运用委托贷款等财政投资方式,支持全省百项重点产品和百家重点企业技术中心的创新活动;对高新技术领域技术研发和技术进步项目进行支持,同时把外商投资企业和外资研发机构的创新活动纳入全省自主创新体系,给予财政、税收、金融等有关政策支持;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力争今后3年全省工业技改投资每年增长20%以上,占全省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逐步提高到35%以上;鼓励优势企业按照市场规律以资产、资源、品牌为纽带加大兼并重组力度,加快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
山东工业的产品结构调整着眼建立较为完备的装备制造业体系,突出抓好100个发展基础好、产业链条长、技术水平高的重大装备制造业项目和产品;组织实施100个国家自主创新和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实现产业化、产品化;大力实施名牌战略,培育一批名牌产品、名牌企业,3 年内使山东名牌达到1800个,中国驰名商标达到210件,山东省著名商标达到2200件,创建50个以上优质产品生产基地。
技术结构调整方面,山东将再培育20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200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集中建设15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一批企业重点实验室。与此同时,大力提高主要工业企业装备水平和重点企业技术中心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占销售收入的比重。
为推进组织结构调整,山东提出发挥大企业的技术和产业溢出效应,形成以大企业为龙头、产业产品为链条、中小企业紧密配套的大中小企业合作共赢的现代产业组织体系;鼓励大企业发挥带头作用,支持大企业带头向高附加值的产业链延伸、发展装备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建立创新平台和技术联盟;鼓励采掘业和高耗能的大企业在完善产业链、发展高端产品、原材料产品深加工上下功夫。
区域结构调整则明确了推动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推进以青岛为龙头的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建设,建设以济南城市群经济圈为主体的高新技术产业带,推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搞好日照钢铁精品基地规划建设,推动鲁南经济带煤电化工、能源工业、农副产品深加工等产业做强做大等多项措施,努力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