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网--中国通信行业门户网站 | 中国行业网站集群--通信行业电子商务唯一网站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免费注册 商机无限 商务中心 行业展会 立即发布商机
网站首页 公司库 产品库 商机库 行业资讯 展会信息 招聘信息 招商加盟 下载中心 招标信息
关键词:
热门词汇: IP网络电话   语音识别   手机充电器   手机GPS   3G手机   传输设备   交换设备
  行业要闻 | 通信市场 | 通信技术 | 网络学院 | 5G前沿 | 4G前沿 | VoIP | IPTV | WiMAX | 呼叫中心 | IT制造 | IT就业  
  企业专栏 | 企业报道 | 通信标准 | 通信百科 | 分析预测 | 手机评测 | 增值通信 | 政策法规 | 专家观点 | 网商访谈 | 招标信息 | 物联网
网上展览:
综合厂商 | 手机 | IP电话 | 交换机 | 呼叫中心 | 网络 | 终端 | 电源 | 仪器 | 光纤 | 电缆 | 电脑 | 数码 | 软件 | 其他
中国通信网最新加盟企业: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行业资讯 > 网商访谈
【创心服务 联通你我】青春逢盛世,奋斗正当时
中国通信网 时间:2009-03-12 信息来源:钱江晚报
东方网昨日:文学和财富的“混搭”,让问世3年的“中国作家富豪榜”争议不断,也让这个独创榜单的制作者、一位名叫吴怀尧的“80后”年轻人显得十分神秘和另类。近日,随着《贡献者——怀尧访谈录》由中国人大出版社出版,吴怀尧——这位“中国作家富豪榜”的创始人也浮出水面。昨天,他向本报记者独家透露了制作“中国作家富豪榜”的幕后故事:当“侦探”遍访10城书市,去伪存真掌握图书销售数据,揭穿出版商的炒作把戏,与羞于谈钱的作家们“过招”……

  吴怀尧:从作家富豪榜到怀尧访谈录

  吴怀尧不是一位循规蹈矩的“80后”,高二时便退学到北京从事编辑工作,21岁时担任某财经报纸的封面报道记者,2006年便炮制出了轰动全国的中国作家富豪榜。

  对于是否有仿效胡润富豪榜的嫌疑,他的回答很有钱钟书之风:“不能说隔壁的鸡下了个蛋,就说我学它啊。”2006年,作家洪峰乞讨引发了全国的关注,众人感叹作家穷困潦倒。而在吴怀尧的印象中,也不是每个作家都很穷,不少作家还过着颇为优越的生活。这就让热爱文学的吴怀尧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并着手进行了一次深度调查采访,之后,引发无数口水的首个“中国作家富豪榜”诞生。3年,三个“中国作家富豪榜”在每年的秋天诞生,每次发布后均毁誉参半,但似乎已经成为中国文坛上一道特别的风景。起码在榜单揭晓的那几天,中国作家和文学受到的关注像集束型炸弹的爆炸一样,引发众口沸腾。“希望榜单揭晓的时候,成为每年的‘文学季’,作家成为话题,在公众视线的最中间。”吴怀尧说,“不管怎样,先把作家群体推到前台,水落石出终有时,我相信好的作家一定会留下来。”

  财富当然不能衡量作家们对文学的贡献,这也成了中国作家富豪榜频遭诟病的原因之一。为了回应这种指责,2006年,吴怀尧又邀请中国10大文学评论家,专门制作了一个中国作家实力榜作为补充,试图为那些对当代中国文学最有贡献的中国作家们排名,但这个榜远没有富豪榜引发的动静大。

  侦探般调查十城,撇去出版界虚夸的浮沫

  那么究竟“中国作家富豪榜”是怎样出炉的呢?这个榜单究竟是否逼近真实、具有参考价值呢?吴怀尧说,其实他在为制作榜单而进行的大规模的调查工作,颇像“侦探”的角色,过程辛苦而琐碎。以2008年11月发布的“中国作家富豪榜”为例,吴怀尧为调查相关数据历时3个多月,走访了全国10大城市。为摸清图书真实销量,他采访的对象逾百人,涉及作家、出版社、图书市场批发商、印刷厂等,以及部分不愿透露名称但提供帮助的学术机构。在书业,图书的真实销量很像“雾中花”,不少出版社会玩“数字游戏”。吴怀尧走访北京、上海等全国10大城市的图书批发市场(一个城市不会超过两家),了解市场中最大的几家批发商的图书销售情况,由此得出当年一些重点图书的基础销售数字。作家的版税乘以某本书的销量再乘以书价,就可以得出这位作家此本书的版税收入。一般一、二线的作家的版税在9%至12%的范围内,所以吴怀尧取的是平均值10%;若知道该作家的真实版税,则以真实版税来计算。“这些数字一定是略小于实际销量的,所以,“中国作家富豪榜”不仅是最纯洁的,而且也是最保守的一个富豪榜了。”据记者了解,去年作家富豪榜单揭晓时,上榜的悬疑作家蔡骏便宣称他的收入被低估了。在深入调查中,吴怀尧直击出版业的某些弊端,感受深切。“现在中国的图书炒作真是太恐怖了,广告语动不动就是‘销量突破几十万册’,‘点击量超过1亿’、‘感动几亿人’……”吴怀尧说,“其实,中国的伪畅销书实在是太多了!”他以一名“80后”作家的青春小说为例,这本小说的腰封上号称销量突破20万册,而实际上据他调查销量只有几万册。

  不少作家羞于谈钱,更不知实际发行量

  既然是“中国作家富豪榜”,对作家的采访是绕不过去的。“一般榜单出来之后,我会尽可能地联系上榜作家核对。”吴怀尧说,“有的作家底气足,说差不多就这个数,也有些不愿意详谈。”

  但并不是每位作家都很愿意配合吴怀尧的采访,“首先,因为中国文人传统的清高心态,不少作家羞于谈钱。”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不少作家其实并不知道自己书的实际印量。“这也是出版业的一个‘潜规则’,瞒报和少报书的印量。”吴怀尧说。作家是靠书的销量来获得版税收入,而瞒报的销量中饱的是出版社的私囊。有些作家明知道吃“闷亏”,但因为与出版社千丝万缕的关系,也只能睁只眼闭只眼。这也是“中国作家富豪榜”揭晓之后,一些作家宣称自己没有得到这么多版税,与吴怀尧从市场反馈、按实际销量推算出来的数字有出入的原因之一。

  虽然自诞生的第一天起,文学与财富的另类组合,让“中国作家富豪榜”引发的争议从未停止过,但争议的价值在于切中热点,所以,今年秋天,“怀尧制造”的“中国作家富豪榜”将再度出击,坚持到底。吴怀尧如是说:“也许有一天,当我不做这个榜单的时候,才会质疑声四起。”

  围绕“作家富豪榜”的争议

  2006年12月,“中国作家富豪榜”首次出炉,成为文学圈内的一大话题。余秋雨、二月河、韩寒分别以1400万元、1200万元和950万元的身价名列前三。余秋雨在博客上表示,自己对这个排名“有点吃惊”,认为把盗版和出版社不认的糊涂账也算进去了。但韩寒在接受采访时称:“950万?八九不离十。”

  之后,作家、出版人、学者和读者都卷入这场热闹非凡的争议中,争议的焦点集中在财富与一个作家的价值有没有关系、钱能不能衡量文学上面。也有人质疑这个新榜单数据的准确性,认为仅是娱乐,不能当真。2007年的作家富豪榜,郭敬明、于丹和易中天分别以1100万、1060万和680万列前三强。2008年,郭敬明以比2007年多200万的收入继续蝉联冠军,郑渊洁和杨红缨列第二、三位,郭敬明的助理代他表示质疑,也有人凭此榜抨击中国的文学陷入畅销文学的泥沼。“财富并不能证明一个作家的写作价值”成为共识,但是对该榜的认同性和重视性在提升,这是该榜发布3年后的一种趋势。国内一家重要网站发表言论力挺作家富豪榜,认为它将文学推向了人们注目的中心,是文学的捍卫者。

  吴怀尧,一个很拗口的名字,却有着惊人的力量。

  浮出水面,因为2006年制作的中国作家富豪榜。再次成为焦点,是因为其《怀尧访谈录》在2007—2008“中国传媒百强年会”上获得了“新媒体贡献奖”。

  这实在是一个意外,可是在WEB2.0时代没有什么是不可能发生的,自媒体早已不是什么新鲜词了,一个高二就退学闯北京的湖北新青年吴怀尧已经把这个名词运用的风声水起。以后中国新闻史又多了一个大事件,世界新闻史上大概也会加上一位中国小伙子的名字吧。

  百度一下,自媒体,私人化、平民化、普泛化、自主化的传播者,以现代化、电子化的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数或者特定的单个人传递规范性及非规范性信息的新媒体的总称,博客只是其中的一种方式。

  《怀尧访谈录》成为中国首档个人媒体品牌不是偶然

  其实自从互联网诞生的那一刻,自媒体已经开始有了雏形,不过相对单调。后来有人追求个性不满足于这些大众化的运用模式,开始寻找另一种展示自己的方式,做个人网站、电子杂志。博客的诞生大概也是受到个人网站的启示,只不过为大家提供一个共同的服务器而已,但同时也为自媒体的个人省去了不少时间,增添了更多功能,同时也有了竞争,想引起更多人关注,流量不可忽视。

  其实早在吴怀尧之前,现任职《新周刊》的令狐磊也是因为其创作的电子杂志磊周刊被新周刊老大相中。电子杂志也好,博客也好,总之自媒体的形式多种多样,没有固定模式,只是吴怀尧更聪明,他完全懂得如何运用博客的力量来把《怀尧访谈录》做成一个媒体个人品牌,甚至是在这个厚报时代、信息爆炸的社会自造影响力,他完全懂得如何营销自己。

  也有人为了获得更多点击率而天天守在电脑前想尽脑汁更新文章、制造话题放在博客上。不同的是,点击率的提升让大部分的博主们得到了心理慰藉和一点广告共享计划,吴怀尧却当作自己的事业来做,不在乎量,质是关键。

  著名诗人叶匡政认为,过去这种面向公众、偏重个人视角的话题访谈多在电视中出现,比如崔永元、杨澜都有这样的栏目。叶匡政说:“如果你注意观察就会发现,怀尧访谈所产生的影响力,常常超过了那些投资几十万的研讨会。如果我是80后,说不定也会选择这种方式来展现自己的文化立场。”因《马口鱼》而轰动文坛的作家张万新也觉得:这是互联网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如果更多的人投身其中,肯定会引爆一场媒体革命。”

  老实说,我期待这场媒体革命的到来,并渴望参与其中。

  自媒体代言人不是定位

  我想了很久,想给吴怀尧定位,可是找不到,80后首席记者太过单薄,因为吴怀尧已成为一个媒体个人品牌,他只属于他自己。2008年初,吴怀尧推出了自己策划并制作的《怀尧访谈录》,运作仅半年就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2008年6月17日,在黄山召开的“贡献中国2007-2008中国传媒百强年会”授予《怀尧访谈录》“新媒体贡献奖”,使中国首档个人媒体品牌在诞生后不久就异军突起,与《新京报》、《广州日报》、央视七套、山东电视台等传统强势媒体站在了同一个领奖台上。那些强势媒体背后可谓势力雄厚,而吴怀尧看上去显得势力单薄。但这不是比武,人多并不见到是最后赢家,我们看的是影响力。 “中国传媒百强年会”对个人媒体品牌的授奖,不仅是对《怀尧访谈录》的认可,而且为探索信息时代的个体价值体现提供了样本。这应该是一件有着划时代意义的标志性事件。称吴怀尧是自媒体代言人应该也不过分。当然这与某某品牌形象代言人有着本质的区别。

  “大学是成就人才的地方,也是造就蠢材的地方。对我来说,没有上大学是人生的幸事。”虽然也没上学,与另一个80后韩寒有着类似,但却同样开拓出自己的地盘。吴怀尧同龄人中最欣赏的有三个人:韩寒、李想、吴怀尧。这不是自恋。怪胎有资本欣赏自己,连他最喜欢的书是《现代汉语词典》也不觉为奇。对于现代的教育体制来讲恐怕又会引起一场讨论。

  有媒体采访吴怀尧时也称一个人的富豪榜,什么是自媒体,可以是我,也可以是我们,一个人可以造就一个媒体。这太震撼了,当上万的新闻学子苦于找不到发挥光和热的地方时,80后的吴怀尧做出了榜样。也人有说吴怀尧是最具商业价值的记者,懂得如何把媒体的力量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对此,吴怀尧说我们处在明亮的商业时代,这是不可回避的事实。全球化已经赋予商业时代崭新的色彩,商业的核心是竞争,商业的基石是诚实,如果一个记者具有商业价值,我想应该不是坏事。当然,就我本人而言,我只是在做一些我想做并且能够做的事情,仅此而已。

  “记者不单纯是记录,当公开的与灰色的、台上的与桌下的互相交织时,个人的点滴努力距离事实真相也许山重水复,但是距离无知和失语无疑远了一步。”然而,对于记者这个职业,吴怀尧的看法也是一语惊人。

相关资讯
· 【创心服务 联通你我】青春逢盛世,奋斗正当时 (2012-01-17)
· 【创心服务 联通你我】青春逢盛世,奋斗正当时 (2012-01-16)
· 【创心服务 联通你我】青春逢盛世,奋斗正当时 (2012-01-14)
· 【创心服务 联通你我】青春逢盛世,奋斗正当时 (2012-01-14)
· 【创心服务 联通你我】青春逢盛世,奋斗正当时 (2012-01-14)
发表评论
昵   称:   匿名发表
验证码: 
 
热门资讯
【创心服务 联通你我】青春逢盛... (2009-09-15)
【创心服务 联通你我】青春逢盛... (2011-04-28)
【创心服务 联通你我】青春逢盛... (2009-09-16)
【创心服务 联通你我】青春逢盛... (2008-07-15)
【创心服务 联通你我】青春逢盛... (2008-05-23)
【创心服务 联通你我】青春逢盛... (2008-07-31)
【创心服务 联通你我】青春逢盛... (2008-07-31)
【创心服务 联通你我】青春逢盛... (2012-01-09)
【创心服务 联通你我】青春逢盛... (2011-01-30)
【创心服务 联通你我】青春逢盛... (2010-05-28)
【创心服务 联通你我】青春逢盛... (2008-07-31)
【创心服务 联通你我】青春逢盛... (2011-02-17)
【创心服务 联通你我】青春逢盛... (2008-07-31)
【创心服务 联通你我】青春逢盛... (2009-08-13)
【创心服务 联通你我】青春逢盛... (2011-05-03)
【创心服务 联通你我】青春逢盛... (2008-07-31)
【创心服务 联通你我】青春逢盛... (2009-08-12)
【创心服务 联通你我】青春逢盛... (2008-07-31)
【创心服务 联通你我】青春逢盛... (2008-07-31)
【创心服务 联通你我】青春逢盛... (2010-07-20)
【创心服务 联通你我】青春逢盛... (2009-08-12)
【创心服务 联通你我】青春逢盛... (2010-08-27)
【创心服务 联通你我】青春逢盛... (2009-10-11)
【创心服务 联通你我】青春逢盛... (2009-08-12)
【创心服务 联通你我】青春逢盛... (2009-07-24)
国之鑫科技 | 泰尔网 | 中华网科技 | 信息产业网 | 通讯世界 | 数字通信世界 | 文传商讯 | 中华英才网 | 电话视频会议 | 凤凰科技 | 呼叫中心 | 新浪科技 | 新传媒网 | 和讯科技 | 中国科技网 | 通信英才网 | 江苏星光发电设备 | 中劳网 | 赛迪网 | MSCBSC移动通信网 | 中国软件网 | 新华网 | 腾讯科技 | 3G通信网 | 千龙网 | 光通信人才招聘网 | 通信人才网 | 中商顾问网
返回首页 | 网站简介 | 企业理念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代理政策 | 联系我们 | 铭万网 | 中国产品推广联盟
南京国之鑫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2008-2016 客户服务热线:025-83752991, 客户服务邮箱:gzx@gzxinfo.com
苏ICP备18005078号-1
本站图片及文字仅供功能演示,本站保留对本演示内容及功能的最终解释权

加入铭万联盟中国行业网站集群独家技术供应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