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购物也在迅速风靡,它作为一种兼具时尚性的行为,本身已经成为流行文化。但不可否认,其存在的弊端有时也会让人望而却步,尤其体现在那些在网络上购物“受过伤”的消费者身上。
镜头一:
“三包”无保障
去年夏天,南京市民焦先生图方便省钱,通过网络购买了一台品牌空调,可是没想到空调买来后惹来烦恼不断。“价格很诱人,足足比卖场里面便宜了600块钱,但是买回来以后才发现空调机身没有出厂的条形码。”焦先生告诉笔者,空调在使用了几个月后却发现有维修过的痕迹。于是他立即联系到了空调生产厂家的售后要求维修,可是售后却拒绝为他提供三包服务。厂家的解释是,空调机身没有条形码,不能获得厂家承诺的保修服务。于是,焦先生又找到了商家,可是对方却也拒绝为他提供维修服务。厂家不管,商家不顾,焦先生因为贪这几百块钱小便宜买了这台空调后悔不已。
针对焦先生的网络购物经历,市消协工作人员表示,大部分家电机身上的条形码具有唯一性,也是产品进行维修的重要信息之一。消费者购买的商品低于市场价格必然事出有因,消费者在通过网络购买时一定要了解产品是否能够获得厂家正规三包服务,是否为正常出厂的产品,是否是二手翻新机等产品的详细信息。另外,该工作人员提醒广大消费者,网络购物时一定要注意辨别商品的真实信息,尤其对于大宗家电商品,最好还是确认实物后再通过正常渠道购买正规产品。
镜头二:
望眼欲穿,不见“君”来
江苏教育学院的范同学一个月前在淘宝上拍下了一部诺基亚手机,卖家承诺:只要付款,第二天就发货。于是范同学立即到当地一家银行汇了款,但是没想到的是,范同学满心期待地等了一个多礼拜后却没有拿到手机。范同学认为可能是卖家忘记发货了,于是打电话询问,但卖家表示早已发货,可能是快递出了问题。于是范同学又打了当地快递公司的电话,可是快递公司的工作人员表示并没有接到这样的送货单子。“后来我就三番两次地在卖家和快递员之间周旋,但却没有任何结果,卖家不再热情了,快递员也很烦躁。”范同学告诉笔者,一个多月过去了,这部诺基亚手机还是不曾露面。
记者经查询得知,《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对于因提供和接受服务而发生损害消费者权益的问题做出了全面而明确的规定。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范同学的遭遇在现实生活中属于延时服务,有权索要赔偿,但是因其是在网上购的物,卖家以及承运方都各持说辞,因此责任不易划分,范同学索取赔偿当然也就没有那么顺当。另外,市消协工作人员提醒广大消费者,在网上购物时,应尽量使用支付宝付款,这样会有一定的保障,如遇付款却收不到产品或是产品存在质量问题等可与卖家所属地的消协联系或与网站的消保联盟联系,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镜头三:
尺寸差异,退留难定
家住集庆门的王小姐日前在淘宝上看中一条裤子,于是王小姐就按照自己的尺寸拍下并付了款。但是当几天后拿到裤子时,她却傻眼了。“我一直都是穿的这个尺码,可是这条裤子却比正常的小了近两号,怎么也穿不上去。”王小姐告诉笔者,于是王小姐立即与卖家取得了联系,卖家表示愿意为她更换,但是邮费得王小姐自己出。“让我自己承担运费,一条裤子才40元,邮费就花了20,我这心里真是不平衡。”王小姐说,退不是,不退又不是,到最后,王小姐还是决定,认真减减肥再穿。
王小姐的踌躇可想而知,若退货,既费时间又费金钱,不退货却又影响使用。笔者经调查发现,不少网络购物迷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对此,淘宝卖家的解释是,东西便宜当然就会存在一定的缺陷,商品说明中也已对此有所说明。而且据他们称,在每笔交易之前,他们都会事先提醒买家比较尺码,因此买家在收到商品后不合适责任则在其自己。
专家提醒,网络购物这一不见面的销售方式,常常隐埋着人们难以提防的陷阱。比如,遇到了卖家发来的东西和想像的不太一样,但是又不能以此为借口退货。还有,买贵重物品,怎么都不可能放心。就算网站推出什么先行赔付,但是这种“远距离约定”很难说清,有些时候也只能认栽。因此,对于网络购物存在的网络陷阱问题也需要相关部门及网络卖家的携手合作,共同为网络购物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这既有利于消费者,同时也有利于网络卖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