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日报报道】与一般企业相比,专门跟国际市场打交道的外经、外贸、外资企业都有一种对经营环境天生的敏感。用一位外企老总的话来形容:“外面打一个喷嚏,我们都会跟着感冒。”不过眼下,他所面对的不是“一个喷嚏”,而是一场威力席卷全球、前景难以预料的“风暴”。
外部市场需要减少,贸易出口门槛提高,国外总部经营政策调整……“金融海啸”对企业的影响异常现实。相关企业当如何积极应对,顺利走出一条“突围”之路?近日,本报深度报道组记者走访多家外向型企业,在一个个迎战危机的故事中,感受来自他们的信心。
3封E-mail,让德国总部收回成命—— “我们没有时间想退路”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我们没有想过退路,也没有时间去想。”直到去年年底前,位于江宁开发区的南京菲尼克斯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慕松还沉浸在一个令人兴奋的扩张计划中:2009年,菲尼克斯要在南京新增投资建设亚太地区总部、物流枢纽公司,并且启动南京公司三期建设。然而就在一切准备工作就绪之际,一个变化不期而至。
德国总部“釜底抽薪”:停止一切扩张计划
去年12月底,德国总部董事会突然发来指令:停止一切扩张计划,将原本用于投资的全部利润汇回德国。很明显,德国总部已经受到了危机的冲击,全球业务都在收缩。
是继续进行大胆投资,还是全面“收缩战线”?菲尼克斯公司面临着艰难的选择。“哪怕是辞职不干,我也要代表中方管理层把话说清楚!”李慕松最后决定,通过E-mail向德国董事会说明中国公司的意图。
在写给总部的邮件上,菲尼克斯南京公司负责人以坦率的口吻提出:“在已经确定项目意向的情况下,我们要不要做一个说话算数的企业?”“菲尼克斯在中国的发展依靠的究竟是技术、是品牌,还是信心?”
公司总经理顾建党告诉记者,菲尼克斯南京公司建立以来,保持了年均23%的增速,已经成为整个菲尼克斯在全球的第二大增长点。
不裁员、不减薪,“信心是最大的财富”
前面的邮件没有收到答复,到今年1月,德国总部仍在犹豫。
“要让总部有信心,我们首先要让员工和客户看到信心!”为此,南京菲尼克斯制定了应对危机的原则:不经济性裁员,不经济性减薪,不降低对客户的承诺。
“裁员减薪能够压缩的开支,完全可以通过生产经营流程的细节管理来实现,”企业负责人算了一笔账,如果每个员工经手的每一个生产环节能够降低10%的消耗,整个企业降低的成本可以超过10%,由此带来的无疑是企业巨大的竞争力。
“如果这个目标能实现并且形成一套长期的机制,企业无疑实现了经营管理和发展模式上的一次质变,更为重要的是,这将会凝聚起客户和全体员工共渡难关的信心。”顾建党说。
要想战胜危机,首先要战胜自己
南京菲尼克斯新的“信心战略”被写进了发给德国总部的第三封邮件中。今年1月底,德国总部作出决定,收回成命,2009年南京菲尼克斯的扩张计划仍然执行。
据了解,菲尼克斯新增投资项目中,南京三期项目建设将成为菲尼克斯高端工业自动化产品研发、生产的重要基地。另一个项目,亚太物流枢纽公司建成后,年进出口额将超过2亿美元。增资项目运营后,南京公司将成为菲尼克斯在亚太地区的竞争力中心。
“我认为,即便没有这次危机,在中国这样一个高速发展环境中,一个企业如果三四年不改变自己,实现脱胎换骨,也必遭淘汰的命运。”顾建党说,“真正的危机来自于内心。因此,要想战胜危机,首先就要战胜自己。
中电电气公司负责人——“有信心的地方就有机会”
金融风暴虽然能影响“责任田”里的收成,可咱们还可以通过搞“副业”,把损失补回来。要是一旦信心没了,那企业就彻底失去了站起来的力量。在中电电气集团党委副书记宗宏琦心里,有着应对金融危机的一整套打算。
宗宏琦告诉记者,一直主攻海外市场的中电电气,在去年下半年以来的危机中,也是挑战不断:10月份查账,发现无法及时追回的在外货款居然高达7个亿;而去年变压器8个亿的订单中,预测有3个亿受危机影响无法启动……
蜷缩起来,在危机中明哲保身?对此,企业负责人有过犹豫,但是,国家4万亿、地方上千亿的扩大内需投入,让企业看到了希望。
为了要回欠款,集团37个总经理级高层签下责任状,亲自投入“资金保卫战”,到今年1月2日,集团回款率90%,超历史最高水平;原材料价格波动频繁,集团早在去年8月底就开始消化库存,将原材料迅速变成产品。
好消息已经传出,去年年底,中电电气已经中标京九线电气化改造项目,集团计划前期投资4—5亿元,形成15亿的产能,明年下半年投产,后年达产。集团还将投资220KV的变压器项目,今年将完成征地、设计和开工。
南京爱立信熊猫通信有限公司瑞典籍总裁尚伟豪——“比市场需求更快一步”
坐在记者面前,瑞典人尚伟豪特意打上了一条“中国红”领带,寓意着他已融入了中国。尚伟豪在爱立信公司从事基站相关业务管理工作已经长达26年。去年4月,他来到南京,在南京爱立信熊猫通信有限公司任职。上任还未满一年,就“盼”来了中国3G牌照的发放。海量的订单,让这位洋老板在中国经济“保增长、促内需”的浪潮中,真正体会到什么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高增长。
“机会不能等待,应对危机的秘诀就是比市场需求更快一步。”尚伟豪如是说。
厂房面积扩增50%,抢抓3G市场先机
记者:金融危机下,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如何?
尚伟豪:最近三年来,南京爱立信熊猫始终保持以20%的年平均增长速度稳步发展。2009年初,中国3G牌照的正式发放开启了国内移动通讯消费市场的新时代,我们的订单更是扑面而来。对此,我们已做好充足的准备——公司生产厂房面积扩增50%,主要用于3G设备的生产与测试。可以说,金融危机虽然影响到了很多企业,但就电信行业而言,发展势头依然相当看好。
“我们拥有比3G更快的 LTE技术”
记者:国际市场的不景气,是否给企业出口带来了影响?
尚伟豪:企业的信心很大程度上来源于自身的实力。爱立信多年之前就已经开始了对3G技术和产品的研发,并一直处于全球领先的地位。南京爱立信熊猫通信有限公司是爱立信全球三大供应中枢之一,在爱立信全球业务体系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过去我们主要向国外出口3G设备,现在我们要开发更多适合中国用户的产品。可以透露,爱立信作为全球通信行业技术、市场的先行者,已经拥有自己的LTE技术,凭借其十倍于目前移动宽带网络数据传输的速率,我们时刻准备着迎接中国电信事业发展的更多机遇。
“南京良好的发展环境使企业信心倍增”
记者:在南京工作近一年,你觉得这座城市的发展环境如何?
尚伟豪:爱立信之所以选择在南京投资,并将加大在南京的投资,就是因为看好其发展前景。在南京工作的近一年时间里,我感觉到南京具备丰富的人才资源和浓厚的科技创新氛围,这为企业引进人才、技术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可以预计,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中国仍然保持着旺盛的市场需求、快速的经济增长和良好的发展前景,这不仅为在华投资企业提供了信心,对全球经济复苏也是一种重要的推动力量。作为企业来说,对扎根南京发展,加快技术创新升级,赢得市场竞争的主动,我们充满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