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3G牌照的发放,中国3G市场竞争更加白热化,爱立信与华为等中国本土企业的争夺堪称“刀光剑影”。
爱立信总裁思文凯面对爱立信在TD和WCDMA招标上收获颇丰的现实,不忘记盛赞:“中国启动3G真是太棒了。”
“华为在过去的十年表现很出色。”2月7日,爱立信总裁兼CEO思文凯在来华访问期间,如此称赞中国对手华为公司。数据显示,爱立信一直保持着全球通信设备制造领域老大的位置,但中国华为的不断成长壮大,使其与爱立信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
2月7日,思文凯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谈到了爱立信如何面对竞争对手、裁员以及在中国的未来发展计划。
直面华为挑战
时代周报:2000年时,中国本土企业,如华为,都还不足以与爱立信形成竞争关系。这几年,华为在中国以及海外的成长,实际上已经给 爱立信形成了一定竞争压力。您如何看中国的竞争对手?
思文凯:在过去十年中,华为的进步非常大,他们做得非常出色。在电信行业比较低落的2003年,爱立信在全球的市场份额大概是33%—34%。而目前我们在全球的市场份额是43%—44%。爱立信的市场份额增加了10%左右。同样,华为也在不断地增长自身的市场份额,华为增加的市场份额更多是来自于其他遭遇一些困境的设备供应商。
时代周报:电信行业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爱立信如何应对以保持领先?
思文凯:当前,电信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技术演进的速度正在加快,爱立信必须保持快节奏的变化,我们正在向IP演进,向多媒体、电信服务迁移,爱立信现在最希望做的,是如何更快、更好。
裁员为保持竞争力
时代周报:在您看来,金融危机对电信行业的影响有多大?对爱立信的影响如何?
思文凯:移动通信行业受金融危机影响相对较小。爱立信在2008年仍然保持了高于行业利润率的增长态势,业务利润率增长11%,手握现金300亿人民币。
时代周报:在爱立信发布的第四季度财报中,爱立信宣布,为节约成本,公司将减少顾问和临时员工的数量,合并研发部门,并适当裁员,减少5000名员工。既然金融危机对爱立信影响不大,那么,裁员的原因是什么?
思文凯:爱立信裁员主要的原因是两个:一是随着IP技术的到来,网络转向IP网络,我们的工作变得更为有效,用少量的软件和硬件就能高效工作,所以我们不需要同样数量的人做同样多的工作;另一个原因是,外部环境发生了变化,面对经济危机,为保持竞争力,需要暂时减少人员。事实上,爱立信同时也在招聘,到今年年底的时候,如果总体员工数量没有增加的话,我会觉得很意外。
力挺TD
时代周报:对于中国来讲,2009年是真正意义的3G发展年,您对爱立信今年在中国的WCDMA和TD市场发展有怎样的预期?
思文凯:中国现在终于开始建设3G网络,这是非常好的事情。中国同时拥有TD标准以及CDMA和WCDMA两种3G标准。爱立信同时支持TD和WCDMA两种标准,虽然在TD技术方面我们进入晚一些,但我们积极推动其发展。爱立信不仅支持发展TD网络,也致力于发展TD网络向下一代技术演进。未来,我们要努力扩大在中国TD市场上的份额。
时代周报:TD在中国的发展非常快,在TD领域,爱立信还有哪些发展计划?索尼爱立信有没有TD手机的研发动向?
思文凯:索尼爱立信肯定会有所取舍,重点还是会放在高回报的领域,到目前为止,索尼爱立信还没有决定何时来做TD手机。对于爱立信来说,生产手机芯片更为重要,爱立信与意法半导体的合资公司在中国的子公司T3G,具有很强的TD芯片研发生产实力。
思文凯先生1952年出生于瑞典,在瑞典林雪坪工学院取得硕士学位,在瑞典乌普萨拉大学取得学士学位。
2003年4月8日,思文凯正式就任爱立信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