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商业新闻网讯】 (记者 肖继业)在全国开始展开打击互联网低俗内容,关闭整改上千家网站之季,近日淘宝网又成了北京市工商局的查打重点。据悉,数日前,北京市工商局海淀分局和紫竹院分所联合行动,查处一销售假冒十多种奢侈品牌商品的淘宝卖家,并将该店主已被移交公安机关调查。北京市工商局的此次行动无疑已向外界释放了一个信号:打击网上打假有可能成为网络监管“动真格”的信号。联想起去年夏天北京市工商局网上办照政策出台的尴尬,此次行动是否是“曲线救国”的方式,对此疑问IT商业新闻网采访了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研究员张樊。
IT商业新闻网:数日前,北京市工商局海淀分局和紫竹院分所联合行动,查处一销售假冒十多种奢侈品牌商品的淘宝卖家,因涉案数额巨大,该店店主已被移交公安机关调查。 无独有偶,不久之前,同样在淘宝网销售假冒耐克、阿迪达斯、尤尼克斯运动商品的4名青年,也被北京市西城法院以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判处数年不等的刑事处罚。您是如何看待这一行动呢,所发出的信号是什么呢?
张樊:这些都表明了电子商务及互联网并不是法律的真空,售假一样会受到法律的制裁。至于工商部门查处卖家网店,则是其行政职能之一。并不能特意夸大这一次查处行动意义,我们必须考虑其监管的可持续性及效率。
IT商业新闻网:当当网李国庆表示淘宝网假货比例超三分之一,就您的了解,这个数字准确吗?目前,在您看来假货问题是C2C行业中最突出、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吗?
张樊:作为一家B2C企业,当当自己作为卖方,独立把握进货渠道,相对更有效阻止采购假货。C2C平台服务商并不参与实际交易,当然无法直接保证商品的真伪,在一定程度上会加大假货的比例。但是作为C2C平台服务商可以采取包括机器排查、人工排查等各种方法去打假售假行为,还是有非常好的效果。尽管淘宝上有假货存在,但是武断地称其超过三分之一,实属夸张。我认为,类似于北京海淀分局查处的售假网店只是个案。
IT商业新闻网:假货这个问题说起来肯定不是网络独有的,在现实世界里假货的比率也很高,工商部门在现实中可能会有比较丰富的打击假货犯罪的经验,但在虚拟世界里,工商局的那套办法能不能好用呢?比如假货商家重新注册?有人担心,如果管理不好,会不会影响C2C的发展呢?
张樊:工商部门对网络售假的查处,由于其执法人员成本和技术力量的限制,是不可能有太大的作用的。工商部门对假货的查处,是其正常行政职能的实现。但是由于其缺乏相关经验,不进行有效地试点及尝试,将现实世界打击假货的经验用到网络监管上,一则监管毫无力度,形同虚设,二则增加C2C运营成本,阻碍电子商务的发展。
IT商业新闻网:工商部门在惩治卖假货的商家的时候,从法律角度讲,象淘宝,百度这样的商家平台要不要也负连带的责任呢,尽管这些网站都有自己的信誉评价系统?从法律这个角度来讲,工商介入是否成熟?
张樊:淘宝、百度等平台并不是实际交易者,该不该对售假行为承担连带的法律责任,这就是网络服务商的法律责任问题。实际上淘宝等是没有责任也没有可能在用户上传商品资料之时,就审核商品的真伪,只要在接到有关部门及权利人发现假货的通知时将有关信息删除就可以免责。
IT商业新闻网:从网络购物的内外环境到工商局自身的条件这两点来说,您认为工商局介入网络交易的时机成熟了吗?
张樊:这个问题前面实际回答过,工商部门全面介入网络交易监管还存在一定困难。工商部门要有针对性地进行监管,抓大放小,正如《上海市促进电子商务发展规定》中所规定的一样,“以企业为经营主体的网商则将被作为重点监管对象”,不要把战线全面铺开,对数量更为巨大的个人卖家进行监督。这在执法成本上目前也是无法实现的。C2C交易打假,要充分发挥交易平台服务商及社会的监督功能。
IT商业新闻网:去年的时候,工商局出台的网上办执照的消息引起了外界强烈的质疑,很多人担心网上办照会打击国内刚刚有些声色的C2C行业,网上办照这个政策一直是处于停滞状态,今天从打假这种很多人都能接受的方式入手,会不会慢慢地把办照、收税这些政策渗透下去,会有这种可能吗?
张樊:北京工商部门如果要想把打假与办照联系起来,那目的实现的可能性是不大的。在北京之外,包括浙江、上海等地都围绕网店办证的问题出台了相关规定,有所不同,注意到目前电子商务发展客观情况,规定办照不涉及交易平台上的个人卖家。北京市的规定是超乎目前电子商务发展实际的,要想实现是完全不可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