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心服务 联通你我】青春逢盛世,奋斗正当时 |
中国通信网 |
时间:2009-02-09 |
信息来源:荆楚网 |
2月6日,在广州市纪委书记苏志佳接受访谈的一个电视节目中,播放了前段时间网络上曝光安徽某房管局长抽天价烟、戴天价手表后被查处的新闻。当被问到当地纪检监察部门会不会核实诸如此类的网络线索时,苏志佳回答,网络监督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如果接到这种信息会去核实。他还表示,虽然网络揭腐线索容易出现虚假信息,但作为党委政府特别是作为纪检监察部门还是会去核实。(2月7日《羊城晚报》) 这名纪委书记关于网络揭腐的话如能说到做到,将是广州人民之幸。也只有认识群众揭腐的尴尬现状和网络揭腐的相应优点,网络揭腐才能得到高度重视,反腐力道才能由此极大增长,腐败分子才会陷入人民群众的汪洋大海之中。 举报信最终到达被举报者的手里,这种荒唐事我们听得很多了。被举报者打击、报复举报人的事,更让我们毛骨悚然,如原河北省委书记程维高,对给中央写信举报其劣迹的举报人郭庆光,先是制造车祸企图置之于死地,后又指使司法机关对其进行刑讯逼供,最后以"诽谤省主要领导"的名义将郭劳教两年,并开除党籍。在如此险恶的举报处境面前,向纪检监察部门提供举报线索颇具风险。 为了在把风险降到最低程度和在伸张正义、舒张愤恨之间取一个平衡,一些举报者开始写匿名举报信。其实这还是有较大风险。有的地方会鉴定笔迹,以利于侦查,而一旦笔迹有了确凿的鉴定结果,就有了举报人信息被透露给被举报者的可能,举报人的风险因此又增加了几分。相比于总会留下举报人蛛丝马迹的举报信,通过网络提供揭腐线索则无疑更加安全、可靠。 "在网络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这句广为流传的名言大意是:因为网络的虚拟性与隐匿性,别人不会知道你一个网民的真实身份。而匿名信不正是为了让别人不知道自己吗?通过网吧里的一台电脑,举报人就可以把提供给纪检监察部门的揭腐线索以隐蔽自我的方式发送到目的地,这种方式带给举报人的安全感可谓无与伦比。有了这种隐匿性很高的举报方式,群众一定会以更高的积极性向有关部门检举揭发腐败线索。 有人担心网络揭腐容易出现虚假信息,这种担心并非全无道理。当提供举报线索的风险很低时,借举报之名诽谤他人的可能性确会增加。但这仅仅是一种可能,通过落实核查信息、遏制诽谤的相关法律法规也可将其尽量降低。同时,有关机关和部门理应首先考虑到激发群众参与揭腐、反腐的积极性——这才是彰显反腐决心、顺应反腐大势的力举——然后在这一前提下去除网络揭腐之弊。 还有些人担心,因为网络传递信息的及时、方便、快捷,纪检监察部门收到的揭腐线索在数量上将会激增,其中更混杂着一些虚假线索,对这些线索逐一核实将使纪检、监察部门耗费极大的行政资源。对此笔者认为是多虑了。纪检、监察部门干的就是反腐倡廉这一行,他们做这些工作正是职责所系。当然,有些很容易就鉴别为虚假的信息,自然不必废时废力去核实。至于这种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只有在高度重视、认真对待网络揭腐线索这一前提下才有意义。
|
|
|
|
|
热门资讯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