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新浪科技携手TD-SCDMA技术论坛联合举行的TD-SCDMA厂商高层系列访谈开始举行,作为系列访谈之十三,新浪科技特意邀请TD-SCDMA论坛的代理秘书长王静博士作为本次系列访谈的主持人,对中国移动集团公司技术部总经理周建明进行了访谈。此时恰逢工信部发放3G牌照,其中包括中国移动获得TD-SCDMA牌照,周建明为中国移动发展TD做了相关解读。
嘉宾简介:
周建明,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1982年毕业于南京邮电学院,获学士学位;2005年毕业于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获国际管理硕士学位。从事电信工作30多年,其间历任信息产业部电信规划研究院院长、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副院长。2002年12月任中国移动研究院院长,从事移动通信新业务新技术研究。2007年1月任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技术部总经理。受聘为信息产业部通信科技会委员,北京通信学会理事,中国移动通信技术论坛理事长,TD产业联盟理事会主席,TD技术论坛副主席。
以下为访谈实录:
全力推动TD发展
主持人王静:今天我们非常高兴请到中国移动集团技术部总经理周建明先生做最新一期的TD技术论坛高层访谈,首先欢迎并感谢周总抽出时间接受我们的访谈。这个访谈系列是TD技术论坛与新浪科技从2007年夏天开始合作的,到目前为止已经到13期,我们采访过TD业界很多企业的高层,但周总是我们专访的第一位运营商高级主管,我觉得这具有开创性意义。
今天我们希望跟周总聊一聊的是:一、目前TD的状况;二、3G牌照即将发放,新的3G竞争格局里,中国移动在未来运营、市场竞争、3G业务推动方面的想法?三、TD-LTE方面中国移动有什么计划?
首先请周总对TD-SCDMA已经做的工作,和正在做的工作做一个简单回顾介绍。
周建明:2006年,在当时信产部的安排下,中国移动积极开展了在厦门的外场实验,应该说从那时起,这几年整个TD发展是比较快的,相关工艺、包括终端相关技术都在不断成熟和完善。2007年,我们又进行了八个城市的扩大规模试验网的建设,2008年,因为服务奥运的需求,政府进一步明确了由中国移动进行TD的建设和运营,这之后中国移动很快接收了当时中国电信的青岛和中国网通的保定这两个试验网。在整个建设过程中,我们是边建设,边优化网络。而其中,TD天线的部署是当初的一个问题,老百姓的环保维权意识是非常强的,他们担心受到电磁辐射。实际上电磁辐射是符合国家标准的。
主持人王静:确实,我到青岛看过,当时的天线面积较大,放在上面居民可能是很不放心。
周建明:北京的情况可能还要严重些,所以当时北京的压力也是最大的,比上海比其他城市在选站址方面的困难都多。当然最后通过政府的多方协调,通过中国移动的技术创新和努力,建网任务基本上按原定计划完成了。当然网络优化的工作我们一直都在进行,因为很多TD技术、服务也是在逐渐成熟,而技术成熟跟网络优化、自身发展都有很大的关系,比如说与网络优化息息相关的一些能力,可能在当时就还提供不了,所以很难一步做到位。
我们需要不断去发现问题,然后跟产业链一块儿去解决问题,逐步完善。到今天,应该说TD网络已经有一个很好的基础了,当然我们现在还在进一步的、不断的进行优化。
主持人王静:这几年中国移动做TD,辛劳是不为外人知的。这其中的辛劳,周总您几句话就带过去了。其实我们知道做一个网是很不容易,从技术方案、标准到产品,然后到网络,实际上是需要很多厂家、运营商以及很多外场试验投入的。而中国的TD-SCDMA这张网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网,很多的测试的任务也落在中国移动身上,这几年你们等于一边做测试,一边建网,一边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也帮助厂家逐渐完善技术,整个过程真好像是在抚育一个婴儿一样。
周建明:应该说中国移动正在把TD带入成熟之路。对于TD,我们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资源,包括中国移动的研究院、设计院和已经建有TD网络的这些省公司,甚至包括很多其他省公司的人员,积极投入到TD研究、实验和测试的工作中。不光只是测试,实际上中国移动还承担了大量的理论和网络优化等的相关课题研究。这些相关课题大概有五六十个。因为有很多特殊场景也需要技术支持,北京、上海,还有很多其他大城市,都有很多需要特别支持的地方,比如北京的奥运场馆的覆盖;比如上海的磁悬浮,时速达到431公里;另外很多城市也有特殊需求,包括隧道覆盖,海面覆盖,等等。
当时频率资源也不是特别宽裕,在北京上海建网的时候困难更大。这些属于特大型的城市,为了保证TD通信质量,也需要更多的频率带宽,这对在特大城市组网来说难度很大。
主持人王静:现在这个问题得到解决了吗?
周建明:目前的情况是基本满足,但是可能用户量再上去一点又会不够。未来我们把3G应用首先定位是高速数据,包括数据卡,包括移动互联网等,这需要的频率资源会更大一些。如果资源不够的话,某一区域多几个用户同时上网也可能出现情况,所以急需要进一步扩大频率资源。现在工信部正在为此积极的协调,相关主管部门也都在积极的做工作。相信国家支持自主创新和发展TD的决心,这些问题一定可以逐步解决,我们也在抓紧做这方面的实验和测试。中国移动的一期建网工程已经在2008年1月份全面完成,服务北京奥运会的工作也完成得很优秀出色,当然网络优化还在不断进行,所以现在比几个月前又有了很多提高。我们非常希望TD这张网建设的很好,各省公司都在全力以赴。现在启动的二期工程也同样是这样。
主持人王静:厂家已经开始供货了?
周建明:对,都在陆续到货。只要一到就开始施工。
王静:计划是在2009年6月完成?
周建明:那是最后完成日期,实际上很多地方都会提前完成二期网络建设。整个网络建设、优化都要求各省尽快、尽最大努力去完成。
主持人王静:作为TD技术论坛,我们也完全清楚,中国移动各相关部门、各研究机构协助厂家进行终端、芯片功能的测试,陆续发现了问题,当然我们说发现问题是正常的,毕竟我们还是在试商用,我们看到中国移动正在积极牵引这些问题的解决和基本上解决了这些问题。TD虽然比其他技术晚一些,目前产业链成熟度相对弱一些,但是我们有一点是比较好的,就是我们提升的速度很快,就是说TD产业从无到有,从零到壹,从一个纸上的东西到产品,到外场,到建网,到试商用,这个速度还是可观的。
周建明:技术是有这么一个过程。
主持人王静:我们看到中国移动在本身机制上保证TD尽快达到要求,那么现在能不能说,TD以这样的现状,以这样的速度往前发展,在国家发下3G牌照后,我们有没有信心使中国移动比较自信进入3G的市场?
周建明:我们会尽全力,尽最大努力做好,信心自然就含在里面。我们会从各个方面:网络建设、业务开发,终端相关功能完善,市场营销等等方面,都会尽全力去推动。
主持人王静:最近我也感到好像中国移动对3G的市场营销,推动力明显在加大。您感觉在产业链这一块,目前最急需加强的是哪一块?
周建明:最重要的还是终端芯片和终端制造商的实力。我们需要国际一流的终端制造商,尽快参与并拿出更加有竞争力的产品。这可以说是战场上的武器,你不能跟竞争对手相差太大,就像几百年前的海战,如果你射程一百米,别人射程两百米,肯定不行。所以这个武器一定要是可以竞争的。
主持人王静:这也是TD技术论坛一直在呼吁的。我们一直与诺基亚保持有联系,最近我们跟索尼爱立信在沟通,也建议他们多跟中国移动交流,尽快进入TD终端领域。
TD未来交由市场检验
主持人王静:周总,中国移动3G市场大概是什么策略?据说初期要以数据推动为主。
周建明:对,同时还会进一步推动终端的成熟,这肯定有一个过程。终端成熟有几个方面的问题,有支持业务能力的问题,有更好的移动互联网体验问题。
欧洲的电信运营商在跟我们的交流中,也谈到欧洲3G最开始火了一段,很快凉下来了,因为很多人发现好像没有什么一定需要用3G的地方,最近这两年又开始好起来,因为Iphone、Blackberry这样一些互联网能力比较强的终端出现了。
这个过程从我们做技术的角度来看是实实在在的,硬件软件的能力的提升,芯片技术等,这些科学的东西一就是一二就是二,没有捷径可走,需要一定的时间。3G最终展现给用户的不是网络,不是业务平台,是终端,是用户通过终端带来的体验。
主持人王静:如果3G头两年我们侧重数据卡的数据业务,高端数据卡用户潜力如何?
周建明:现在来说应该叫做潜在用户,目前感觉是有市场需求的。
主持人王静:这样看来的话,在终端、芯片这一块,中国移动要多大规模?
周建明:中国移动的模式不是自己采购,是社会化渠道销售,老百姓自己去到卖场购置。不是说中国移动先采购到手上,然后通过自己的渠道销售,不是这样的模式。
主持人王静:TD前几次是通过集采的方式吗?
周建明:是,那是因为要做社会化测试的需要。
主持人王静:那真正牌照发完了以后?
周建明:我想大方向可能还是社会化渠道销售。
主持人王静:那我们现在也不能说明年我们希望达到多少用户规模,后年希望达到多少用户规模?
周建明:我个人觉得,中国移动希望发展的用户越来越多,发展一千万,发展五千万都是好事,对中国移动来说,是非常愿意看到的事情,但是不是社会上有这么大的需求,要看市场的反应。我们能保证的是,如果有这么大的需求,我们的网络肯定是会去满足的。
主持人王静:其他运营商在讲,他们几年达到几个亿这样的话,大家都在比照,电信讲了这个话。
周建明:我觉得我们也希望达到这么多,但是能不能达到这么多,要由市场检验。
主持人王静:这个希望值中国移动有没有宣布过?
周建明:我觉得愿望和现实是两码事,我个人觉得中国移动从愿望来说,肯定是希望发展更好,很快就能得到社会的认可。中国移动本身会尽全力做好各方面的工作。
王静:我们下面的一个话题,就是TD-LTE。
TD-LTE大家知道是TD-SCDMA的演进技术,也确定为TD-SCDMA下一步发展的路径。业界都知道,在去年的巴塞罗纳GSM全球大会上,中国移动和沃达丰、Verizon就联合宣布推动TD-LTE测试,为什么这么看重TD-LTE?这是第一个问题。第二,中国移动推动TD-LTE具体的策略是什么?有没有什么目标?外界很关心,TD技术论坛很多的会员厂商对这一块关注的程度甚至超过了TD-SCDMA,他们认为,这是中国移动未来真正走向国际、在后3G时代真正在国际舞台上能够一展身手最关键的地方。
周建明:我们觉得TD-LTE首先是市场需求,再过几年,这种更高带宽的无线通信手段是社会各界所需要的,而且应该说,这方面的需求程度会越来越强,因为总是希望通信越来越方便。从方便程度来说,移动通信明显比固话要好,而且人们希望随时随地都可以登陆互联网获得自己所需要的各种信息,这种趋势感觉非常明显。人们希望不管是在出差、还是在外办公,都需要有很好的办公环境,那就需要很强的通信支持。即使人们在家里,也希望不要只能坐在某一个地方,能够自由的去登陆互联网,去登陆我们的办公环境,用户希望可以很随意的。所以我们觉得TD-LTE首先是市场的需求。
做为TD-SCDMA的延续,中国移动就是做TDD模式的LTE。如果要让TD-LTE很好发展的话,一定要能够与FDD-LTE同步发展,才能够使得整个TD-LTE能够发展的更加健康。
王静:现在从国际环境来讲,TD-LTE和FDD LTE的同步性是什么状态?
周建明:应该说差距越来越小。据说最近金融危机对FDD的LTE有影响,这样又给了TD-LTE有很好的机会。我们在不断推动TDD,FDD那边可能投入有迟缓,两者慢慢会更加接近。从技术上来说的话,我们是在尽量的让这两种技术尽量多的融合。
王静:我也问过一些专家,TD-LTE和FDD LTE两者之间有人说是80%是一样的,有人说90%以上是同样的。
周建明:总之是尽量让更多的东西是一样的,这样可以减少整个产业研发的成本。如果90%一样,整体研发成本会更节省。要实现TDD和FDD融合,并能把这两个产业链融合到一起的最佳的途径,就是提供双模的终端。实际上将来也不可能TDD的网络在全世界全覆盖,只可能是在部分的地方覆盖。可是如果通过双模终端我们就可以实现自由的漫游,没有TDD就有FDD,这样全世界就通了。两者如果实现融合和同步,就可以形成一个最强的终端产业链了。如果是独立的,那么TDD的产业链可能弱于FDD的产业链。
王静:对,必须要融合,这是肯定的。目前按照中国移动的理解,TD-LTE什么时候进入市场?
周建明:我们计划2010年进行外场试验,相当于TD在06年的水平,到2011年的话,可以逐步的试商用。
王静:从网络研发来说,我们现在的TD-SCDMA网络,怎么往这个上面走?
周建明:从技术本身来说,不大可能是仅软件升级以后立刻变成TD-LTE,但像2G和3G需要共存很长时间一样,同样现在建的和今后几年建的TD-SCDMA网会和TD-LTE共存很长时间,绝不是说有了LTE,TD-SCDMA网络就不见了。
王静:就像现在2G没有停一样。
周建明:对,因为用户也不可能一夜之间倒过去。现在很多人说,为什么还要建2G?原因是用户没有大量拿3G的手机,产生的话务量仍然是在GSM网上,没有办法不建,这是市场形成的。
王静:我们许多网友在这方面的观点是不大正确的,他们总觉得是一个取代另一个,这完全是不对的。
周建明:是。我们也希望,政府应该有一个很好的TD产业发展规划,一个科学的发展规划。
王静:这个我们TD技术论坛也在呼吁,必须要有。
周建明:我在不久前电信研究学院召开的“3G在中国”峰会上提出这样一个建议,希望政府尽快拿出规划,这个规划应该有非常明确的推动整个产业发展的策略和措施,包括与我们相关的,比如几年内怎么把芯片这一块做强,要有这样的措施。怎么把芯片做强、怎么把网络做强其实很难,应该用一种以市场为主的手段来促进这个事情的成功。完全靠专项资金的支撑也是不行的,计划本身要有科学合理性,相关政策、相关专项能够对整个计划的实施有一个很好的支持作用,然后使相关政策跟推动这个计划的实施能够匹配起来,这样才有可能促成。对我们来说。运营肯定是要全面去做,但是运营需要有一个很好的产业链支持,需要有很好的产业链发展计划。
王静:我们把它叫做TD发展的“大计划”,整个TD发展按这个往前走。
周建明:这个计划应该跟网络业务发展计划也能很好地相匹配,包括政府部门的相关政策都要很好地匹配起来,在政府领导下共同推动整个TD产业健康发展。
王静:谢谢周总!今天的访谈让我们看到中国移动为发展TD所作出的努力和工作,希望未来中国移动在3G的市场取得好成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