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各位嘉宾再讲一讲各自认为在中国做 IPTV的盈利模式是怎样的?
李川:百视通是这样看的,IPTV它不是一个普遍的服务,而是面向中高端用户群的服务,我们认为和 有线电视是不一样的。
第二,因为是中高端客户,所以他支付是没有问题的。好多嘉宾都提到,老百姓不是没有钱。像上海的用户,我们碰到很多高端用户,他说我愿意付200元,但他说你没有给我一个理由,让我付200元。即使不付钱,我也不满意,因为你没有给我服务好。这给我们一个启示,也是IPTV发展的方向,就是要把服务的差异化做好,对终端客户我就提供终端的服务,让他付终端的钱,比基本服务把一点。对高端用户,就要给他理由付200元,银科就是有他外品牌的内容。IPTV在中国要成功,一定和国外是不一样的。就像国外也没有一个国家 短信的 SP业务会做得这么大,从短信的业务给我们一些启示,如果你服务提供足够好,每一次不是很贵,用户是愿意付费的。电视上还有很多短信的互动,百姓还愿意接受,如果做的足够好,在遥控器上进行投票,是不是用户愿意付费呢,短信愿意付,我在遥控器上用户是没有理由拒绝的。我们也做了尝试,像《加油好男儿》真人秀,我们用遥控器投票,投票也是一块钱,但是给用户一个限度,他最多能投50元。一天有几千个用户,那时差不多10万用户不到,有1/5的用户在用,20%是用满50元的。
我们认为在IPTV上要做好,一定是内容、功能,再加上把IPTV作为一个渠道,让电视购物也好,其他的提供各种各样给家庭用户的服务商,让他到达这个用户,这样可以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用户对我们来讲是什么,一方面是服务的对象,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另一方面又是我的资源。因为我后面有后向的服务商,他要找到这些用户,后向的服务商也愿意和我们这边合作。整个做起来,从模式上来讲,相对讲比较健康一点,有可能后面会有双向,用户贡献一部分,但不要太高,结合中国的国情。做好以后,反向的比例会比整个收入比例大。双向也有各种各样业务的叠加,从长远来讲, ARPU值会不断的走高。
主持人(汪海天):到目前为止,我想问问李总,这只螃蟹的内容怎么样,好不好吃,蟹黄到底在哪里?
李川:未来来讲,应该是酸甜苦辣,各种味道都有,一路做下来也非常的辛苦。和我们的合作伙伴相比,从产业上来讲,大家已经看到了,虽然用户过百万,但是和合作伙伴的期望值来讲,还是微不足道的。另一方面讲讲,相差不太远,从某些比较先进的,包括国外大的 电信运营商,大的媒体集团到我们这里来参观,觉得有些方面我们做的比他们还好。从这方面来讲,我们这边也不需要自卑,从IPTV整个发展来讲,还是和国外基本同步的。如果说蟹黄哪里?我们这边还没有吃到。可以看到,还是有很长的路要走,蟹黄哪里,也是针对终端的客户差异化的服务和差异化的收费。我这边做好了以后,确实一方面用户发展,另一方面ARPU值不断的提高。我说的是广义的ARPU,平均每个用户对我收入的贡献,一方面他自己交费,另一方面后向的服务商想找到这个用户,用这个渠道给我提供价值。
主持人(汪海天):我想问一下乔总,华数在杭州有相当高的占有率,ARPU值做的也非常好,充分证明了潜力。我想问一个跟您业务无关的事,目前市场上大家都能看到有一些 P2P的盒子在卖。接入了 互联网以后,我也 测试过几家的产品,感觉效果确实不错,而且乔总刚才提出的凤凰,不止是凤凰,更多的内容都可以在上面,而且效果非常好。不知道在杭州有没有得卖,乔总对这样的竞争是怎么看的?会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进行自卫反击战。
乔小燕:又回到了我们的本行。PC电视是把PC的内容、互联网的内容在电视上看,所谓的P2P是把互联网的内容搬到电视上看。PC电视也好,P2P电视业好,包括广电电视的直播卫星也好,还有 手机电视也好,差不多各自从不同的角度分流一部分有线网的基本用户。所以广电 网络得要需求自己的市场保护之路,怎么保护呢?付费电视是一个保护的办法,从有线网络的角度,面对这些竞争我们思考的。
第二,换一个角度来讲,像PC电视和P2P电视我们认为也是不可逆转的趋势。我们在做什么事情,也看到了既有华数,也有华夏视联华数投资成立了华夏视联的角度它是综合应用和内容虚拟的提供商。P2P我们认为很麻烦,因为它都是盗版的。我们已经跟一些终端绑定,我相信正版还是会成为趋势,盗版确实没有办法。我们现在在做的是绑定一些P2P的终端,提供正版的内容提供。我们本身打造了广电宽频,也是在总局的支持下,网络公司大概是唯一的一家,有视频网络许可证。广电宽频有点类似于电信的 互联星空,我们把大量的视频内容放在广电宽频的网站,跟P2P去捆绑,我们也跟全国各地的广电网络合作,让他们出口带宽的流量 尽量流在网内。我们只是在新的市场发展过程中,怎么样寻求自己的市场机会,我相信用我们所拥有的正版内容,形成我们的市场机会。P2P在杭州偶尔看到也有销售的,目前的体验不是很理想,但我相信速度会越来越快。
主持人(汪海天):问一下杨秘书长,从您的角度看, 电信网做IPTV业务有优势,还是有线网做IPTV的业务有优势?各自的优势和劣势在哪儿?
杨景:我现在看到的国内的互动电视和IPTV,可以说没有区别。直播、点播、游戏、数据广播,再加上生活信息、代交费等等。目前的业务形态几乎没有区别,原因很简单,大家学习的老祖宗都是一个,就是传统电视服务。如果往前延伸一步,大家会发现,它们俩有本质的不同。
举一个例子。都是传统的技术,有线组播是无差别的,一群用户都是相同的。而电信可以做到点到点的传输,也就是说它可以做到精准的控制。对下行传输通道的精准控制是一个根本性的,这样IPTV就可以做到,从单个一直到无穷多个的差异化的信息发送。而互动电视很难跨越去做大差异化信息发送。
第二,互动能力上。现在都说是互动,但是IPTV最终面向发展的目标是互动到哪儿,如果我是杭州的用户,我互动的命令是希望互动到中央电视台,互动到中央电视台的流水线上,而不是仅仅互动到杭州电视台的发射片。将来互动的差异,随着新业务的出现会越来越大。
第三,终端的管理能力。刚才李总说的三点,再顺着李总的话说一下,我跟李总有三个观点是一致的。
一是IPTV将来想发展,短时间内它的努力目标不在内容本身,还是在服务的差异上。就是因为IPTV借助有线网天然性,可以把差异化做的很强、很明显。第二个渠道。IPTV可以告诉零售商和广告上这10用户喜欢什么样的高尔夫品牌,那10个用户喜欢到哪儿打高尔夫球。这就是可以卖钱的渠道,也就是服务和渠道是IPTV最重要发展的路径。而这和互动电视的思路是完全不同的。
由于双方发展的目标和网络的基础特性完全不同,IPTV目前虽然有重叠之处,随着业务创新的出现和业务的发展,大家会发现IPTV互动面会走上两条完全不同的发展之路。也就是说,5年以后,可能没有人会问IPTV和互动电视有什么差异。
李川:杨总说的基本和我这边是一致我们要做的就是差异化,服务的用户有差别。产业链本身也是有差别的,最终全是围绕服务做文章。从服务的切入点和 数字电视是不完全一样的。
12月21日消息,由广电总局具体指导,广电总局《广电企业融资上市研究》课题组、中广互联共同承办的“中国广电行业发展趋势年会暨投融资论坛”12月21至22日在北京广电国际酒店隆重开幕。以下是中国广电行业发展趋势年会暨投融资论坛—B论坛第三场实录全文:
主持人(汪海天):我叫汪海天,中广互联的副总经理。中广互联是广电行业的行业门户网站,有需要了解的事情,希望大家去中广 互联网站捧场。
下面邀请本次对话的嘉宾,首先请百视通的副总裁李川先生;中科院声学研究所高级研究员侯自强先生; UT斯达康公司首席科学家杨景老师;互动媒体产业联盟副秘书长杨崑先生;华夏视联副总裁乔小燕女士; 流媒体网首席运营官张彦翔。
三部委联合发布关于深化电信体制改革的公告,正式宣布我国六大电信 运营商将 整合为三家全业务运营商,启动中国的第三次电信重组。在国办发1号文和电信重组的双重背景下,我们来谈一谈IPTV和互动电视面临什么样的机遇和挑战。
IPTV的概念是有一个技术的解释,也有一个业务的解释。技术上面的解释是包括广电的互动电视,应该也算类似于IPTV的技术服务。在场的除了做IPTV的运营商,还有做互动电视业务的运营商。首先,先请各位嘉宾各自自我介绍一下,陈述各自在IPTV互动电视领域所承担的角色和关注的核心问题。
李川:各位来宾,下午好。很高兴有这次机会和大家进行交流,我们的百视通把自己定位为IPTV的运营商。我们关注的焦点是怎么样服务好第二台电视机,中国电视数字化进程的一部分,也是对 数字电视的补充,所以我们要和数字电视有差异化,服务好第二台电视机。这是我们思考的焦点。
侯自强:我不代表什么单位,只是根据自己的兴趣做点研究。
杨景:我是UT斯达康的首席科学家杨景,目前包括国内几家主要的IPTV服务商、运营商采用了我们的设备,我们希望在这个产业能够发展,提供更好、更新的技术、更新的产品,来支撑这个产业的发展。
杨崑:我叫杨崑,单位的名称大家也比较陌生,互动媒体产业联盟,是由多个行业和其他企业一起组成的产业合作组织。我还有一个身份,主要承担国内IPTV检测和认证的任务,也非常荣幸能来到广电领域的盛会,学习很多好的东西。谢谢。
乔小燕:各位来宾大家好,我是乔小燕,是华夏视联公司。是华数旗下运营商提供基于以互动电视为主的综合内容、技术解决方案的公司,所以我们跟华数以及全国各地的广电运营商,一起走了这几年互动电视的发展之路。广电叫互动电视,电信叫IPTV,其实都有互相交融的地方,所以也非常关心电信类IPTV产业的发展情况。
张彦翔:大家下午好。流媒体网2000年开始成立,当时关注整个流媒体的技术,2005年起关注流媒体行业的应用,尤其是IPTV和 P2P新兴的产业。应该说流媒体成长就是整个产业技术慢慢走向应用的过程。今天在座的所有的都是我的合作伙伴,也可能是我的客户,流媒体网给自己的定位是流媒体视频行业的垂直门户网站,我们主要是为大家服务,提供新兴行业的最新资讯、信息、产品和技术。很高兴今天和大家多交流。谢谢。
主持人(汪海天):谢谢各位嘉宾的自我介绍。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很巧今年也是中国电视务的50周年。1958年中国的电视刚刚开始开播,上一场说地面数字电视,其实在我的印象当中,谈到电视,应该是地面的概念。这是最早的电视概念。之后开始发展了 有线电视,有线电视从美国开始发展其他的时候,又带出了付费电视的概念,从前两年的数据看,英美电视业的收入来看,付费电视的收入已经大于广告的收入。但是在中国,目前的情况还是广告作为电视行业收入的一独大。我很想请问在座的各位嘉宾,有线电视在中国没有能够成为开启付费电视的一把钥匙,IPTV是否能够成为中国开启付费电视的金钥匙。
李川:如果说IPTV开启付费电视的金钥匙,我觉得不好说。不管在什么样的承载网上,在 电信网上做这样的事情,或者在有线网上做这样的事情,大家都在努力。前面也有关于付费电视的讨论,整个媒体产业相对于边缘产业来讲,产值只有它的1/10、1/15,很大程度上是付费电视还不成熟。我们电信这个产业迟早会成熟的,也觉得做IPTV一方面什么时候付费电视成熟了,IPTV才能真正做大,另一方面我们也是和有线电视兄弟们一道,把付费电视做起来。从这方面来讲,IPTV可能有一些贡献,在互动方面做的比较好。3年前刚开始做这些事情,也是到国外考察。像PCW,它做的IPTV是没有互动性的,只是把它的资源全部放在内容上,有国际品牌的内容,花几亿美元、十几亿美元买断,一条腿走路,但在中国是做不到的,想学也学不来。所以一开始就是在功能上做强,功能和内容两边都有差异化,这样才有机会使用户接受付费。我们这几年有比较好的进步,看到了这个趋势,也比较有信心。
侯自强:一讲 IPTV,成功案例就是 电信盈科,它就是靠收费电视,这个模式中国不能复制。没有理由相信IPTV能够收费, 数字电视就不能收费。我觉得很可怜,做了4年,才做了200万户,电信 运营商收费用户两家加起来是6000万的 宽带用户,电信不到5000万,IPTV才200万。电信在宽带里没有把IPTV当回事,他们只是想我现在插一只脚,电信做IPTV是赔钱的,宽带UPRE平均是70元左右。光用精品 IP网,我还要搭 服务器。你是双向网,就要发挥 互联网的优势,IPTV是在可管理的IP专网上做的,在某些特定场合可以发挥作用。宽带主要是交互的,把它拉回到电视模式上,相反电视模式要从单向走到双向,在这种状态里,如果不放在更高角度上思考,会发现有很多的问题。
杨崑:美国的付费电视成功,有一个庞大的内容制作产业在背后支撑。像好莱坞的剧目制作,实际上是建立在一个强大的内容制作的基础上,才能够发展起来一个付费电视的产业。对于中国来说,可能有各种各样的原因说过去数字电视发展不起来。我觉得内容制作体制好了,有一个很好的内容制作体制,才能有很好的发行体制。假如说把IPTV作为一种发行方式,如果它能够得到用户的付费,它可以在功能上增加用户选择的空间,管理用户的行为,为内容制作商提供更好的内容,但是有一条,内容制作业如果不起来,付费电视是起不来的。我觉得把IPTV作为新的技术引进来,实际上是为未来的内容制作产业,发展搭了很好的平台。也就是说,在这个基础上去发展内容产业,可以比美国单纯依靠广播电视去发展付费电视产业走得更快、更好,这对于促进国内付费电视的制作是很有意义的。
在没有内容的情况下,通过我们的功能是不是可以引进一些国外的大片,这样增强一些溢价能力,我相信也是具有一定条件的。我们可以用比较低的价格,从国外买一些吸引人的大片,但基础是有相当多的用户,目前200万用户还是少,如果有1000万用户,我相信会远远超过的。
现在不论是IPTV,还是互动电视,只是作为一个传播渠道,把它作为单纯的发行媒体来看待的。实际我们知道,国际上互动电视,包括互联网电视,做得好的,并不是说只是把电影、比赛传播给用户,而是和大量的互联网的服务关联起来。由此,带动的不仅仅是内容的消费,而带动着一系列的相关服务业的发展,甚至可以带动很多产业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互动电视、互动媒体真正的价值,也就是说我们考虑它的外部性,在这个方面去体现。而这方面传统的单向广播电视是不可能做到的,但是在这方面互联网电视可以做到,IPTV可以做到,互动电视也可以做到,就看大家怎么去做,怎么合作起来更好。怎么能够把服务媒体的作用、互动媒体发挥到最大,这是我们做IPTV的人努力的方向。
主持人(汪海天):这里我讲一个背景。首先什么是IPTV?国际电信联盟对全球的IPTV有一个统计数字,国际电信联盟给了它认为什么是IPTV的定义,认为除此之外都不在IPTV工作范围之内。不管是什么数字,目前中国的IPTV发展,跟国外的IPTV横向比较,也和中国目前宽带 网络整体的发展速度比较,应该说是很可怜的数字。我们跟一些运营商朋友聊天的时候,他们也讲200万对一个国内技术的运营商来说,还不够塞牙缝的。用户有三个点是可以付费的,第一是内容,第二是通过这套系统提供的服务,第三是利用这套作为渠道,给第三方提供的服务功能。这三点用户是有可能付费的,但就中国目前来讲,中国的内容制作是不发达的产业,短时间内想通过内容来付费,不论是IPTV,还是互动电视,都不会比现在单向的数字电视做得更好。如果转成IPTV要下工夫要通过收费打破瓶颈,重要的是后两点,一个是在服务上,另外一个是做好渠道商的角色。做好后两点,你就必须有全程的互动,这个互动不是指单纯的点播,你做不了就要退出。
乔小燕:我更多的是站在有限网络运营商角度看这个问题的。我觉得讨论这个问题,还离不开“屁股指挥脑袋”。技术上是可行的,不可行的是各自有各自的利益体,所以不能够 融合。说付费频道和IPTV的关系,作为有线网络运营商得看看我们自己,首先我们传统的广播业务受到来自各方面的竞争,包括直播卫星、包括IPTV、包括 手机电视。现在我们是垄断经营的100%,在这种基础上做业务,那就意味着我没有增长的空间。
第二,付费频道本来是有线网络最好的 增值业务,投入少,产出大,不需要网络改造,什么都可以干。但是现在的问题就是有一个内容的瓶颈,这是没有办法的问题。你说现在凤凰卫视卖不出去吗?组织全国营销团队肯定卖得出去,但不允许卖。所以付费频道现在肯定是内容问题,内容是因为制作体制的问题,还是国家的政策问题,也不是一、两天能解决的。所以当天付费电视没法快速成长,是因为它的管理体制问题,但是付费电视肯定是有线网络的核心增值业务。
第三,关于互动电视也好,IPTV也好,能不能取代所谓的付费电视角色,这个结论是很难下的。确实是不同的运营商有不同的状态,对于有线网络运营商来说,我们能够做的付费电视、互动电视、 宽带接入,后面两项都需要网络改造,我们无需是平衡投入和产出的问题。其实电信的IPTV做到200万户,真的是因为这个产品接受度很低,还是这200万用户在做的时候受到的管制非常多,电信没办法运作,一做就到处都是投诉,不停的纠纷。我觉得没有放开膀子去做,所以业务发展是受限的。我们也受到投入和产出的压力,华数比较特殊,当时网络技术比较好,既有宽带网,又是数字电视网,结合起来是必然的,所以IPTV用户也快速的成长起来,现在互动电视的收入是 有线电视收入的一半左右。
我觉得除了付费电视,互动电视怎么样降低有线网络投资的问题?主要分成几块。一块是网络端的投资,一块是内容端的内容,一块是终端的投资。终端的投资基本上是通过用户的收入,分解掉了。还有一块的投资是内容端的投资,就像华数跟全国各地的运营商在合作,提供内容的解决方案。还有一块是网络的投资,确实是我们目前感觉比较难过的事情,必须要多业务的介入才能够缓解的压力。大背景目前全业务经营的通信运营商和我们之间的关系,电信运营商全业务融合之后,对广电运营商短期来说是机遇大于挑战,长期来说是挑战大于机遇。为什么短期来说机遇大于挑战呢?因为全业务融合之后,其实电信的重点转向了移动,移动的重点也转向了全业务的融合,电信其实现在也没有那么多的精力来雇作为的IPTV,所以给广电留下了发展机会,也留下了合作发展机会。在“三网”融合激烈的过程中,这三个电信运营商本身之间的竞争要比他们和广电之间的竞争激烈得多。这个不大不小的力量,如果每一个运营商能够形成联合,都会增加他们竞争的力量。所以 中国电信和广电之间竞争比较激烈随着 三网融合成立之后,都在缓解和广电的关系,加强和广电的合作。很多不具备网络条件的有线网络运营商,可以寻求跟电信或者跟移动,或者跟 联通的合作。
第二,长期来说,我认为是挑战大于机遇。随着“三网”三个运营商竞争越来越激烈,他们的价格战、利润都会下降,可能到一定程度,会反过来再看视频业务和他们之间的关系,会把视频业务作为他们的增值业务来做。有可能会给我们带来一些竞争性的压力。所以我总的观点还是建议有线网络运营商,付费频道我们等待它的成熟,互动电视我认为是我们核心的增值业务,在短期可以借助多方面的力量,能够用联合发展的方式,缓解成本,提高投资收益。
主持人(汪海天):乔总的简单意思是机遇和挑战是并存的。
张彦翔:我想在中国很多新兴产业的发展,前面都要加一个前缀,中国的国情,包括IPTV都是一样的。包括付费电视的发展,如果在中国,基于像香港银科的模式,在中国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中国按照内容的瓶颈有两个问题,一个是内容太多了,大家每天回到家,一看有几十个电视节目,根本不知道什么内容是真正想看的。我觉得像香港银科非互动的付费电视模式,在中国是很难成立的,而且还涉及到利益问题,电视内容公益化的属性。不管是IPTV,还是数字电视,都是一个问题。我觉得像IPTV或者互动电视,它能开启电视的一个价值,你可以通过把你的内容更好的对用户群众进行细分,不是在现在直播频道的基础说,而是点播。就像杨教授所说的,可能通过挖掘用户的需求,为他推送他所喜爱的节目,而达到收费的目的。
其实我觉得中国的IPTV或者互动电视的产业链中,缺少的是频道运营商的角色。现在所有的电视内容,更多的是以运营商为主。但是对于真正的下面几百万的用户,他的需求是什么?是一个众口难调的问题,同时也是随时根据市场进展随时调整。光凭一家大的运营商,很难满足这么多用户的需求。
另外我还想谈一下,包括IPTV和互动电视,他们有一个问题,在直播内容上在走一个误区。你既然要让用户付费,就必须把这个东西推出和传统有线电视不一样的。但现在给用户的感觉,在里面看到的同样是几十套的节目,都是最基本的基本包。这样用户怎么认为你的电视内容或者你推出的一些直播内容的价值呢?上面你要推的直播内容,应该退的是质量,而不是数量,就像你动不动推60套节目,但真正看的用户有多少,用户真正看的是央视本地台。
主持人(汪海天):国内比较有代表性的一个是上海百视通的模式,另外是华数的模式,做的都非常不错。到底最后IPTV能够靠什么盈利?我听了半天,感觉是问题大于优势,不管是内容,还是网络。在这种情况下,今年算是美国有线电视的60周年,广播出版社再次再版了美国有线电视50年,1998年主办的一本书,今年再版。看了一下感觉美国有线电视的发展过程,其实也是很艰辛的,从1948年开始有有线电视,当时有线电视的发展也许多内容,就是把地面电视转播了,开始收费,当然收的是服务费,而不是内容费。直到1975年,家庭影院频道才开始盈利,也是过了30多年才达到这样的水平。作为中国的IPTV,IPTV首先给我们能带来的是服务。以前电视都是限行播出的,IPTV其实是服务质量的质的转变,可以让电视等你了。你的时间决定了电视播放的时间。这种服务的前提下,我刚才提出中国的付费电视之路,有没有可能从IPTV开始。中国新的电视之路是不是会跟美国的有线电视付费发展之路类似。
主持人(汪海天):杨秘书长和李总这边都是站在 电信运营商角度来讲这个问题,乔总有什么不同呢?我的问题说白一点,是乔总华数公司都是在广电网说做,百视通是在 电信网上做业务,你们之间的优劣在哪儿?
乔小燕:由于我不是专家杨秘书长说的我没有一下理解。本身的 宽带网也是 IP,我们在浙江省也有很多 网络下行做的互动电视,在我的业务上是无差异的。
从产品的角度,我认为广电有优势。我们当然比 IPTV要强,直播的频道比它要强。IPTV所实现的功能,包括 增值业务功能、游戏功能等等,目前来说更加完备。在我们推广的过程中更加顺畅,不会像IPTV碰到很多3568没有,本地频道没有,各种各样阻碍性的问题。包括比如说高清,我们可以高清直播、高清点播一起下,IPTV很难做到。我只是从业务的角度理解,而且高清也就是在517发布的,517正好是中国的哀悼日,我们改成了519。为什么在这一天,就是为了和高清竞争,可以在我们的网络上承载。我认为这是广电的优势,由于国家政策的保护,相当长时间之内都是优势。
我们的劣势也很按照明显,就是营销的渠道。我们的渠道比电信的渠道弱很多,市场化程度比电信的市场化程度弱很多。这是我们的劣势。有时我们自己拿自己开玩笑,说我们是法轮功, 主要是对这个产业的痴迷。我们要不停的告诉人家说这个产业是有前景的,虽然目前我们面临多问题。在合作过程中,我们不仅提供内容,包括营业厅的促销员都是我们派的,帮助进行营销的推广。确实在营销上我看到电信有点害怕。
刚才说IPTV的盈利模式,收入模式不用说了, VOD、游戏多少可以收费的,而且它是个性化的,可以满足个性化的需求。它肯定是有收入模式的,无非是成本摊销的问题。我还是主张联合发展,内容上联合发展,网络改造上借助目前联合比较,尽量降低初期投入的成本,业务的模式和市场的需求有很多的数据可以表明,每天的开机率。商业模型本身从我们实践的角度,目前还不是价格最敏感的阶段,10%到20%的人不是价格敏感型,而是内容敏感型,就是他的连度有没有,从被动看电视到主动看电视。
李川:我们也这样认为。长远来看,互动电视和IPTV各有各的优势,这是永远存在的。并不是说取代另一个,为什么两个长的比较像,这边IPTV里几十个上星的节目可以不要了,反正用户也不感兴趣。反方向来说,其他方面我们还没有做好。后面的东西会不断增强的,发展会蛮快,但毕竟有一个过程。
虽然中国宽带用户已经有7000到8000万,但中国带宽不够宽,从清晰度来讲,有线网肯定要好,而且它本来就是给广播用的。我们也认为在有线上更合理。当然以后大家都是100兆的 光纤到户,但中国要花很长的时间。
我们认为两个服务对象不一样,是互补的关系。从市场的大小来讲,肯定有线的互动电视比IPTV大很多。一方面是国家政策的支持,还有政府行为。像IPTV基本上是靠产业的自主行为里做。另外我们针对的客户只是中高端,也没有必要去把IPTV重复投资,做普遍性的服务。
杨崑:我不完全赞同,就是市场总量上。IPTV有一个更大的市场,行业,大量的行业,工农业生产,这将是我们下一步用同样的产品、同样的技术、同样的网络去服务更大的市场。如果两个市场一起来,我相信IPTV将来的市场今天的200万连将来的零头都不够。
我认为IPTV和互动电视之间是同质化的,IPTV和 数字电视之间存在一些互补的关系,但未来和互动电视之间肯定是竞争的关系。大家都是在做市场,如果一个家里是互动电视,我相信这个运营商会把他的第二台电视用互动电视弥补掉,而不会把IPTV放进去,因为这两者业务是一样的。而不像数字电视,一个是广播,另一个是有差异化的服务。刚才的话题比较概念化,畅谈的内容比较多,下面我提一个问题,请杨景老师简单的描述一下。10年前 微软就提出维纳斯计划, 互联网电视,电视跟互联网到现在为止还是扯的不是特别清的关系,到底互联网会怎么样电视了,不知道。前几天正好有一个发布会, TCL和因特尔一起发布了芯片,请杨老师简单的说一下,3100到底是什么神秘的东西?
杨景:因特尔想通过3100干什么,或者说已经做了什么,正准备做什么,这个做法对我们有真正启示?我相信3100芯片,大家上网一查,它所有的指标、性能都很清楚,应该讲是功能很强大的芯片。因特尔用它做真正?我们知道因特尔过去做什么,做通用的CPU。大家过去认为这个产业是扁平化的,他认为CPU是个独立的产业,是通用的,只要一款一款不断的更新,你们将来的PC机、 手机,是用CPU的地方,都用我们因特尔。过去10多年来,随着产业的发展,产业在细分。但最近因特尔改变了观点,它在做适合于某种需要专门做的芯片。这一款芯片叫媒介处理器,这个SOC是做什么的?设计的时候说了,是为了支持通过互联网和宽带网提供和提供视频,不管视频来自于互联网,还是来自于 有线电视网,通过视频和互联网的服务去进行 整合,服务都是在互联网上的。展现在电视机上。服务是个具体的抽象概念,针对 雅虎去开发的一个专门的芯片。做了雅虎的TV,就在电视机的屏幕上任意开出一块,所有做互联网的人都知道,比如说搜到一个 博客网站,上面可以有很多模块,我可以在上面任意添加。这是典型的 Web2.0技术,这个技术做进去之后,上面相当于包含很多小窗口,小窗口都可以服务。你在看电视的同时,我可以更新很多股票的信息。我可以放上广告,更有甚者可以用电视信号去触发互联网的接入。也就是说,我现在正在放体育比赛的时候,同时就可以自动到网络上找,把体育比赛的信息取下来。比如说大家都知道最近很流行的《梅兰芳》,我们在电视台访谈的时候,可以做一个梅兰芳妻子的书的信息,也可以卖票。把离你家最近的电影院播放的时间表轮流去走。只不过过去的技术是电视台做的,是放给所有人看的,现在你的界面、内容都可以定制,而且放的内容是关联的。把几家绑在一起了,第一是绑在雅虎上,第二放在 机顶盒里,第三雅虎又跟电信运营商绑在一起。因此解决了电视服务和互联网的服务怎么 融合的问题,它真正可以支持实现IPTV。不要划地为牢,我就是IPTV,我就是互动电视,我就是互联网电视,我们讲 三网融合,就这样一款芯片,搭了一个垂直的桥梁。雅虎上面有平台,跟 Facebook是一样的,任何人可以在上面开发服务。杨秘书长讲到,IPTV技术往前发展,发展成为互动媒体的时候,它的展现的界面当然应该是高清的,高质量内容,更重要的是可以把很多的服务关联在一起。过去服务在机顶盒上关联在一起困难是很大的,因为 服务器不够,现在因特尔做了一个垂直整合,在中国找到了TCL。没有去找中国的雅虎,因为它发现需要做廉价的机顶盒。还是利用中国的出口优势,生产机顶盒。所以说我不认为TCL加入了这个东西,代表着微软要向中国推广维纳斯机构,只是在全球构造了一个产业模式,这个产业模式就是纵向的整合。过去的水平化,我们经常在电信里面讲说网页分离,广电讲台网分离,都是扁平化,扁平化走到尽头以后,必须要做垂直化。这种垂直化不是垄断,而是协同,用自己的关键技术,找到自己的点。反过来说,因特尔的做法对我们有什么启示?第一,不要划地为牢,不要把自己放在我就是广电节目源的发行商,一定要做互动媒体。第二,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去做垂直整合。也就是说,我们要把思路发展放在发展互动媒体上,而且因特尔给我们很好的启示。但中国它没有找到 百度、搜狐、新浪做合作伙伴,很简单,因为雅虎有有雅虎TV,新浪和搜狐的TV频道能够去支持它吗,它认为达不到它的商业模式,也可能谈判有些差异。反过来说对我们就是极大的机会,我们有没有可能利用它类似的技术,因为它是SOC,现在中国大力发展高新技术是芯片产业,我们发展自己的软件技术,去垂直整合这个产业,找到最好的互联网服务商,找到最好的互联网上信息服务商,找到最好的内容和发射渠道,和互联 网关联起来。我相信因特尔给我们最大的启示就是我们这个产业怎么往前走。
主持人(汪海天):杨老师再一次说明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新媒体也需要科技的发展。
从侯老师旁观者的角度上看,中国做IPTV和互动电视问题和机会各自在哪儿?还请侯老师简单的说一下,12月4号科技部和广电总局钓鱼台刚签署了下一代广播网的合作协议,侯老师觉得NGB对IPTV有什么触动。
侯自强:大家讲了很多,我觉得今天的IPTV本来在一个开放的互联网上可以发展的,但是由把它回到了传统的电视媒体模式来做。这就是它今天做不好的根源。刚才杨秘书长讲了很多优势,那个在今天IPTV的思维下是做不出来的,必须回到互联网开放平台上,才会有广阔天地。我们的IPTV是在IP网上驱动的传统电视,我的体会这是悲剧的根源,它要动却没动起来,我看着就难受。
不论是IPTV,还是数字电视,为了省钱弄的起点太低,看着比模拟差,模拟好的时候,比它清楚。编码压的很低,怎么能吸引人。刚才讲差异化服务,我就是一条,一看高清我的眼睛一亮,我就喜欢它,看了高清我就不看标清楚,尤其不要看今天的数字电视和IPTV。我怎么让他愿意付钱呢,你要让人花钱,就要让他心动。现在不温不火是耽误事儿的。
看完下一代广播网我是一头雾水。下一代广播网是什么概念,它是光纤到户,全程点播,我可以在北京点播上海的节目。加了一个组播和广播,这个东西在商业运营上是看不出运营可能性的,这个事是推不起来的。
主持人(汪海天):由于时间关系,不得不终端很热烈的对话。最后请每个人说一句话,对于1号文和 电信重组下 IPTV的各族看法。
张彦翔:我觉得1号文应该是 数字电视的尚方宝剑,它也是在推动。1号文是给互动电视提了醒,包括在税收的政策上做一些自负盈亏的方式。电信重组,对于IPTV来说,这是它的一个利好消息。因为三个 运营商都在做全业务运营,既然要做 固网,把 宽带提升,凭什么让用户放弃1兆、2兆,你必须给用户一个掏钱的理由。
乔小燕:新的发展趋势下,联合发展多业务、多产品、 多媒体的业务,提高广电 网络的市场能力,提高整体的综合竞争能力。谢谢。
杨崑:我同意刚才张彦翔先生的话,数字电视跟IPTV直接关系并不大,而运营商重组短时间内对IPTV有波动性的影响,长时间来看,没有影响IPTV的发展趋势。很简单,当年电信提IPTV,就是因为传统的数字电视已经走到了发展途径,要找突破口。即使重组完了,手里抓的还是转动应用。所以波动不会影响IPTV大的发展前景。今天,确实跟各方面的专家有一些好的交流,上一场一位专家的话我觉得是实践出真知,最终几年后我们看到的IPTV绝对不是今天看到的直播、点播,但这需要时间来验证。
杨景:我想用六个字概括我的讲话。第一是竞争。电信重组以后是全业务,竞争是市场上必然的现象,想垄断也是不了的。二是开放,在竞争的环境下,要想争取自己的竞争优势,依靠的是开放的心态,开放的心态、开放的技术、开放的平台,才能够有可能在竞争中取胜。仅仅开放能不能成功,还不能成功,我刚才讲到因特尔经验的时候, iPhone经验的时候就是协同,谁能够垂直 整合一条优化一条产业链,谁就能够在开放的竞争环境下获得自己的竞争优势。可以说是竞争、开放和协同。
侯自强:我觉得发展IPTV要有新思维,推倒围墙,走向开放的 互联网,面向新媒体。而广播电视同样面临一个从传统媒体到新媒体演化的趋势。合起来是应该两家共同发展新媒体。
李川:1号文不管对有线来讲,还是对IPTV来讲,都是一个利好的事情。大方向已经定下来了,大家都是往这方面去努力。从IPTV来讲,大家做起来也都比较心平气和。不像先几年那么急躁。从有线网络兄弟来讲,实际上也没有那么可怕。对于有线的数字化是个促进,另一方面确实是共存的关系。因为做IPTV,基本上没有一户用户是因为有 IP电视把有线网给拆了,所以这是长期共存、互相促进、竞合的关系。
主持人(汪海天):横看成岭侧成峰,屁股决定脑袋。我看1号文就不一样,1号文化还有一点非常明确,鼓励广电行业进行投融资,所以我们明天还有一个投融资的比们论坛。感谢大家参与IPTV对话。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