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人:章之俭,广电总局科技委原高级顾问
章之俭,广电行业深受尊敬的一名老科技工作者。
1952年,年仅22岁的他进入了当时的中央广播事业局,到如今,古稀之年的他仍然对广播电视的发展洞若观火。半个多世纪中,他曾经参加黑白电视广播和彩色电视广播的研制与建立,在全国科技大会上获先进个人奖;曾经担任过新建彩色电视中心建设处副主任,广电部副总工、科技司司长。
从黑白电视、到彩色电视、再到标清、高清电视,可以说,章老亲自参与广电行业的科技发展进程、亲眼目睹了这一电视时代的技术变迁。他,不但见证了改革开放30年的变迁,更是中国广播电视发展的见证人,一个和中国的广播电视事业一起走过的人。在他眼中,中国的广播电视事不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正在酝酿着机会,中国将再次迎来广播电视的大发展。
中国电视广播50年:自力更生,从无到有
刚成立的新中国广播电视基础是十分薄弱的,只是接收了国民党留下的乱摊子,根本就没有广播电视工业。新中国百废待兴,广播电视更是如此。
1952年,年轻的章之俭被分配到北京,当时的广播条件十分落后,只有两套广播节目,最远的覆盖范围也只是北京周边的河北,根本没有电视广播。时任广播电视事业局局长的梅益决定先派人学习国外的电视技术。于是,1952年刚到北京的章之俭就和其他十几个人一起被派往当时的社会主义国家捷克去学习电视技术。
1956年,章之俭等人学成回国,当时国内有两种发展电视广播的方案,一是通过苏联的帮助建立电视台,并由其提供全套设备;二是通过学习回来的人自己研发,自力更生,一切都靠自己来。显然,当时的梅益选择了后者。现在回想起来,章老认为这种“自力更生”的决策是“十分英明”的。
在接下来的两年时间了,中国第一批广电人通过旋紧刻苦钻研与为国争光的精神,完成了电视广播一系列设备的研发与生产,从而保证了195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前身)的正式开播,宣告中国人也有了自己的电视台。10月1日,上海电视台开播,1959年,大的省市也建立了自己的电视台。中国的电视事业开始成长。
章老说,电视草创初期,一切都靠自己来,培养了一批技术骨干,这些人日后成为了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同时,也培养了一批生产企业与广播电视设备厂商,为新中国的广播电视工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比如北广就是那时候发展起来的。
在改革开放之前,电视台用的设备都是国产的,章老说,“那会带外宾参观电视电视台,让他们看到清一色的国产设备,真的很骄傲”。
通过自力更生,中国的广播电视终于从无到有,慢慢地发展起来了。
改革开放30年:广播电视进入新阶段
中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大发展,还是得益于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解决了从无到有的问题,改革开放则解决了广播电视大发展的问题。章老不讳言的指出,改革开放对中国的广播电视工业产业了很大的影响。他将这种影响分为了两个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国内广播电视工业的低沉期,这一个时间段大约是从改革开放开始至20世纪末,大概占了20年的时间。
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广播电视工业,无论是技术水平还是工业水平都很低,与国外产品相比根本没有竞争力。于是,随着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国外的广播电视产品涌入中国,涌入到各电视台中,国内市场很快被国外产品所占领,这对当时的广播电视工业绝对是一个不小的打击。章老说,“那会再带领外宾参观电视台,差不多都是进口设备,感觉很尴尬。”当时,包括章老在内的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要进行改革开放,我们自己的设备不也很好吗?
改革开放的作用不仅仅是引进国外的产品,更引进国产的技术,让中国变得开放,而不再是闭关自守。改革开放使中国的电视工业遇到暂时打击的同时,也让中国的广播电视人开拓了眼界,认识到了自身的不足。章老说,“以前总觉得自己的设备很不错。有一次参加一个广交会,看到德国的电视设备,才知道什么是世界水平,他们的彩色电视设备才是真的好,无论色彩还是其他,都是国内设备没法比的。”
认识到不足,不甘落后的中国人变压力为动力,再次奋起直追,缔造中国广播电视业的辉煌。
第二阶段:数字电视广播时代造就辉煌
20世纪90年代,经过中国广播电视企业的一段蛰伏与努力,也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中国的广播电视迎来了发展的高峰期。
数字化是全世界范围内一场深刻的技术革命。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扩大广播电视覆盖范围;发展数字广播影视;确保安全播出”。进入21世纪,中国的广播电视迎来了发展的新机遇。而中国的广播电视也抓住了这一机遇,在技术标准和产品方面都走到了世界的前列。目前中国拥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标准的有:地面数字电视传输标准、卫星电视广播标准、第二代信源编解码标准(AVS)和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标准(CMMB),这些不仅在产品上、技术上都领先于国际水平,而且还获得了国际的认可。章老总结说,目前中国的广播电视在几个方面拥有主动权和主导权,可带领中国的广播电视事业位于世界领先的行列。而这一阶段的广播电视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有线数字电视。目前全国整体平移加快,在突破了4000万户以上,有线数字电视的发展将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技术、产品、企业都将跟随数字电视进程大大加快发展的步伐。
二是地面数字电视。目前,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地面数字电视标准已经颁布,各项准备工作正在抓紧之实施,各地也在试播,预计明后年将有比较大的发展。
三是直播卫星。随着“中星九号”直播卫星的成功发射,它对解决我国农村边远地区听广播看电视难的问题,广播电视覆盖率将大大提升,这也有益于卫星数字电视的普及与发展。
四是高清电视的发展。高清电视是要求图像质量向更高水平发展。目前,全国已经开播了多套高清付费频道,而随着奥运会高清频道的开播,人们在体验过高清以后,将越来越重视视听体验,未来的高清电视前景不可限量。
五是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CMMB)。CMMB是一种全新的传播方式,它弥补了传统广播电视接收的不足,让广播电视真正随身“动”起来。据统计,奥运开幕之前,CMMB已经基本完成了产业链的建设,几十家企业已经生产出了手机类、PDA、MP4、USB电视棒、车载电视等几十款CMMB接收终端,部分接收终端产品已上市销售。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CMMB移动电视全程服务了奥运会,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北京奥运会结束后,广电总局已开始第二阶段CMMB规模建网试验计划,二期建网完成后,CMMB将覆盖全国137 个重要城市,目前广电总局准备加快进度在今年年底前完成初步建网工作。据预测,至2009年底,CMMB用户将达到100万;2010底,用户规模则可以达到5000万。所有的这一切,都在为中国的广播电视事业再次腾飞积蓄力量,广播电视新一轮的大发展为时不远。
在这一蓬勃发展阶段,无论技术还是产品,都涌现出了一批产业担当起广播电视民族工业发展的重任,如中科大洋、捷成世纪、北广电子、天柏等一系列的中国厂商。而今,电视台的产品80%以上又都是国产设备,章老说:“国内市场又回到我们的手中。”这是所有国内企业的骄傲。
金融危机:是挑战更是机遇
2008年,从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突然席卷全球市场。各国政府纷纷出台扶持政策进行救市。这也使中国的出口大受影响,人们纷纷将眼光转向国内市场。章老认为这是中国广播电视发展的又一良机。当前,中国的广播电视事业无论是从技术水平上还是产品质量上,都已经接近或是超过国际水平,中国的产品完全可以满足国内的需求。章老认为,鉴于目前的形势,各个部门抓住机会,协调一致,共同制定相关的政策完全可以实现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再一次腾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