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美国大选创下了投票人数新高,这绝非偶然,一个重要原因是奥巴马和麦凯恩两人,尤其是奥巴马有效地利用 网络等现代化拉票方式,吸引“不关注政治”的年轻选民等群体投票。一个佐证是,在全球有名的社交网站 Facebook(“脸谱”)上面,奥巴马“阵营”的粉丝数量长期高居榜首。
如果政治家是为了争取更多草根和年轻人的群体,他可能会采取的形象策略就是那部分人群喜好的“年轻、时尚、创新、突破”的形象策略,而新媒体是最佳的选择!
奥巴马利用互联网工具竞选的措施包括:
(1)奥巴马创办自己的官方网站, 整合网上宣传工具,宣传竞选理念:ChangeWeNeed
奥巴马在竞选总统之初就建立了个人网站,在网站上奥巴马向支持他的民众全方位展示自己,展示他的政治理念,展示他的经历,展示他若当选总统后会给美国人民带来哪些福祉,展示他当选后的内政外交政策。奥巴马个人网站上主要的板块有:奥巴马 博客(ObamaBlog)、奥巴马新闻(ObamaNews)、奥巴马大事记(ObamaEvents)、奥巴马地图(ObamaMap)、奥巴马商店(ObamaStore)、奥巴马电视(BarackTV)、奥巴马全追踪(ObamaEverywhere)等。奥巴马博客是他本人为竞选总统开设的个人博客,展示奥巴马的才华和理念,便于与选民交流沟通。奥巴马新闻和奥巴马大事记全面展现奥巴马及奥巴马竞选的新闻事件。奥巴马地图展示他为竞选总统在美国各地奔走的足迹。奥巴马商店销售各种奥巴马的签名书籍、玩偶、旗帜、徽章、T-Shirt等。奥巴马电视则是展示他的竞选演说视频(Youtube)。奥巴马全追踪则是提供奥巴马在美国知名社交网站上的所有个人页面,包括Facebook、 MySpace、Youtube、Flickr、Digg、Twitter、LinkedIn等等。
虽然,麦凯恩也也有自己的个人网站,但在互动性和简洁性上远逊于奥巴马。
(2)在美国知名社交、视频、图片分享等 web2.0网站上争取支持者
在奥巴马的个人网站上,我们已经知道奥巴马在美国知名的社交网站上都建立了个人主页,如Digg、Facebook、Twitter、MySpace、Youtube、Flickr等。
据最新数据,奥巴马在Digg上的主页PR为6,在Youtube上为7,在Twitter上为7……
据权威调查,在数百万具选举资格的MySpace用户中,60%支持奥巴马。同时,仅34%的MySpace使用者表示可能投给共和党总统候选人麦凯恩,这项民调的误差值为3%。
麦凯恩在Facebook中赢得了572,009个支持者,但奥巴马却有2,071,473个支持者;奥巴马的YouTube有100,000个订阅者,他的视屏被浏览过1710万次。而麦凯恩只有24,000个订阅者和1110万次;
奥巴马竞选阵营说,用户可登录苹果公司购物网站AppStore,获得奥巴马08官方版iPhone应用软件。软件提供一系列与奥巴马相关的信息,包括他对诸多议题的立场、竞选宣传照片和视频以及选战新闻。奥巴马支持者能借助这一软件找到附近的奥巴马办公室或助选盟友。用户按下软件界面中一个标为“捐款”的绿色按钮,还能便捷地向奥巴马阵营竞选活动捐款。
根据网络广告数据,奥巴马超过一半的网络预算投放到 Google搜索引擎广告上,其次是Yahoo。如此高度重视搜索引擎广告,这与两大搜索引擎在美国的使用普及率息息相关。Centro则是位于芝加哥的投放区域展示性广告的公司,有助于针对各个区域重点宣传;此外,新闻媒体、 web2.0社会化网络媒体也对奥巴马竞选的网络营销预算各有斩获。
此外,奥巴马还在著名网络游戏公司EA的《火爆狂飙:天堂》、《麦登橄榄球09》、《云斯顿赛车09》、《冰球09》、《滑板》等Xbox360游戏中投放竞选广告,意在争取年轻选民。
奥巴马拉拢了 Facebook的创始人之一的ChrisHughes,在他的协助下创办了小型的募捐网站MyBo。MyBo目前已经吸引了90万名用户。截止到2008年4月,奥巴马通过互联网成功募集了1.22亿美元资金,远多于麦凯恩的2700万美元。
(6)利用互联网进行炒作,并反击网上负面新闻
2007年Youtube最热门视频中就有BarelyPolitical制作的“奥巴马女孩”,描述了一位年轻的美女歌手表达自己对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巴拉克?奥巴马(BarackObama)的热爱。“奥巴马女孩”在YouTube的浏览次数超过400万次,并且很多次出现在电视新闻和访谈节目中。可以说,“奥巴马女孩”为奥巴马获得人气立下了大功。
奥巴马的获胜,充分说明了新媒体的影响力,美国多家媒体则惊呼奥巴马是个web2.0时代的互联网营销大师。Google公司CEO施密特也在两年前预言:“能够发挥互联网全部潜力的候选人,将会在下一次总统大选中脱颖而出。”《纽约日报》也发表评论称:“2008年,决定总统大选结果的关键因素不是谁更懂政治,而是谁更懂网络。”
2、加强广播电视等新媒体建设
这十多年来,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从无到有,从弱小到壮大,从边缘到主流,成为构建我国新闻传播格局的一股极为重要的力量。新兴媒体对我国经济、文化、社会和政治生活的介入程度越来越深,在营造社会舆论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新兴媒体在聚集民意、了解民情、汇聚民智、弘扬正义、彰显民族精神等方面发挥的作用已经可以和传统媒体相提并论,并表现出自身独特的优势。
新媒体对广播电视来说是机遇也是一种挑战,因此全行业都要解放思想、把握潮流,一定不能闭目塞听、固步自封,要积极应用新媒体和新技术,而不是像现在那样,满足于传统业态,而把新媒体的发展权让位于IT行业、通讯公司,这就会使广电业边缘化。
广播电视主 流媒体要加大对新媒体的投入力度,充分发挥新媒体在引导舆论方面的重要作用。新兴媒体作为新的传播工具,本身是中性的,如何兴其利、避其害,在塑造良好舆论、引导社会舆论方面如何发挥作用值得深入研究。
(1)加强主流新闻网站建设
增强新兴媒体的舆论引导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主流新闻网站建设,不断扩大主流新闻网站在读者中的影响力。中央新闻单位、各省区市建立的主流新闻网站是我国 网络媒体的主力军,中央和各级政府为此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以人民网、新华网、央视网等为代表的主流新闻网站也不断开拓创新,成为有巨大影响的新闻网站,为我国新兴媒体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但是,就目前新兴媒体的整体格局而言,主流新闻网站在某些方面还暂时落后于商业新闻网站。比如,从PV(页面浏览量)和UV(单一地址用户数)情况看,主流新闻网站在读者数量和用户影响力等指标上还不如商业新闻网站。在当前网络新闻传播结构中,还存在“主流新闻网站——商业新闻网站——网民”的二级传播现象,其中商业新闻网站主要扮演直接面对网民的终端媒体的角色。于是,网络新闻界就构成这种基本图景:主流新闻网站提供绝大部分的新闻,商业新闻网站的绝大部分新闻也是来自主流新闻网站,但绝大部分网民却到商业新闻网站浏览新闻。网络新闻业界“草-羊-狼”的比喻,就是对这个现象的生动描述。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原因是多方面的。表面上看,商业新闻网站更加贴近网民,更好地把握住了受众的需要,在页面设计、编辑加工、用户体验等方面走在前面,从而更好地适应了网民的需求。但更重要的是主流新闻网站和商业新闻网站在运营机制、人员机制等方面存在差异,这才是深层原因。所以,主流新闻网站需要在机制和体制上不断创新,提高业务水平,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充分利用新闻采访权,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和表达权,从而不断提升自己在终端市场中的份额,扩大自己在读者中的影响力。
(2)利用新的网络应用形式
增强新兴媒体的舆论引导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利用好网络论坛等新的网络应用形式。网络论坛特别发达是我国独有的现象,这与我国新闻传播总体结构有一定关系。欧美发达国家的网络论坛没有我国繁荣,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大国也没有发达的论坛文化。而强国论坛、天涯社区等论坛和社区,在我国网民中拥有巨大的影响力。
网络论坛是满足人民群众的知情权、表达权的重要渠道,也是了解民意、汇聚民智的重要渠道。6月20日,胡锦涛总书记还专门通过人民网强国论坛与网友交流。网络论坛是网络舆论生成和演化的主要场所,与传统舆论相比,网络舆论有自己独特的规律,我们需要充分发挥网络论坛的积极正面作用,避免消极负面作用。我们欣喜地看到,网络上已经出现人民网强国论坛等一大批有影响的论坛和社区,“在凝聚强大精神力量方面,在营造健康向上、丰富生动的主流舆论方面,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我们有理由相信,在胡锦涛总书记讲话精神指引下,会涌现出更多贴近人民群众,保证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的网络论坛。
(3)要加强网络舆论引导,准确反映人民意愿,表达人民心声
要充分发挥 互联网的互动功能,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与网民沟通,了解干部群众的所思所想,对一些热点﹑难点问题,要做好引导和舆论监督。
有针对性地解答干部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做到解疑释惑。热点的引导应做到:题目要选好,报道要正确,引导要得体,方法要多样,结论要明确,给人以教育和启迪。舆论监督,要以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从人民和国家的根本利益出发,坚持真理,坚持两点论,出于公心,着眼于改进工作,解决问题,增进团结,维护稳定。
(4)要加强新兴媒体的队伍建设
新兴媒体事业能否健康发展,关键在于建设一支过硬的 互联网新闻宣传队伍。为此,在队伍建设中要讲政治,在政治问题上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要有坚定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鉴别力﹑政治敏锐性。要提高道德修养,要有敬业﹑创业精神,遵守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通过队伍建设,使新兴媒体新闻工作者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在互联网的新闻宣传中不断提高政治敏感性和政治鉴别力,始终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把好舆论导向关,做好党的新闻宣传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