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额资金投入和微薄的收入回报之间的失衡正成为“无线城市”发展的拦路虎,H3C认为,以 运营商为建设主体,实现由热点过渡到热区最终发展到无线城市的建设方式,既能解决运营商无线城市建设早期的资金投入,也能解决无线城市运营、管理和和维护等难题。
就在“无线城市”建设如火如荼之际,国际上一些“无线城市” 网络运营商纷纷出现经济危机,有的甚至宣布终止“无线城市”建设,这给“无线城市”的发展前途蒙上了一丝阴影。巨额的资金投入和微薄的收入回报之间无法达成平衡,正成为“无线城市”发展的拦路虎。
迷局之路
“无线城市”在一些地区的失败,并不纯粹是技术上的失败,而主要是运营模式的失败。从“无线城市”的建设模式来看,主流投资的渠道有三种方式:第一种是政府投资并运营“无线城市”,第二种是由政府投资,靠运营商来运营“无线城市”,第三种是由运营商来投资并运营“无线城市”。
第一种方式虽然可以解决前期的投资,但是后续“无线城市”的运营、管理和维护是非常困难的,尤其是由没有网络运维经验的政府来维护这个网络,困难重重。第二种方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方式,主要由于建设无线城市的投资规模非常大,不排除政府为了市政、交通、政务等 信息化需求考虑,可能会进行前期投资,但是后续网络的升级、运维等还是需要一些资金和人力的投入,这种方式建设“无线城市”后期权责不明朗。第三种方式可以解决“无线城市”的运营、管理和维护,毕竟运营商有大规模网络的管理和维护经验,但是这个方式来建设“无线城市”,前期的投资规模非常大,运营商一般没有这么多资金来建设“无线城市”,再说即使运营商有足够的资金来投入,后期如何收回投资也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
依照目前全球“无线城市”的建设看来,基本上没有看到运营比较良好而且能在较短时间内能收回投资的。EarthLink(艾斯林克)、MetroFi(迈切尔费)等知名无线运营商都因无法承受巨大的资金压力而放弃了“无线城市”计划。
热点、热区到无线城市
是应该继续寻找合适的运营模式来发展这种“有前途”的网络,还是直接宣判“无线城市”的死刑?显然,这是投资者面临的艰难选择。
H3C参与了全国30多个无线城市项目,“无线城市”的建设主体以运营商为宜,建设方式由热点过渡到热区,最终发展到无线城市。这种方式一方面能解决运营商无线城市建设早期的资金投入,另一方面又能解决无线城市运营、管理和维护的难题,使得无线城市建设能稳步发展,取得很好的投资回报和良好的社会效益。
在无线城市建设的初期,运营商可以选择一些商务性价比高的地点,比如机场、酒店、学校、商务区、咖啡馆等,将这些地点建设成无线 WLAN无线热点,当然政府为了信息化的发展可以提供一些资金协助运营商的发展。通过选择一些这样的热点,其投资规模不大,运营商能承担这样的费用,而且这些地方商务性价比高,使用无线网络的人员比较多,很快能收回投资成本。
随着热点建设的规模越来越大,使用无线的用户越来越多,运营商的投资收益也越来越好,此时可以通过过去建设无线网络的收益来建设新的无线网络,实现以旧的无线网络“养”新建的无线网络,这样可以扩展无线热点到无线热区,最终将这些热点联成热区。此外,运营商也可以通过早期的收益继续投资建设一些无线热区,比如高档小区、软件园、开发区等,进一步完善无线网络的覆盖。
通过热点的成熟运营和热区的不断建设, 运营商的投资收益比越来越高,建设无线热区的驱动力也越来越强,最后由无线热区自然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无线城市,实现了由热点到热区,最终顺利地完成无线城市的建设。
实际上,目前H3C在无线城市中部署的AP已近40000个,许多城市按照热点、热区到无线城市的理念在建设无线城市,而且部分城市已经实现了局部无线 网络覆盖目标。
FAT AP到FIT AP
通过热点、热区到无线城市这样的方式来建设,一方面非常轻松地解决了前期资金的投入问题,另一个方面充分利用运营商善于运营、管理和维护的优势。
在无线城市建设热点的初期,运营商可以采用FAT AP的方式来建设热点。此时网络规模比较小,相关的认证终结、动态密钥的产生、 漫游切换都在AP本身实现。虽然AP负担较重,但是大大减小投资规模,而且通过这样的部署方式能较快收回前期投资。
随着无线城市热区的建设,网络规模也越来越大,导致需要的AP数量大为增加。如果使用FAT AP,已经无法满足网络建设的规模要求。此时最好的方式使用FIT AP模式来建设无线网络,将认证终结、动态密钥的产生、漫游切换都集中到无线控制器上来实现,减轻了AP负担;而且通过无线控制器对AP的管理,在规模越大的网络上管理越简单。同时由于增加了无线控制器作为中央管理控制设备,可以在此基础上方便地扩展丰富的业务功能,比如无线安全、发射功率调整、无线信道切换、非法AP的检测等。
在由热点到热区的发展过程中,为了进一步降低运营商的建设成本,热点时期的FAT AP要能通过软件调整,自动平滑升级到FIT AP。这样既能保护前期投资,又能避免运营商重复投资。
随着无线建设的进一步发展,无线热区变成了无线城市,此时可运营、可管理、可维护成为运营商网络建设必不可少的条件,此时需要专业化的无线网络管理和维护功能,比如 SNMP、TR069网络管理、无线网管软件等,才能满足无线城市的运维要求。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企业 网关的部署都要求具备 WiFi功能,目的是使企业员工方便接入企业内网并通过网关实现与外网的互联。而 WLAN与企业网关这两个看似不相关的业务,却蕴含着巨大的“1+1>2”的效应。如果运营商在利用企业网关为企业提供综合信息服务的同时,通过其自带的WiFi功能将其虚拟为一台独立的AP设备,在企业比较密集的写字楼等场所,通过企业网关和热点AP的综合部署形成一个完整的热点WiFi覆盖,并可将其进一步发展成热区覆盖甚至无线WiFi城市覆盖。在具体业务推广模式上运营商可以为提供公众WiFi接入业务的企业网关用户给予一定套餐上的优惠,实现一个“1+1>2”的双赢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