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弹指一挥间,2008年,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30个春秋,而我们的电信行业也伴随着改革开放历练和成长,回首30年的发展历程,UT斯达康公司首席科学家、主任结构师杨景先生不无感慨。
“在粉碎四人帮之后,中国的电信行业提出了‘邮电四化’的口号。”杨景说,“也就是传输载波化、交换电子化、电报传真化和邮递摩托化。可以说这是一个技术替代的过程,不过,电信业也从此进入到了一个新的时代。”
工业和信息化部的相关统计显示,在2007年,我国电信行业投资额比1978年增加了900多倍;固定电话用户数达到了改革开放之初的190倍;伴随着1987年我国第一个TACS模拟蜂窝移动电话系统在广东建立并投入使用,移动通信在中国正式拉开了帷幕,而2008年8月6.16亿户的移动电话用户数已经超过了1987年3000户的20万倍。
实实在在的数据呈现了我们国家电信行业30年来的发展,在这30年中,很多事件都应该被载入电信发展的史册,而在杨景看来,有四件事是尤为重要的。“首先就是互联网的出现,它彻底改变了整个电信业的生态环境。互联网的出现引起了很多相关问题,它带来了大家对未来电信行业发展的想象。”
杨景认为在改革开放的30年中,第二大事件就是中国电信业的改革和不断重组,1994年中国联通的成立,2000年,中国移动从中国电信中分离,一个有限制的竞争格局形成,而时至今日,中国的电信改革还在摸索当中。
正如上所述,在今年5月底,工业和信息化部发起了新一轮电信改革,原有六家电信运营商合并为三家全业务电信运营商,不过,这种局面能维持多久,任何人都无从预测,所以说中国的电信企业和产业形态一直处于摸索中并不为过。
“第三大事件就是中国电信业的上市。”杨景说,“全球化在相当程度上对我们电信业的影响是资本范畴的全球化,利用资本来发展电信业,同时,中国的电信业也融入到国际的资本环境中。”
1997年9月17日,根据我国加入WTO的部署和要求,国务院证券委员会批复邮电部,同意中国电信(香港)有限公司在香港和海外发行股票并上市,由此拉开了中国电信企业进入国际资本市场的序幕。目前,国内的三家电信运营商也都可以称得上是资本市场的宠儿,而这也为中国电信运营企业的国际化奠定了基础。
“第四大事件是中国政府在推动电信业改革中采取的一系列政策。这些政策的推出是一个不断摸索的过程,同时也是建立科学发展观的过程。”杨景说,“比如说在全国范围内采用程控交换来替代混合制式;比如GSM制式的确定,这些非常明智的举动影响了后续的一系列决策。”
如果当初中国移动没有把GSM手机放到渠道上进行销售,恐怕不会有每年上千种机型出现的局面;如果没有97工程后BOSS系统的发展,中国的电信业可能不会像现在这样高效;如果没有小灵通,可能移动通信的资费不会下降得如此之快。这些举措无疑都在影响着我国电信行业的发展。
而在谈及中国的电信行业在未来的何时能成为全球电信业的领头羊时,杨景表示:“这首先还是要取决于中国发展的大环境。”当我们的国民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时,电信行业的实力也有望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而进一步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