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网--中国通信行业门户网站 | 中国行业网站集群--通信行业电子商务唯一网站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免费注册 商机无限 商务中心 行业展会 立即发布商机
网站首页 公司库 产品库 商机库 行业资讯 展会信息 招聘信息 招商加盟 下载中心 招标信息
关键词:
热门词汇: IP网络电话   语音识别   手机充电器   手机GPS   3G手机   传输设备   交换设备
  行业要闻 | 通信市场 | 通信技术 | 网络学院 | 5G前沿 | 4G前沿 | VoIP | IPTV | WiMAX | 呼叫中心 | IT制造 | IT就业  
  企业专栏 | 企业报道 | 通信标准 | 通信百科 | 分析预测 | 手机评测 | 增值通信 | 政策法规 | 专家观点 | 网商访谈 | 招标信息 | 物联网
网上展览:
综合厂商 | 手机 | IP电话 | 交换机 | 呼叫中心 | 网络 | 终端 | 电源 | 仪器 | 光纤 | 电缆 | 电脑 | 数码 | 软件 | 其他
中国通信网最新加盟企业: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行业资讯 > 网商访谈
【创心服务 联通你我】青春逢盛世,奋斗正当时
中国通信网 时间:2008-11-18 信息来源:腾讯科技

近日,我国著名的电子学家、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罗沛霖先生在做客腾讯网时向网友们回忆了中国电信的发展历程。罗沛霖先生说,中国最早的电话始于1882年,当年是一位丹麦人在上海建设了最早的电话交换台,从这以后,我们才慢慢拥有了自己的电话。罗沛霖先生还介绍说,在他最早的记忆中,北京当年的电话号码只有两位数字。

以下为此次访谈实录:

郭桐兴:各位观众,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来到院士访谈栏目,今天我们非常荣幸地请到了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前主席团成员。信息产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曾任原电子工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第一副主任,我国著名的电子学家罗沛霖院士,罗老您好,欢迎您。

今天我们想请您就中国电信发展历史这一话题,给我们谈一谈您的一些看法和您的一些经历。首先我们想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中国什么时候开始有的电报

罗沛霖:电报是其他国家发明的,他们跑中国来办这个事情,大致是1870年开始的。全世界是1848年开始有的电报,我们是1870年,是丹麦人大北公司搞的,从海参崴到日本长崎,从长崎放到上海,这是我们最早的线路;最早线路带有国际性。我们自己建起来的还是当初福建省政府在1877年,先在台湾建了第一条中国的电报线路。我们也是从电报开始的,跟外国的情况基本上差不多。

郭桐兴:引进来的?

罗沛霖:引进来的。光绪年间,从天津放电报线,一直放到上海,是我们比较早的线路,1500多公里。

郭桐兴:在当时来讲应该是很了不起的了?

罗沛霖:建起来很快。先建了电报以后才采用了电话。

郭桐兴:中国最早的电话是什么时候开始有的?

罗沛霖:比这个稍微晚一点,也是外国人在这儿先搞。1882年,有个丹麦人在上海设了最早的交换台,这是电话用的。以后我们就有了自己的电话,包括长途电话、市内电话。

郭桐兴:电话还可以分为,有线电话和无线电话?

罗沛霖:所有的通信都是一样的,电报也是有无线的和有线的,最早是有线的。

郭桐兴:一开始电报都是有线的?

罗沛霖:对,后来无线电发明了,发现了电磁波,马可尼把它应用在通信上,就有了最早的无线电。这就是在我们十九、二十这两个世纪当中的事。最早有人说是波波夫,但真正能够把它展开,进行商用的还是马可尼。

郭桐兴:您的父亲曾经担任过天津电话局的督办。那是在什么时候?

罗沛霖:那个时候我可能还没有出生。后来调到了北京,担任首都电话局的局长。我知道的时候就是局长,督办这些已经不用了。

郭桐兴:罗老家可谓是电子世家,从您父亲时代,一直到您,到现在您的子女,都是从事电子行业的。您小时候看到的电话是什么样的?

罗沛霖:我那时候看到的还是人工交换机电话,每家有一个线路,局里有交换台,有很多插孔,一个人管二十个号。

郭桐兴:就是话务员?

罗沛霖:话务员。一排十几个,二十几个,管几百号。他来插。

郭桐兴:等于是接线员,你要打电话,打到那儿,然后通知他,他负责把这个电话接通。

罗沛霖:当时叫人工交换机。

郭桐兴:就是手工交换?

罗沛霖:那时候我还小,将近十岁左右,因为我父亲在电话局。我们家也住在电话局旁边。去参观过。

郭桐兴:这是哪年?

罗沛霖:1920年前后。

郭桐兴:那时候北京的电话规模大概有多大呢?

罗沛霖:这个我说不上来。因为我父亲当局长,他在总局附近的宿舍。现在号码到六位了。那时可能几百号

郭桐兴:当时的号码是几位?

罗沛霖:从两位开始,一点点增加,现在是八位。前几年还六位呢。

郭桐兴:可见当时能有电话的人是非常少的,一般都是什么人有电话呢?

罗沛霖:单位有,私人也有。

郭桐兴:恐怕私人的很少了?

罗沛霖:私人的不是很多,也不少。我们家跟亲戚都可以用电话联系。

郭桐兴:当时用的是手工交换。手工交换之后,什么时候变成了自动交换呢?

罗沛霖:自动交换就比较晚了,从我们国家说起来,就是就是1927、28,1930年前开始改为自动拨号。现在还是自动拨号。

郭桐兴:自动交换,还有一种说法是电子交换,这个有什么区别吗?

罗沛霖:开始的时候,人是拿着插头,拔出来以后,插到另外一个插口里面,这个插口是另外一条线的。每家,每条线在交换台上都有插头,有插口,一插就接上去了,是人工的。后来就出来自动的了,在那儿可以控制交换机,最早的系统,等于有一个开关,开关的节点可以上下走,还可以转。升降和旋转,这样的话就可以管一百个号。后来用各种办法拨出去。这是机器的自动交换。

郭桐兴:我们现在用的呢?

罗沛霖:现在用的是程序控制,像计算机程序一样的东西,送到程控交换机去,一拨号就响应,你拨什么号,有电路通到那里去。最后,这些年慢慢地用计算机直接沟通。

郭桐兴:这是电子交换?

罗沛霖:电子交换。程控交换最复杂,最高级的办法就是电子交换。电子交换用的是计算机原理。

郭桐兴:您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我们什么时候开始有的无线电?

罗沛霖:无线电开始是从一九二几年,现在也说不准了。进北京比较早的同志们都知道,京东有一个地方叫双桥,就是北京的东边,跟通州之间的地方。这个地方有很高的铁塔,当初是准备无线电通讯的,但是没有运起来。我们最早时候的无线电技术,认为是要用长波、中波,后来发现从无线电开始到短波,短波也可以很远,所以现在短波变成主要的了。真正近距离的用超短波。当初建这个台的时候,是用的长波,长波怎么发生长波电流呢?最到用的是高频发动机,十千兆赫,五十千兆,这个早就已经没有人用了。用长波铁塔用的很高,天线很长,我们来到北京的时候,这些东西都已经很落后了,用不着了。后来那个铁塔就拆了,拿来做其他的用途,比如广播可以使用。

郭桐兴:1938年您在延安的时候,当时任职通信器材厂,能给我们介绍一下这个情况吗。

罗沛霖:无线电通信联络,我们军委决定建延安通信材料厂,这个厂负责整个无线电台,当时大部分的地方都是国民党管着。

郭桐兴:当时延安应该是被封锁的。

罗沛霖:你想买电台也不好买。所以决定建这样一个厂,当时我是这个厂的工程师,设计是我,制造也是我。

郭桐兴:当时这个厂在延安的什么地方?

罗沛霖:在西川河上的沙沟上。

郭桐兴:这个厂当时大概有多少工人?

罗沛霖:最多的时候是30上下。

郭桐兴:主要生产的产品是什么?

罗沛霖:主要是7.5瓦的,电子管我们没法做,还得买外国的,通过各种渠道买来。7.5瓦,我们配成完整的无线电机,这是发射,另外接收也用美国的电子管。美国的电子管叫30,这个就可以接收。那时候因为封锁的关系,各种条件困难,很多东西都需要自己组织。比如说中心那个东西,叫可变电容器,我到的时候,这个电容器的模具已经有了,当然这个模具不好,但我们也勉强做,做出片子来,还得修。围绕这个现成的片子,做成一个整个的电容器。这是发射台、接收台当中也是相当重要的核心工具。所以我们也想了很多办法。

郭桐兴:当时生产的产品主要是用在什么地方?

罗沛霖:都用在前方。我们有不同的根据地,不同的部队,都分散在全国,当时怎么联络呢?就是靠无线电台。

郭桐兴:就像《永不消失的电波》那种吗?

罗沛霖:对。

郭桐兴:当时你们生产的也是这样的?

罗沛霖:也是这样的,当时他们是在白区,用的是这样的东西,我们是在根据地、游击区,都是我们自己做。很多材料没有,机箱都是用木头做的。陕北那边有一种杜梨木,很结实,就经常用这个,有很多绝缘的东西,我们也没有那么多绝缘材料,就用这个杜梨木放在石蜡里面煮。煮以后就有了绝缘性能。

郭桐兴:这个条件也是相当艰苦的。

罗沛霖:相当艰苦的。发射方面我们有固定的波段,在一个固定的范围,而接收机的话,每个频段都得接收。几个频段,国统区,还有苏联,也给了我们个把电台,都是用插拔线圈,拔出来换一个。我们做那个插头也比较麻烦,也买不到那么多,我们就自己设计,设计一个波段开关,就用土办法来做,但是效果很好,很可靠,很便利。我们可以变换三个频段。我们也是想方设法,自己设计。

郭桐兴:这在当时应该算作是很先进的了。

罗沛霖:我们是延安的根据地。

郭桐兴:算是很先进的了?

罗沛霖:对,国民党的无线电电台,都没想到要用这个波段开关,我们都先用了。苏联也没想到用这个。其实我在外面的时候,没到延安之前,就看过这个,像外国的飞利浦,他们也是有这个波段开关,当然他们这个比我们那个复杂。但我们那个也一样可以用,很可靠。

郭桐兴:当时您从事的事业,也等于是咱们新中国电子事业的一个雏形?

罗沛霖:雏形、前驱。我们主要的技术人员是两三个,一个是我的老朋友、老同志,是同济大学的,他那时候搞业余无线电,他就是我技术上最主要的助手。后来是我们国内电子工业的领导人员之一,很可惜,前年去世的。

郭桐兴:是哪位?

罗沛霖:叫钱文极。

郭桐兴:这是当年跟您共同奋斗的战友?

罗沛霖:对。

郭桐兴:当时您做这个事情,也在整个根据地的建设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罗沛霖:八路军用我们的东西。后来新四军,我们也派了人去,带了我们的电台。

郭桐兴: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八路军用的无线电台都是由您这儿生产、提供的。

罗沛霖:对。后来前方也能生产,在前方有些材料更容易买到、取得。我们需要材料的量又比较多,在延安那个地方,我们做的比较简单,但是简单、可用、可靠。前方各地区根据自己的条件也做了一些,他们比我们要开始的晚一些。

郭桐兴:您做的无线电台为当时的抗日战争作出了一个很重要的贡献。

罗沛霖:对,很重要,尽可能部分满足了需要。

郭桐兴:您能再给我们介绍一下,中国什么时候开始有雷达的。

罗沛霖:抗日战争胜利的时候,当时国民党也派一些人到国外去学习,有些人还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回来以后,解放以后跟我们一起战斗了。美军撤走之后丢下一点东西。

郭桐兴:这是哪年?

罗沛霖:1945到1948年期间。

郭桐兴:就是解放战争期间?

罗沛霖:对,丢下了一些东西,我们接收一点用一点。开始是美国人丢下的,有的是完整的,当然这是个别的,大部分是零星材料,我们也懂得这个原理,就设厂把它做出来,做成雷达。这个雷达是在前方使用的。

郭桐兴:它的用途是什么?

罗沛霖:最主要的就是防空,你有飞机来,我用雷达,就可以看到你什么地方,多高,多远,什么角度。

郭桐兴:主要是用来监测飞机的吗?

罗沛霖:对,监测到了,就打它。高射炮也需要配上雷达,配上雷达专门为高射炮打飞机,这又是一类。它的构造不一样,原理基本是一样的。我们做过两个都是可以看一千多公里以外的东西。一个在北方,还有一个是在昆明附近。这两个我参加了一部分工作,随着整个工作的组织、结构的变动,我参加了一千五百公里最开始的工作,后来是他们单独组织的,并且安装起来。那时候还是立了功的,苏联有一个雷达,用的是核动力,卫星落到什么地方,这个很重要,落在人员密集的地方就很危险。我们那个雷达第一个确定它在哪儿的,外国人还没弄清楚,我们把它确定了下来。也是立了功的。

郭桐兴:大致上,雷达可以分为几种?

罗沛霖:雷达大的种类,因为波长不同,用途不一样。

郭桐兴:都有哪些用途?

罗沛霖:第一个是预警,有飞行物或者是有舰艇来,我就发现了。

郭桐兴:用于国防?

罗沛霖:对。第二个用途就是警戒,已经发现了目标,要把这个目标大体确定下来,再进一步确定是什么目标,有多大,通过雷达都可以看出来。还有一个就是我刚才讲的,比如拿高射炮打它,要瞄准,这个雷达和刚才那个雷达又不一样了。要分起来的话,可以分成几十种。

郭桐兴:要细分的话可以分成几十种?

罗沛霖:对。我们现在的型号也有很多。

郭桐兴:您大致地给我们介绍介绍。

罗沛霖:有的是在陸上防空,有的是在海岸上防空,防止舰艇入侵,还有装地面上和装在船上、飞机上的,还有专门在飞机上的,有预警飞机,飞机飞出去会看的更远一些。

郭桐兴:您说的这个多用于军事?

罗沛霖:对。民用的也有,比如说气象类的,台风来了,台风中心在什么地方,可以用雷达观测。这是最普通的用途。

郭桐兴:还有什么样的?

郭桐兴:看来雷达家族还是很庞大的?

罗沛霖:很多。原来我列过一个表,有几十种。有的原理不同,有的要对付的对象不同,有的是安装的地方不一样。有的是很远的远程,有的是在近处。比如说汽车防撞,这个在国外已经用了很多了,我们这边还没有用起来。这个距离就很近。比如说两个车要撞了,雷达预先警告你。

郭桐兴:提醒司机,快要发生交通事故了?

罗沛霖:对,你要赶快小心了。

郭桐兴:这个雷达在实用当中?

罗沛霖:比如说在公路上行使的汽车是不是按照我规定的速度行驶,可以用雷达监测

郭桐兴:监测车速?

罗沛霖:对。

郭桐兴:雷达的形式真是多种多样。我看神舟六号监测船上的雷达很大,监测的距离非常远了。有的很大,有的就非常小,种类繁多。

罗沛霖:空间技术很重要。不同间的飞行物用不同的雷达来看,雷达为不同的类型服务。

郭桐兴:目的、用途不一样,可以用不同的雷达来达到你不同的目的。

罗沛霖:对。

郭桐兴:看起来在空间技术当中,雷达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相对来讲,我们国家的雷达技术处于一个什么水平?

罗沛霖:我们的雷达技术在世界上来说,跟别的国家比起来我们并不逊色。

郭桐兴:也是比较先进的。前段时间美国不让别的国家卖给我们预警飞机,提出了不同的异议,好象是以色列。

罗沛霖:我也不清楚。好象跟以色列谈过。

郭桐兴:标志着你这个国家雷达技术的水平。

罗沛霖:太平洋上的,你要入侵中国了,不等你到地方,我们就发现了。空中预警雷达,飞机就可以飞出去,覆盖的面更广。

郭桐兴:您在早年的时候,学的是什么专业?

罗沛霖:我当初考大学,选好的大学考,一个就是上海交通大学,那个时候是1931年,全国没有几个学校有电机工程。因为我父亲是搞这个的,至少我知道是干这个事的有影响。我十几岁的时候就玩儿无线电,还不算作是业余无线电,就是玩儿,装个收音机之类的。

郭桐兴:我听说您曾经以第八名的名次考上了清华大学,为什么最后没有上呢?

罗沛霖:对,那时候清华大学是取二百人,我是第八名。可它那个时候还没有电机工程,所以我就没有去。全国有名的电机工程就是上海交大,所以我就到了上海交大。上海交大名次也比较高,没有像它那么高。考电机工程的当时有几十人,到现在同学们还流传着一个事,入学物理考了一百分。

郭桐兴:这个很了不起了。

罗沛霖:(笑)现在还有一些同学说,我说我行不由径。。台湾中央研究院的院长吴大猷,这是有名的,他学问很好,但讲起书来呢,听也听不清楚,他不是一个讲书的。选的课本那么厚,里面的内容却很简单。从他那儿学来的东西,用那个课本我考大学,不会得一百分。我在高二、高三的时候,把图书馆里面剑桥的物理课本,我自己从头到尾都念了,我到上海交大物理能够考一百分,是这样来的。

郭桐兴:完全靠您自己在下面自学?

罗沛霖:在学校里面是这样,到了大学还是这样。所以叫行不由径,不按部就班来学习。当然不及格不行,考试、听讲、抄笔记、做习题,我都稀里糊涂的,不管它,不理。但我的书没少看,东西没少学。我学的是电机工程,电机工程我们有两部分,一部分是电讥,后来就是电子了。还有一部分是电力,就是发电厂这些。无线电、有线电我自己都学的差不多了,自己看书看的不少。电力这些我不懂啊,所以我还是懂一懂吧,我就报了电力,所以我算电力毕业的,可我做的是电信、电子的工作。

郭桐兴:一直从事电信、电子工作?

罗沛霖:对。

郭桐兴:您当年在美国留学的时候,学的是什么专业?

罗沛霖:我们学校,加州理工学院在美国是一流的大学,排行榜都不排它,因为它重质不重量,排行榜很难能排上它一次,排上它第一名。实际上它的水平,美国人都知道,比哪个学校都不低。

郭桐兴:教学质量是很高的。

罗沛霖:我那个学校,诺贝尔奖的获得者也有,我也听过他的课。还有许多全美有名的教授。我们这个就是电工,电信、电力我不分,只要是电工,这些内容都得懂。

郭桐兴:基本上的内容都涵盖在这里面了。当时好象是钱学森推荐的您。

罗沛霖:要有两个教授推荐,钱学森是其中一个,因为他是加州理工学院的博士,后来在加州理工学院做教授。另外还有一个人,也是早期清华留美的,在我那个工厂当厂长的,是他们两个人推荐的。必须要两个人推荐,他们才能考虑。1947年地下组织交代的任务,全国解放指日可待,你还是到国外去,我们也需要技术人员,能实习的实习,能入学得学位也好。所以我就到了美国去。党组织给了几百美元,我们在那儿主要靠奖学金,一直到毕业。我们还没念满它的课程,论文是有了,课余搞科学研究,论文有材料了,可是没写出来,我是在回来的时候船上写的。我们在那儿不分电力、电信,电工就是电工,都得懂。

郭桐兴:等于您是提前毕业?

罗沛霖:对。按它的规定,博士学位必须要注册二十七个月。

郭桐兴:您当时读了多少个月?

罗沛霖:我只读了二十二个月,基础都够了。于是就开了一个博士答辩会,还要办一些手续,那时候美军已经进入朝鲜了,我不回家,恐怕将来回不了家了。

郭桐兴:那时候中美关系紧张?

罗沛霖:所以我就赶快地回来了。我就读了二十二个月,应当是二十七个月,还差五个月,导师们给我提前完成学位了。当时有一些手续要办,给我文凭的时候已经是1952年了,实际上我1950年就回到北京了。

郭桐兴:5月17号就是国际电信日了,从您的亲身经历,目睹了咱们中国电信业近百年的发展历史,您对中国电信业的发展情况有什么话要说吗,最后请概括一下您对中国电信业发展的一些看法,好吗?

罗沛霖:电信是电子技术的开始,我们认为电信业现在还是比较发达。特别是最近的网络手机,这些也很普遍。过去所谓的正规不正规,已经没这个分别了。电信事业还大有可为,还有很多工作可以做,要做,一定能做到。在国外,咱们也可以承办很多电信的工作。像深圳的华为

郭桐兴:电信业是越来越普及,而且作为中国来讲,在全球都是名列前茅的,使用的人数或者普及的情况在国际上都属于一个比较先进、发达的水平,应该说是一个电信大国。

罗沛霖:是大国,但不算是强国。因为我们人口多,地方大,也是跟着国家整个的兴旺发达一块兴旺发达。我们国家现在的情况,电信已经走在了前面,但以后还要往前走。

郭桐兴:咱们国家的电信业会发展的越来越好,逐渐地会步入世界电信强国的行列,朝着这个方向努力。我们希望它能够早日实现电信强国的理想。

罗沛霖:对。

郭桐兴:同时我们也感谢罗老,能够给我们谈了这么多有关中国电信业的发展历史情况。同时也感谢大家收看院士访谈,我们在下一期院士访谈再见。谢谢。

相关资讯
· 【创心服务 联通你我】青春逢盛世,奋斗正当时 (2012-01-17)
· 【创心服务 联通你我】青春逢盛世,奋斗正当时 (2012-01-16)
· 【创心服务 联通你我】青春逢盛世,奋斗正当时 (2012-01-14)
· 【创心服务 联通你我】青春逢盛世,奋斗正当时 (2012-01-14)
· 【创心服务 联通你我】青春逢盛世,奋斗正当时 (2012-01-14)
发表评论
昵   称:   匿名发表
验证码: 
 
热门资讯
【创心服务 联通你我】青春逢盛... (2009-09-15)
【创心服务 联通你我】青春逢盛... (2011-04-28)
【创心服务 联通你我】青春逢盛... (2009-09-16)
【创心服务 联通你我】青春逢盛... (2008-07-15)
【创心服务 联通你我】青春逢盛... (2008-05-23)
【创心服务 联通你我】青春逢盛... (2008-07-31)
【创心服务 联通你我】青春逢盛... (2008-07-31)
【创心服务 联通你我】青春逢盛... (2012-01-09)
【创心服务 联通你我】青春逢盛... (2011-01-30)
【创心服务 联通你我】青春逢盛... (2010-05-28)
【创心服务 联通你我】青春逢盛... (2008-07-31)
【创心服务 联通你我】青春逢盛... (2011-02-17)
【创心服务 联通你我】青春逢盛... (2008-07-31)
【创心服务 联通你我】青春逢盛... (2009-08-13)
【创心服务 联通你我】青春逢盛... (2011-05-03)
【创心服务 联通你我】青春逢盛... (2008-07-31)
【创心服务 联通你我】青春逢盛... (2009-08-12)
【创心服务 联通你我】青春逢盛... (2008-07-31)
【创心服务 联通你我】青春逢盛... (2008-07-31)
【创心服务 联通你我】青春逢盛... (2010-07-20)
【创心服务 联通你我】青春逢盛... (2009-08-12)
【创心服务 联通你我】青春逢盛... (2010-08-27)
【创心服务 联通你我】青春逢盛... (2009-10-11)
【创心服务 联通你我】青春逢盛... (2009-08-12)
【创心服务 联通你我】青春逢盛... (2009-07-24)
国之鑫科技 | 泰尔网 | 中华网科技 | 信息产业网 | 通讯世界 | 数字通信世界 | 文传商讯 | 中华英才网 | 电话视频会议 | 凤凰科技 | 呼叫中心 | 新浪科技 | 新传媒网 | 和讯科技 | 中国科技网 | 通信英才网 | 江苏星光发电设备 | 中劳网 | 赛迪网 | MSCBSC移动通信网 | 中国软件网 | 新华网 | 腾讯科技 | 3G通信网 | 千龙网 | 光通信人才招聘网 | 通信人才网 | 中商顾问网
返回首页 | 网站简介 | 企业理念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代理政策 | 联系我们 | 铭万网 | 中国产品推广联盟
南京国之鑫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2008-2016 客户服务热线:025-83752991, 客户服务邮箱:gzx@gzxinfo.com
苏ICP备18005078号-1
本站图片及文字仅供功能演示,本站保留对本演示内容及功能的最终解释权

加入铭万联盟中国行业网站集群独家技术供应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