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消息,埃森哲咨询公司大中华区副总裁李为冲接受腾讯科技专访时表示,金融危机之下,加强在中国的投入资源,可以实现更大的成功。
李为冲指出,对于全球的设备厂家也好、运营商也好,增长会受金融风暴的一些影响,会产生一些压力,但是不同企业会受到不同的压力。总体而言,压力下大家就需要寻找新的市场。李为冲同时表示加强中国的发展的投入更多的资源,有更大的企图心都是有可能的。
以下为腾讯科技专访埃森哲咨询公司大中华区副总裁李为冲实录:
主持人:非常感谢大家,李为冲博士是埃森哲大中华区副总裁,主要负责电信行业企业战略。今天利用这个机会,跟大家交流一下关于电信行业的一些大家比较关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我们先请李博士简要介绍下刚才在会上的发言。
李博士:我刚才讲的分几个层面,第一个层面就是通信行业最近几年的发展势头。特别是今年,通信行业的发展速度是低于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的。那么中国现在目前的状况刚进入信息化,我们作为信息化一个基础工业的话,速度应该比它快。这其中里面有很多原因。那么,现在重组了以后,实际上发展无非是一个行业的发展,是有一些新的技术、业务或者政府管制放松,现在对通信行业是一个大变革的前沿。因为现在重组了,大家都是运营商可以往这方面更放松进来竞争,这是一个。
第二现在马上要发3G牌照有新业务出现,既然有新的服务出现,对于一个新的商务模式有一个新的促进,这样的变革大家促进了通信行业的发展。行业发展我们也谈到了最好的办法,是通过这么一个全业务运营,运营商没有技术限制,没有业务的限制。这样主要的竞争不通过产品线,主要是通过要针对用户,真正感知到用户需要什么,来组织你的产品、组织你的服务,这是一个关键。第二我是想,希望看到运营商有这么多的机会了以后,自己更高把握自己的定位,根据自己的优势特点,来确定今后公司的发展方向。价格战是不可取,价格战我有一些数据,比如说中国移动每分钟花费下降多少,有多少新的用户加进去才可以弥补这方面的收入。WAP值每一块对于中国移动一个月是4.23亿,一年是5个亿,像这种价格战不是可取的,我们希望把竞争引入到一个更高的层面上去,是创新业务、模式。另外我也举了一个例子,作为运营商来讲不能只对通信来制订今后的发展。我们假如把眼光放大一点,我们里面举了一个最好的例子除了我们讲FFMC,ICT移动增值服务我们可以看电子商务。有一个简单例子,今后决大部分中小企业,都会利用电子商务来扩展它的的业务,这一方法中国发展,局限于企业的信用不好我们没有一个信誉体系。国外包括个人、企业都有信誉体系,我们没有,在没有情况下,假如有一个非常好的大品牌,以通信公司有非常强大后台整合能力,产品通信内、外收入是远远超过我们目前能看到的。大概我想就讲这些内容。
问:刚刚提到像电子商务这块有可能是我们传统跟其他一些行业结合产品,我们听说有一位运营商老总说,如果能选择牌照,他更想要媒体或者金融的牌照,您如何看这个问题?
李博士:这个问题,在我讲话上谈到国外融合是包括通讯,包括广电,有线电视,加上媒体的融合,技术上实际已经可以做到,一条线进去,优先点是用铜缆,天工电视,互联网通讯公司是现在像光缆、ADS从技术上已经完全融合,后台支撑我们国家对媒体行业的管制是比较严格,媒体行业没有真正参与到融合当中去。将来管制是不是放宽到让媒体进去,是管制方面的原因不是运营商想怎么做就怎么做的。但是电子商务没有任何管制,完全可以介入进去。
记者:全业务时代竞争会要求运营商需要一种新的模式吗?
李博士:竞争应该更激烈,现在虽然总的数字只有三家,但是这三家没有任何限制,大家可以在任何地域竞争,当然是不是要参与,必须运营商自己要决定的。这个门是打开了,要不要进去,进去有历史的原因,增长新的投资等等,是不是要在所有方位跟所有的对手竞争,这个是需要有一个非常清晰的战略。
记者:以前我们认为拿一个大哥大打打电话就可以了,现在需求是水涨船高,我们怎么面对这么激烈的竞争。
李博士:运营商要考虑客户体验,对移动电话需求,国内远远高于国外,国外用户在大楼里,在某一些地方听不到电话可以忍受,在国内移动电话是无时无地。最终还是提供所有的服务要客户愿意买单。
记者:我们做了一个调查,我们有很多用户实际上对于宽带需求还是非常旺盛的。
另外大家也曾经提到在全业务有一些新的业务套餐,可以固定电话和宽带加上收益重新定制一个套餐。
李博士:技术上没有问题,国外移动固话包括互联网捆棒是非常普遍的现象,捆绑解决了一个什么问题?对用户讲,现在移动用一家,固话用另外一家公司,对于用户很麻烦,要跑三个地方交三次费。假如某一个运营商讲,我三项服务一下可以,一个单帐全解决了,用户为了便利性都要这种服务,资费上有一些优惠,吸引度就更大的,在操作程度管理成本也降低了。因为原来是三张帐单,现在一张解决了,像这种趋势将来是很难阻挡的。但是将竞争停留通过捆绑降低吸引用户是一个低层次的竞争。你应该通过全业务运营商开发出一些新的服务来,一些新的商业模式来促进这个行业,我觉得这个是需要大家讨论的。
记者:我们现在在做一个CEO手机用户调查,我想问你使用手机的型号,请我们的记者拍一下。
李博士:可以。
记者:平时除了打电话发短信之外其他的业务是什么
李博士:主要是这两个。因为对我讲,我的笔记本电脑永远在带在身上,有其他数据业务我都是通过我们笔记本上网。因为刚才讲到移动互联网随着发展越来越快,速度也越来越快。但是移动互联网速度,跟固话速度差距不是在缩小是在扩大,第二成本很高。
记者:运营商重组完成以后,现在三大运营商基本可以提供全业务,但是运营商可以提供和真正实现之间还是需要一个过程,您觉得在这个过程当中运营商有那些地方需要。
李博士:现在全业务运营商从政府管制的角度来讲,所有门打开了,每一家运营商可以提供各式各样的服务了,从技术层面问题并不是这么简单。比如中国移动做宽带,现在提供必须有一个城域网,现在宽带光纤在骨干网已经解决了、城市跟城市之间解决了,提供宽带必须在每个小区,每一家、每一户光纤要下来,这个是假以时日,加上战略宽带是我必须做的,那么还有一个就是运营商体制。前台、后台跟上,这是假以时日。虽然现在讲重组三家是全业务运营商,但是真正三家运营商具备能力在每个领域是需要一段时间的,在移动语音部分现在马上要面对个局面了。
记者:最近华尔街金融风暴,受这个影响现在很多。国外运营商购买力会下降,很多像国外他为了维持全业务销售业绩把以前的业务向中国区发展一个重点,将来运营商在一些用户开展一些更新的业务,在这个过程中现在这种金融风暴对电信企业来说会有哪些机会?
李博士:你这个问题非常好,但是这个问题非常大。我觉得你要真的回答起来,有好几个层面。
这个问题可以从两方面,有一些企业对产品找出路,有一些企业相反,完全做另外一个打算,收缩战线,在风暴中先生存下来,取决于不同企业,不同行业,不同的管理层对于情况的判断。
记者:现在三家运营商是全业务运营商,你也提到鼓励运营商进行创新业务。在这三家全业务运营商情况下,一家运营商推出一项新业务,其他两家可能很快时间模仿出来。我想知道如何维护这些创新。
李博士:创新有三个层面,一个是业务模式,一个是技术的创新,一个是业务本身的创新。假如你的业务模式新,对手要模仿比较困难,我可以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iphone实际上到底有多少的技术是新技术,我觉得非常有限,触摸屏到处可以买到,非常良好界面我们觉得其他人模仿是非常容易。对苹果最大贡献是商业模式不是基础技术,苹果的为什么卖这么成功,很重要原因在商务模型创新,使得用户可以找到自己想听的歌,以非常经济手段,解决了过去音乐下载的版权非常重要的问题,也解决用户界面的问题。到现在为止没有任何一家企业可以模仿他。相反在技术上的创新,除非这个技术有专利保护,技术创新很快追随着非常难。业务创新很大意义上,除非里面有一些不可复制的因素在里面,被模仿的可能性也是比较大。
但是,即便被模仿也必须创新,因为首先进入这个市场,你在这个市场上定义了你的位置。某一项业务就跟你名字挂钩了。大家会想到,抛开我们我们通信行业,我们举个最简单例子。现在牛奶行业是出现了问题,但我过去推崇就是蒙牛的特伦苏,你一想到高端牛奶,就是它,后面公司再模仿很困难。
记者:刚才也说到全业务时代,在国外这个时代来临更早一些,运营商竞争更激烈充分一些。在这种情况下,国外出现大量虚拟的运营商,我不知道情况会不会在国内出现?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说我们看到,我也看到埃森哲有一个叫虚拟运营商加速器,解决方案,能不能具体解释一下?
李博士:虚拟运营商在国际、国内是非常普遍的,这也是电信行业放松管制一个重要的方面。那么国家我们国家到目前为止,对虚拟运营商还没有开放。所以很多的事情,也无从谈起,因为虚拟运营商一个最大特点是避免很多重复建设,你建了一张网,你某一个客户群没有服务好,虚拟运营商来帮你们服务好,造成一个共赢的局面。我们国家到目前为止,国家还没有开放这方面。很多国外运营商来尝试过,做比较成功的虚拟运营商尝试过既然法律没有开放就无从谈起。
记者:我们虚拟运营商加速器解决方案能不能简单介绍一下。
李博士:我觉得这个等到我们国家开放这个以后谈起来会比较好一点,因为现在你很多东西,特别是虚拟运营商跟管制是非常紧密联系的。你要放到什么程度,你后面解决方案配套才跟到这个程度。国家对虚拟运营商管理非常严格,一个不能有自己的品牌,代理商和虚拟运营商最大区别是品牌。假定你帮我代理,因为现在运营商有很多代理公司,一大堆的渠道,你不能有自己的品牌。第二个数据,数据必须在运营商的数据库里,前面的代理商不能有客户数据,这两条你不能突破,虚拟运营商就做不起来。
记者:我们现在三家运营商如果他们竞争的话,是更多在上市公司层面,在集团公司层面还是国资委一个主体。你怎么看待同一出资主体之间的竞争?
李博士:我不知道你对三家公司的股权结构,你有没有了解?假如你有了解的话,现在上市公司跟集团公司真正竞争层面区别差距非常有限。比如说中国联通原来整个业务上市公司,除了C网拥有者是集团公司,C网卖给中国电信后主要业务放在上市公司。除了我想我对网通不熟,网通后面有一些实体。但在通信行业里面基本上都是在上市公司,像中国移动几乎所有的资产都在上市公司。原来为什么有上市公司跟集团公司?因为原来国有企业资产质量有一些问题,所以总是把最好资产首先上市,把其他的部分慢慢到了一定程度,小股东都接受了再分布上市,现在基本上是一个整体上市的概念。
记者:关于国家紧急通知电信资源固定基站共享的分析,我们对运营商、设备商,对设备商消极影响肯定不会像中兴股票那么明显?
李博士:我不知道您对基站的了解怎样。
基站在美国都是共享的,为什么,美国有一个公司有好几万基站,实际上基站无非是这几方面一个是铁塔,下面有一个机房,然后有一些跟基站相关的设备放在下面。那么,对于设备资源利用最好的,这些基站用一个中立公司经营。现在因为国家没有这个立法,现在变成一个山头,原来是有两个铁塔一个联通一个是移动,但为了竞争你一个,我一个,实际上两个资源浪费非常大,假定这一块的资源放在某一家中立公司经营的话,不改变两家公司竞争态势。但是这部分资源会充分利用起来,对于我们国家来讲耕地是非常非常宝贵的,而且特别是在城市里面。你在某一个楼上本来有一个塔现在可以放在一起,所以对共用资源是好的事情,困难的地方因为原来运营商实力竞争是不一样的。有一些资源丰富运营商,可能建了一大堆基站,他们觉得多基站覆盖是他的优势,现在共享了,各方面竞争优势被削弱。在这个角度讲不是太愿意跟你分享,这个需要政府协调,对于没有基站的当然最好了。现在实际情况比这个更严重,原来是G网现在中国移动是TD网,C网还有G网还是有两条WCDMA。
记者:实施效果?
李博士:最好办法的是成立一家中立专门管基站塔的,最好是2家,能形成竞争,所有的基站、铁塔卖给他,谁都可以从那里租。哪家服务好我就做哪家,但是必须是中立的。
记者:对于最终用户要面对一个铁塔公司,又要面临一个运营商,铁塔公司没有竞争也会影响对客户的服务。
李博士:所以像这样就从架构上统统解决了,原来联通的老董事长杨部长,曾经写过一个提案,城市里管道作为一个公用事业做,专门建设一个城市通信管道公司,大家也是租,不是每一家公司都在地下挖光纤。
记者:怎么看待无线城市。
李博士:无限城市的容量跟有线城市的光纤差距很多倍,无线受带宽限制,你解决的了接入的问题,但解决不了骨干的问题。
记者:三家运营商公布各自比较大投资计划,您觉得通知的实施对于他们投资计划的构成会有多大的影响。
李博士:哪一个投资。
记者:移动、联通等等的投资计划,不管未来800亿,1000亿投资计划,基站攻坚共享。
李博士:基站在里面占很小的部分。而且基站共享设备还是自己的,共享什么?就是共享铁塔,共享铁塔下面的一块地,共享铁塔旁边的机房,跟通信网络设备有关的设备还是自己的。这个好处,我刚才讲了,钢材、土地,大量的重复建设,最关键的大量重复建设。
主持人:我们公司的信息技术部门,还有公共服务部门有一些研究,关于公用设施共享趋势的问题,像数据中心,包括像有一些政府服务的一些网络,这些以后我们认为趋势都可能像用电、水、天然气一样。我们认为这是一个大趋势。
李博士:这是非常好的一个消息。
记者:刚才我们提到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这是不是可以理解无线可以替代有线?
李博士:无线永远不可能替代有线,现在思科推出一个视频电话,要求带宽至少15兆,所以多媒体传输的需求对带宽要求是无线的。高清电视,现在觉得多少兆是可以的,将来技术发展清晰度要求高,对数据要求更高,在有线网上才能实现。无线好处,就是随时随地。
记者:埃森哲做规划这次重组以后主要是固网跟无线网络的融合,下一步有3G,4G跟有线电视网络,他的这种后台保障平台必须具备一定的开放性。从这个角度您觉得比如说我们现在,跟运营商构建支撑平台的时候,应该有哪些必须考虑的?
李博士:从支撑平台运营商需要有前瞻性,在3G的时候要考虑下一步技术的引进,现在存在的问题,国有企业加强招标管理控制。所以对某一个项目,都是在单个项目评估它的经济性和可实用性,总体讲单个项目经济和实用性不是整体方案的最佳的配制。所以我们经常跟我们的客户谈这个问题。比如说你要配一个存储器,从今年看,这个型号可能是最好的,价钱最便宜,假如把眼光放在三年,从这个产品生命周期来看,可能今年买大一点,整个生命周期更长。所以我们的咨询公司就是要告诉我们的客户,你对所有的后台的支撑,必须从生命周期角度考虑。可能初期投资贵了一点,但是在后面的生命周期会省下很多钱。
第二支撑是跟公司发展战略跟你组织架构、运作是非常大的关联的。假定你把你的组织架构,运营模式每一个地方都非常多样性,你的IT支撑需要花太多钱,所以你必须统一性、标准化,后面IT支撑是一个比较简洁标准流程。你要从整个业务角度考虑IT。
记者:关于国家紧急通知电信资源固定基站共享的分析,我们对运营商、设备商,对设备商消极影响肯定不会像中兴股票那么明显?
李博士:我不知道您对基站的了解怎样。
基站在美国都是共享的,为什么,美国有一个公司有好几万基站,实际上基站无非是这几方面一个是铁塔,下面有一个机房,然后有一些跟基站相关的设备放在下面。那么,对于设备资源利用最好的,这些基站用一个中立公司经营。现在因为国家没有这个立法,现在变成一个山头,原来是有两个铁塔一个联通一个是移动,但为了竞争你一个,我一个,实际上两个资源浪费非常大,假定这一块的资源放在某一家中立公司经营的话,不改变两家公司竞争态势。但是这部分资源会充分利用起来,对于我们国家来讲耕地是非常非常宝贵的,而且特别是在城市里面。你在某一个楼上本来有一个塔现在可以放在一起,所以对共用资源是好的事情,困难的地方因为原来运营商实力竞争是不一样的。有一些资源丰富运营商,可能建了一大堆基站,他们觉得多基站覆盖是他的优势,现在共享了,各方面竞争优势被削弱。在这个角度讲不是太愿意跟你分享,这个需要政府协调,对于没有基站的当然最好了。现在实际情况比这个更严重,原来是G网现在中国移动是TD网,C网还有G网还是有两条WCDMA。
记者:实施效果?
李博士:最好办法的是成立一家中立专门管基站塔的,最好是2家,能形成竞争,所有的基站、铁塔卖给他,谁都可以从那里租。哪家服务好我就做哪家,但是必须是中立的。
记者:对于最终用户要面对一个铁塔公司,又要面临一个运营商,铁塔公司没有竞争也会影响对客户的服务。
李博士:所以像这样就从架构上统统解决了,原来联通的老董事长杨部长,曾经写过一个提案,城市里管道作为一个公用事业做,专门建设一个城市通信管道公司,大家也是租,不是每一家公司都在地下挖光纤。
记者:怎么看待无线城市。
李博士:无限城市的容量跟有线城市的光纤差距很多倍,无线受带宽限制,你解决的了接入的问题,但解决不了骨干的问题。
记者:三家运营商公布各自比较大投资计划,您觉得通知的实施对于他们投资计划的构成会有多大的影响。
李博士:哪一个投资。
记者:移动、联通等等的投资计划,不管未来800亿,1000亿投资计划,基站攻坚共享。
李博士:基站在里面占很小的部分。而且基站共享设备还是自己的,共享什么?就是共享铁塔,共享铁塔下面的一块地,共享铁塔旁边的机房,跟通信网络设备有关的设备还是自己的。这个好处,我刚才讲了,钢材、土地,大量的重复建设,最关键的大量重复建设。
主持人:我们公司的信息技术部门,还有公共服务部门有一些研究,关于公用设施共享趋势的问题,像数据中心,包括像有一些政府服务的一些网络,这些以后我们认为趋势都可能像用电、水、天然气一样。我们认为这是一个大趋势。
李博士:这是非常好的一个消息。
记者:刚才我们提到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这是不是可以理解无线可以替代有线?
李博士:无线永远不可能替代有线,现在思科推出一个视频电话,要求带宽至少15兆,所以多媒体传输的需求对带宽要求是无线的。高清电视,现在觉得多少兆是可以的,将来技术发展清晰度要求高,对数据要求更高,在有线网上才能实现。无线好处,就是随时随地。
记者:埃森哲做规划这次重组以后主要是固网跟无线网络的融合,下一步有3G,4G跟有线电视网络,他的这种后台保障平台必须具备一定的开放性。从这个角度您觉得比如说我们现在,跟运营商构建支撑平台的时候,应该有哪些必须考虑的?
李博士:从支撑平台运营商需要有前瞻性,在3G的时候要考虑下一步技术的引进,现在存在的问题,国有企业加强招标管理控制。所以对某一个项目,都是在单个项目评估它的经济性和可实用性,总体讲单个项目经济和实用性不是整体方案的最佳的配制。所以我们经常跟我们的客户谈这个问题。比如说你要配一个存储器,从今年看,这个型号可能是最好的,价钱最便宜,假如把眼光放在三年,从这个产品生命周期来看,可能今年买大一点,整个生命周期更长。所以我们的咨询公司就是要告诉我们的客户,你对所有的后台的支撑,必须从生命周期角度考虑。可能初期投资贵了一点,但是在后面的生命周期会省下很多钱。
第二支撑是跟公司发展战略跟你组织架构、运作是非常大的关联的。假定你把你的组织架构,运营模式每一个地方都非常多样性,你的IT支撑需要花太多钱,所以你必须统一性、标准化,后面IT支撑是一个比较简洁标准流程。你要从整个业务角度考虑IT。 |